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紧紧皱着眉头,周礼竟会阻碍国家发展,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按照天幕意思,后世难道已不再遵循周礼了吗?那岂不是意味着礼乐崩坏、秩序大乱?
如若不遵循周礼,那后世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还能够保持和谐与稳定吗?人与人之间若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岂不是会陷入混乱无序、行事毫无章法的境地?
既如此,那后世所实行的礼法又究竟是什么?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想到这里,周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精心制定的周礼,或许在某些方面并非如自己想象中那般完美。
………
汉朝,萧何口中不断呢喃着天幕那最后一句。
“成也周礼,败也周礼”!
不知为什么,这句话总让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所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韩信仰看天幕,突然不受控制般打了个喷嚏,瞬间鼻涕横流,很是有损形象。
诶,这今天到底是怎么了?莫非撞邪了不成?
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韩信只觉非常纳闷!
………
汉朝,刘彻疑惑说道:“人与人之间,存在所谓的尊卑贵贱之分,这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有何不妥之处?怎么最后还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绊脚石了?朕完全不理解!”
卫青站在一旁,听到刘彻如此说,他心中虽不全然赞同,但尊卑贵贱之分,这从他出生以来,便体会的淋漓尽致,他或许也从来就没有怀疑这个说法有什么问题。
毕竟,他所接触的人或事,一直便是如此,从未改变!
……
春秋,孔子忽然抬头看向天幕,轻声呢喃道:“孔子,孟子!先贤!儒家?老夫的学说真的名传后世了吗?”
孔子顿时有些感慨,没想到一生坎坷且郁郁不得志的他居然也能得天幕如此评价,吾可谓无憾了啊!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至少在几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公的贡献无疑具有其开创性,不管是分封制还是礼乐制度都为西周的强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是祭祀权,周天子才是祭祀的主持人;征伐是战争权,周天子才能赋予战争以意义。可以说,周公所制定的各项政策,真正确立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统治地位。〕
〔当然,要实现这种天下共主的地位,有一个重要前提:周天子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仅仅依靠礼乐制度来维持统治,那么这所谓的“周天子”很可能会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吉祥物,就像东周时期的那些“落魄天子”一样。〕
〔他们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天下之主,但实际上却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和影响力,只能在各国之间游走,寻求支持和庇护,彻底沦为了诸侯政治舞台上的配角。〕
武王神情严峻,眉头紧皱,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疑惑,他不禁喃喃自语:“落魄天子?有名无实的吉祥物?这东周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些诸侯,他们怎敢这般以下犯上?”
一旁的周公旦也同样皱起了眉头,他凝视着天幕,语气凝重地说:“按天幕的意思,或许东周时期的那些天子,所能掌控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大削弱,甚至可能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有效指挥权。”
“这样一来,他们将完全没有能力再去控制那些日益强大、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因此,天子共主的地位才会如此迅速地下滑,变得有名无实。”
武王沉默片刻后,喃喃说道:“所以,这西周到底经历了什么?”
周公旦闻言,沉默不语!
……
周公神情冷峻,片刻后,这才感叹道:“或许我早该意识到,任何看似完美的制度都仅止于表面形式,实质上,唯有武力才能确保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稳固不移。”
所以,后来这西周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致使周天子连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也彻底丧失了?
周公突然很是费解!
〔东周的天子虽然确实凄惨了点,但至少在西周,特别是西周前中期,周天子对天下诸侯的控制力度还是很强的,因此,也不需要担心后面东周出现的那种情况。战争与发展,领土的扩张,周天子的声名远扬,这些都是西周初期的政治主旋律。〕
〔而随着周公还政于成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成王七年,东都成周正式宣告落成,成王在周公的建议下,率领百官大臣驾临新都洛邑,天下诸侯无不纷纷而至。〕
〔此盛会也称“成周之会”,是成王亲政的标志性事件,盛会结束,成王返回镐京,而周公则留守东都洛邑,为百官诸侯之首。〕
〔成王亲政,开始执掌整个天下,而属于周公的时代却是即将结束。成王十一年,周公去世,以天子之礼葬于“毕”地,也就是文王、武王陵寝所在。〕
〔自此,属于周公的时代结束了!〕
周公突然感觉到一丝落寞,他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就在这时,一只手突然紧紧握住了自己,周公视线扫过,却见小成王一脸严肃地站在他面前。
小成王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决心,他郑重其事的说道:“叔父的时代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孤会继承叔父的理想与意志,带领整个西周王朝走向兴盛且强大的未来。”
听到这番话,周公顿感欣慰的同时,心中也不禁流露出一抹深深的期待。
或许,正如小成王所言,他的时代还远没有结束!
………
武王轻轻叹气,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目光转向身旁的周公旦,似乎有些出神。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庄重与无奈。
“旦,你的功绩已然卓越非凡,足以称颂千秋。而接下来,西周王朝在未来所要面临的重担就得靠他们那一代人去承担了。”
周公旦此刻神情略显恍惚,似乎在沉思,然后轻轻叹息道:“是啊,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一切的兴衰成败最终都得交付于下一代去创造和承担。”
………
蜀汉,正打算进行第四次北伐的诸葛亮看到这一幕,顿感各种情绪充斥心头。
同样是辅佐之臣,周公能带领整个西周王朝走向兴盛,奠定后世几百年基业。而他呢,又是否能如周公这般,带领整个汉室成就先帝未完成之统一大业?
