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以犬戎“不享”为由,决定讨伐,并向他们炫耀武力。然而,就在穆王将自己的想法传令给众贵族大臣之时,朝廷顿时就炸锅了。〕
〔周公的后裔,也就是当时的执政卿士祭公谋父当即便站出来对穆王进行了劝谏,还是长篇大论那种,大致意思为,按照历代先王的政治传统,那就是“耀德而不观兵”,重在以德服人,而非炫耀武力。〕
〔军队平时收起来,只在最关键时刻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这样才能起到威慑作用。所谓“观则玩,玩则无震”,炫耀武力就会滥用,一旦滥用便起不到威慑作用,还会使周王朝丧失威信。〕
〔当然,祭公谋父这里说的以德服人,并非是指用个人德行去征服他人。西周时期所谓“德”,其实是指特定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简单来说,就是西周王朝管理天下各服诸侯有着一套特定的政治体系,这便是先前说的“五服朝觐制度”。〕
周公赞同点头,的确是这样。
然后他又突然皱眉说道:“所以,在明知这是“先王之制”,也就是祖制的情况下,这后世子孙为何还要如此鲁莽行事?难道他就没想过打破祖制之后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吗?”
至于理由是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以及获得更多的财富资源。说实话,周公对此只能表示,这完全就不值得!
……
穆王对于天幕所说,原本还有些不甚在意,但他听着听着就感觉不太对劲了。
这天幕接下来要透露的,不会是要讲述自己这么做可能会引发的后果吧?
不知为什么,他感觉有些紧张。
〔祭公谋父劝谏穆王以德服人的本意,就是让他按照“五服朝觐制度”中的规定来办事,毕竟这代表着西周王朝的政治正确。要知道,这朝觐制度可是祖制,如果连身为天子的穆王自己都不遵守,那又如何让天下诸侯信服?〕
〔对于祭公谋父的苦心劝谏,穆王不听,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即位的第十二年,穆王率兵西征,对犬戎发动了武装征伐。此战胜负并没有多少悬念,在周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犬戎根本无力抵抗。〕
〔穆王西征得胜而归,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穆王此战俘虏了犬戎五名部落首领,以及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战果虽然不小,但这对于穆王而言,或者说,对于整个西周王朝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一个没有违背“德”的犬戎部族邦国,居然会无缘无故受到周天子的武装讨伐,这种“失德”的行为,你让其它诸侯方国怎么看?还有你这所谓的“五服朝觐制度”,原来也就这样啊!你堂堂天子连自己定下的规则秩序都能随意打破,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就在穆王这次军事行动过后,史书曾记载“自始荒服者不至”,这表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眼中已经失去了威信,自此不再朝见。传统的政治关系到了此时,终究还是被打破了,之后边境兵连祸结,成为周王朝西北地区一大祸患。穆王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却难以弥补总体战略上的灾难性失败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穆王顿时脸色极为难看,没想到只是征讨了一个犬戎,就给自己乃至整个周王朝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他根本没有想到的。
这些外族,终究是给他们脸了,看来自己仅仅只讨伐一个犬戎还不足以震慑他们,既然如此,那他就只能再行征伐之事了。
如果所谓制度不能让你们望而生畏,那孤就用武力来将你们彻底征服吧!
周公叹气,经周穆王这样一折腾,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还能如之前那般坚固吗?
这一刻,周公逐渐对西周的未来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当然,在西北边境真正的危机到来之前,至少此时的穆王还是有些意气风发的,征伐犬戎胜利之后,他将这五部的犬戎人迁徙到“太原”以方便管制,当然,这里的“太原”并非指后世太原。〕
〔犬戎,这个在周穆王看来可以随意拿捏的弱小部落,此时的他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当西周王朝陷入极度衰弱之际,这个他眼中落后就要挨打的犬戎部落,将会在未来的时间里趁势崛起,然后给予动荡中的西周王朝致命一击。〕
穆王瞳孔瞪大?给予西周王朝致命一击?不是,就凭面前这弱小的犬戎部落?这怎么可能,开玩笑吧?
穆王脸上的神情变化不定,他知道天幕不会无故放矢,既如此的话,那这些犬戎部落已经不能留了。
眼神一狠,穆王当即下令,将所有犬戎人全部当场处死!
瞬间,鲜血淋漓,宛如地狱!
……
武王皱眉,莫非这就是周王朝分裂成西周跟东周的真正原因?
〔将犬戎这个麻烦解决之后,穆王经营西北的目的算是达成了,那么接下来该干什么?穆王表示,继续西伐。〕
〔于是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穆王进军昆仑之丘,在西巡途中还见到了西王母。这段历史被记录在《穆天子传》中,近代人认为《穆天子传》为战国所做,其内容多不真实,但反映了当时西周与西北各方国往来的情况,是中原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西域?是朕想的那个吗?”
汉朝,刘彻不禁陷入沉思,随后朝身旁卫青问道:“还没有张骞的消息吗”
卫青点头,表示没有!
刘彻摇头,然后继续看向天幕。
……
穆王有点难绷,不是,明明孤这已经在西巡的路上了啊!怎么就不真实了?
昭王看到天幕所展示的西巡路线,顿时惊的瞪大了眼睛,好家伙,本以为自己南巡已经走的够远的了,然而现在才发现,这跟自己儿子西巡的路线一对比,简直不够看啊!
不行,在巡狩远征方面,身为老子怎么能被自己儿子给比下去?
昭王决定,在安全渡过即位的第十九年后,他也要率军远征,甚至还要比自己的儿子走的更远。
〔然而,就在穆王从西北返回的路途中,位于周王朝东南方向,以徐国为首的淮夷部族居然掀起了反周大旗,声势非常浩大!〕
〔而当徐国叛乱的消息传到穆王手中时,他当即大怒,觉得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自己致力中兴,结果却被人硬生生甩了一耳光,他堂堂天子这如何能忍?〕
〔穆王非常愤怒,当即命造父为御,急速返回,大战,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