永汉二年,八月。
八月初八,宜嫁娶。
讨虏将军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将军府外,车水马龙,宾客如云。
这些人中,有董成麾下文武,也有董卓和他的麾下文武。
但更多的,是蔡邕的好友和弟子们,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他们有的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有的是才华横溢的学子,有的是威震一方的豪杰。
这些人,平日里或隐居山林,或游历天下,或忙于政事。
但今日,他们都为了董成和蔡琰的大婚,齐聚于此。
将军府内的大堂上,蔡邕端坐在女方主位,神色肃穆。
他的目光中,既有对女儿的不舍,又有对董成的期望。
在蔡邕的身旁,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他们都是蔡邕的至交好友,今日特地前来主婚。
董成几兄弟的父亲已经去世,长兄董擢也已早亡。
长兄如父,董卓便代替父亲,坐在男方主位。
吉时已到,鼓乐齐鸣。
董成身着红色长袍,头戴金冠,气宇轩昂地走进大堂。
他的身后,贾诩和徐晃等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董成走到蔡邕面前,双膝跪地,行了跪拜大礼。
蔡邕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此时,蔡琰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大堂。
她身着一袭大红色婚服,如同仙子下凡,美丽动人。
她的脸上,蒙着一层红色的面纱,让人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美感。
蔡琰走到董成身边,两人相对而立,目光交汇,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
主婚人站起身来,高声宣布:“今日,董成与蔡琰,喜结连理。愿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宾客们纷纷鼓掌,欢呼声此起彼伏。
董成和蔡琰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幸福的光芒。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
董成和蔡琰在主婚人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每一次跪拜,都充满了庄重和神圣。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将携手走过一生,共同面对这乱世的风风雨雨。
拜堂仪式结束后,宾客们便开始入席。
将军府内,摆下了数百桌酒席,菜肴极其丰盛。
尤其是那雒阳春,让人垂涎欲滴。
美酒佳肴,欢声笑语,整个将军府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
董成和蔡琰则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主桌前,向宾客们敬酒。
他们俩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这一刻,乱世中的一切烦恼,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的心中,只有彼此。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宾客们开始纷纷献上贺礼。
有的送上珍贵的珠宝玉器,有的送上名家字画,有的送上稀世古玩,也有的送上神兵宝甲。
更有甚者,直接送上一大笔钱或者黄金。
这些贺礼,不仅价值连城,更代表了宾客们对这对新人的祝福。
还有就是对董成以及董卓的巴结!
董成来者不拒,全都一一收下贺礼,并向宾客们表示感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讨虏将军府内,依然热闹非凡。
宾客们有的在饮酒聊天,有的在欣赏歌舞,有的在切磋武艺。
董成和蔡琰,则在婢子的陪伴下,回到了新房。
新房内,布置得温馨而浪漫。
红色的蜡烛,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大红色的纱幔,随风飘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蔡琰坐在床边,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董成轻轻地走到她的身边,握住她的手,眼中充满了温柔和爱意。
“琰儿,今日你真美。” 董成轻声说道。
蔡琰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低头不语。
董成轻轻地揭开蔡琰脸上的面纱,她的容颜如同盛开的花朵,娇艳欲滴。
董成看着蔡琰,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这个美丽的女子。
他们相拥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的心跳和温度。
在这乱世之中,他们找到了彼此的依靠,也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他们相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他们都将携手前行,不离不弃。
夜,渐渐深了。
将军府内的热闹,也渐渐平息。
董成和蔡琰躺在新房的床上,一翻云雨之后,相互拥抱着,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次日,董成带着蔡琰,给董卓行盥馈之礼。
盥馈之礼就是洗手后,向公婆进献食物等,以表示新妇开始尽孝、融入夫家生活、承担起相应的家庭职责。
盥馈之礼后,蔡琰发现董卓似乎有话想对董成说,便向董卓行礼后离开。
董卓微笑着点头,待蔡琰离开后,才叹息道“大兄,汝终于可以安息了!”
听到此话,本来心情很好的董成,心中开始略微有些沉重,知道董卓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董卓捋着胡须,沉声道“王允已将貂蝉送与吾做小妾,汝放心,吾只与她周旋,并没有与她突破最后一步。”
董成闻言,心中更加沉重。
董卓事事为他着想,为他筹谋,竟然连这种事都要费这么一番心思。
董成挤出一丝微笑“二兄不必如此,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他的话还没说完,董卓便摆手制止。
“切莫再说出此种话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思维。”
董成一愣,没想到做为前世之人的他,竟然被董卓上了一课。
其实他只是想学着刘大耳,安慰董卓一下。
但董成心中总有些怪异的感觉,鬼使神差地说道:“宫廷玉液酒?”
董卓莫名其妙得看着他,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董成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就在刚才,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董卓和他以及之前的王莽一样,可能都是前世之人!
董卓没有深究董成的神经质,又沉声说道:“袁术与孙坚,率重兵屯于荆州北部的鲁阳县,汝所有兵马都退守伊阙关、大谷关和轩辕关,使我如芒在背。”
“我欲使中郎将吕布与胡轸,讨伐他们二人。”
董成回忆了前世的记忆,知道董卓必败,极力劝阻道:“二兄不可,我曾听闻吕布与胡轸二人矛盾不小,面和心不和,是以此战必败!”
“哼!”董卓冷哼了一下,“汝以为吾不知道吗?”
“此二人早有异心,此战的原因有二。”
“一是消耗二人麾下兵力,杀杀他们的锐气。”
“二是先让他们战败,等以后汝大败袁术,他们会更加服气。”
董成若有所思,良久之后,点头道:“明白了。”
董成又将华雄三番两次违反军令的事情,告知董卓,问问董卓有什么处理意见。
董卓闻言,冷笑道:“吾于行伍之中提拔他,既然他不听军令,那就让他永远听不到军令吧!”
董成吓了一跳,不可思议地看向董卓。
董卓对自己人,那是真的好,绝对是发自内心。
但对其他人,尤其是敌人,那也是手段凌厉。
兄弟俩人,又聊了一会后续的计划,董卓便告辞离开。
董成帮董卓送到门口,董卓摆了摆手,示意董成离开后,才低声说道:“一百八一杯。”
看着缓缓升起的朝阳,董卓喃喃道:“不管什么时代,都有无数之人,为匡扶大汉,而前仆后继!”
董卓昂首,看向略微刺眼的朝阳,捋着胡须,微眯着双眼。
“世人皆称吾为董贼,无人知吾一心扶汉。”
“吾之所想:汉旗指处,望尘逃遁;不服汉者,虽远必诛!”
“吾之所愿:目之所及,皆为汉土;日月所照,皆为汉臣!”
“吾之所做……只能交由季颍继续完成了。
董卓盯着朝阳,看了许久,突然恢复了之前那股豪气冲天的气势。
对着跟在一旁的李儒,沉声说道:“传吾相令,发动右扶风十万劳力,在郿县建造坞堡。”
“将从世家豪族处购买来的珍宝、钱财和粮食,全部储存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