或许,这只是他的奢望吧!
诸葛亮叹息,自己身体的状况已经让他对蜀汉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先帝,或许要让您失望了。
〔成王亲政后,继承并延续了周公的治国理念。同时,牢记周公教诲,远离骄奢淫逸,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自己的国家。周公逝去之后,召公便成为了西周朝廷除成王之外,最具实权的重臣,并尽心辅佐成王。〕
〔周王朝在周公的精心治理和多年经营之下,各个被分封的诸侯国已经成为了周王朝坚固的屏障。这些诸侯国分布在王朝的四周,形成了一道强大的防线,保卫着周王朝的安全。这使得成王时期的天下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同时,由于周王朝强大的军事武力威慑,周边的异族部落也大多不敢轻易侵犯周朝边境。他们对周朝的实力心生敬畏,只能选择与周朝保持和平相处。〕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和谐有序,史书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虽然这句话不免有后世吹嘘的成分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成王与康王执政期间,确实是西周最为繁荣的时期,因此也被后世称之为“成康之治”。〕
“善!”
文王轻捻胡须,面色沉稳,嘴角微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能得天幕如此评价,即便是以他的沉稳心性,也不禁心生喜悦,不过脸上却并未显露出来。
……
武王笑容满面,欣慰说道:“诵儿在执政方面,能够继承并延续你的方案,谨慎治理国家,使天下出现兴盛局面,对此,孤已经非常满意了!”
周公旦赞同点头,说:“能够继承祖宗之基业,并使其发扬光大,这足以说明成王的能力与手段很是不凡,此乃明君也!”
武王大笑:“善!”
……
看到天幕对自己的评价,成王原本紧绷的身体缓缓松弛下来,有些释然的说道:“或许,这就是对自己执政期间总结出的最好评价吧?”
说完,成王又突然感叹道:“唉!也不知孤可有堕了先王之威名?”
……
周昭王神情颇有些自得,说道:“孤如今南征得胜而归,天幕所知,必定将孤之威名传遍天下乃至后世!”
随从军见自家大王这般激动,于是纷纷恭贺道:“大王之威名,必将永传万世!”
“哈哈哈……!”昭王得意大笑!
〔成王三十七年,周成王病重,担心儿子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不久,周成王崩逝!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
〔康王登基后,在召公和毕公等大臣的辅佐下继续推行成王在位时所实行的国策,勤政节俭,明德慎刑,显现出一派明君气象。〕
〔成王曾参与了东征,勉强也能算一位“马上天子”。作为他的继承者,康王在位时的执政理念自然不仅仅只是守成,在武功方面,年轻的统治阶级们,依旧保持着先辈开拓进取的精神,征伐四方,分封诸侯,巩固周王朝的疆域。〕
成王点头,自己这儿子的能力果然不差,没有丢他的脸,非常不错!
至于武功方面,虽然他在位时的成就并未太过突出,但如果钊儿能帮自己完成这一心愿的话,那他就更满意了!
〔康王时期,自周公东征后蛰伏许久的东夷突然发难,掀起反周叛乱,声势非常浩大。康王得知后,命伯懋父统帅成周八师征伐东夷,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伯懋父指挥若定,率领军队长驱直入,最终平定了此次规模浩大的东夷叛乱。〕
〔康王二十五年,北方的一个部族,即鬼方再次强大起来,并时常南下侵扰。西周初年,武王灭商后曾将鬼方放逐至泾、洛以北,令其按时入贡。后来周公忙于东征平定叛乱,一度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则趁此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并经常对西周的西北边境进行侵扰,威胁周都镐京。〕
〔西周经过“成康之治”,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为了消除边患,康王命将领盂征伐鬼方。经过两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周军斩杀了鬼方部落四千多人,俘虏了大批战俘,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鬼方惨败后,残余势力往西逃窜,自此,周王朝的西北边境得以安宁。〕
看到天幕正展示自己的功绩,康王摸着下巴,脸上倒也没太多自得的神色,而是摇头说道:“孤之武功,相比于周公东征平叛时的规模浩大,无疑是小打小闹罢了。”
“而且,自己可是依靠“成康之治”积攒的强大国力,才能有如此功绩,这没什么好值得称赞的。”
……
成王目露赞赏之色,感叹道:“钊儿武功之盛,远非孤可比啊!”
不过到底是自己的继承者,这算不算是给自己也长了一次脸?
……
周公缓缓捋着胡须,对于成王与康王在位期间所取得的辉煌功绩,他深感满意。
如今的周王朝蓬勃发展,且国力强盛,他此生算是无憾了。
倘若在地下遇见历代先王,自己也有信心能够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毕竟,这些后世子孙并未辜负先王的期望,也未曾令先王蒙羞。
〔据《竹书纪年》记载,康王对南方亦有开拓,不过由于史料的缺乏,康王南巡之事并不详尽,而周王朝真正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征伐战争,这就要到之后的周昭王时期了。〕
〔康王二十六年,周康王崩逝,太子瑕即位,是为周昭王,动荡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