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43章 传奇天子

第43章 传奇天子

    〔一般来说,第二种说法其实不太靠谱。昭王率六师凯旋,足足一万多人,以当时的技术造大船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坐多艘船分批次过河,既然是分批次,那肯定有先后。〕

    〔这样一来,如果船被做了手脚,那最前面的船肯定会先解体,一旦意外发生,后面的船怎么可能还有人敢上?至于昭王,哪有堂堂天子给手下将士开路的道理?〕

    〔当然,除了这个疑点,另外就是,天子坐的船,居然连检查都不检查一下,就放过去了?这合理吗?当初第一次南征的时候,为了行程安全,昭王还特意派人做了一番准备,明显非常谨慎,怎么到现在就干脆敷衍了事?这是觉得生活过得太好,想来点刺激的?负责检查的人也不怕被诛九族。〕

    〔从这些疑点就能看出,第二种说法从各个方面都有非常不合理的地方。当然,最关键的是,编撰《帝王世纪》的作者皇甫谧,他可是三国西晋时期人,距离昭王时期可有一千多年,比它成书更早的《吕氏春秋》都没记载这个说法,那他皇甫谧又是怎么知道的?所以,有关这段记载中的真实性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三国西晋?”

    西晋,司马炎皱了皱眉,疑惑道:“西晋是什么意思?他建立的明明是大晋王朝,这跟西晋有什么关系?难道后面还有个东晋?至于这皇甫谧,难道是他?”

    皇甫谧:“……”

    三国时期,还未称帝的刘备有些不解,问诸葛亮,说:“军师可知这西晋是哪个国家?”

    诸葛亮沉思片刻,然后摇头说道:“三国倒是能推测一二,至于这西晋?不清楚,或许是日后崛起的一个国家,只是这样的话,一个人能历经三国西晋这几个国家,那显然这段时期肯定不会太过长久。”

    想到这个可能,诸葛亮的神情突然就不怎么好看了。

    或许是明白了什么,刘备略微有些失神,声音中带着一股不甘以及深深的遗憾,缓缓说道:“我终究是没能完成复兴汉室这一伟大功业吗?”

    诸葛亮能明白此时刘备心中是如何难受,但没办法,毕竟,这种事他也不知该如何化解,只能尽心辅佐,死而后已!

    曹操顿感惊诧,天幕所说这三国是哪三国?为什么让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还有这西晋,怎么在短短时间里冒出来这么多国家,难道在他之后,天下又大乱了?

    自信能一统天下的他,完全就没想过,在他之后,天下依旧还是乱世。

    已彻底稳定江东局势的孙权,这时突然想到一个可能,天幕所说三国难道最后被这西晋给统一了?

    不知为什么,他对这西晋的感观非常不好!

    ……

    昭王不屑冷哼,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他怎么可能这般随意敷衍?

    这后世之人,记载历史别太荒谬!

    〔既然第二种说法不太可信,那么就只能相信第一种了。当然,关于第一种说法,其实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既然第一次南征能顺利渡过汉江,那怎么第二次就出问题了呢?搭建好的便桥为什么会塌?一万多人又是怎么做到像下饺子似的全给掉进汉江里了?如此种种,明显说明,此事绝不会像《吕氏春秋》记载的那样简单。〕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昭王十九年,天大噎,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周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薇。其年,王南巡不返”。〕

    〔史书上的这些描述,据后世观测可知,很像是即将发生地震时的前兆。如此一来,便桥坍塌,致使昭王落水而亡便有了一个稍微可靠点的解释。〕

    〔那就是在昭王率领六师踏上便桥即将通过汉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地震不期而至。地壳运动致使汉水疯狂暴涨,地动山摇间,管你这所谓便桥是怎么搭建的,都得塌!于是,因为这场突如而来的地震,昭王乃至其率领的六师部队在疯狂暴涨的汉水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几乎全军覆没。〕

    〔昭王跟祭公倒是稍微好运一点,至少留了个全尸。不过话说回来,在这种近乎绝境的情况下,那辛余靡还能冒死将昭王与祭公的尸体给抢救回来,UP只能说,这简直就是超人,强的离谱!〕

    看到天幕播放的地震以及汉水暴涨时的画面,昭王的脸色很是苍白,身体止不住微微颤抖,心中难掩恐惧的想到,难道这就是当时的自己所面临的可怕绝境吗?

    此刻光是看到天幕所展示的画面他都觉得非常窒息且恐惧了,更不用说,亲自去面对了,那种绝望感简直无法想象。

    “辛余靡,你很不错!孤非常欣赏你!好好干!”

    稍微整理了下心中心绪,昭王目光扫过自己的车右,也就是辛余靡,语气充满赞赏说道!

    得此赞赏,辛余靡当即激动说道:“臣,自不辜负大王期望!”

    昭王点头,随后又将目光扫向身旁祭公,下令道:“这第二次南征,便取消吧!”

    祭公对此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毕竟,就天幕所展示的那些画面来看,简直太可怕了!

    这第二次南征,说实话,如果大王依旧一意孤行的话,他都打算以死劝谏了。

    不过,幸好大王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下,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

    ……

    周公叹气,果真如自己所想这样吗?这天幕说的地震,不就代表着天灾?既如此,那昭王之死明显就是触犯了天意,也难怪当时的朝廷会对此事讳莫如深了。

    ………

    周穆王时期,众贵族大臣面面相觑,神情极为复杂,心想,他们这般费尽心思想要遮掩的真相,就这样被天幕给暴露了?

    周穆王叹气,先王之死,难道真是因为天谴吗?

    〔在古人眼里,地震代表“天谴”,所以昭王崩于汉江之后,当时的朝廷出于忌讳,因此并没有将此事的真相公布出来,而是选择了遮掩。〕

    〔毕竟,若直接说昭王之死是因为遭“天谴”而死,那这岂不明摆着要动摇西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吗?因此,为了维持王朝统治,于是他们便选择将真相掩盖,而史书上关于此次事件的模糊记载,其实就是他们所希望的。〕

    昭王面色不善的盯着面前众贵族大臣,虽然心中不爽,但他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因此并未发作。

    众贵族大臣见昭王将视线移开,皆不约而同地轻拭了一下额头冷汗。

    大王这眼神真是太吓人了!

    〔从历史文献亦或是青铜器铭文上的记载来看,周昭王无疑是一位武功赫赫的天子,但由于一场突如而来的意外,最终遭“天谴”而死。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便给周昭王戴上了一顶“王道微缺”的帽子,这个评价其实非常不合理,太冤了!〕

    〔好了,周昭王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出场的便是西周王朝的第五位君主,太子满即位,是为周穆王。这位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的周穆王,此刻正式拉开了属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