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51章 国人暴动

第51章 国人暴动

    〔纵观厉王时期针对淮夷的这几场战争,从最开始的昏部族广伐南国,到鄂国率领淮夷、东夷发动叛乱,虽然结果是周厉王成为了最后赢家,但就整体而言,周厉王的表现其实算不得有多好。〕

    〔起初,周厉王为了平定淮夷之乱,毅然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声势虽然浩大,但此战却不小心被鄂侯驭方看穿了老底,那便是周军展现出的实力实在太弱。〕

    周厉王瞳孔猛的瞪大,好家伙,自己这明显是大意了啊!

    没想到鄂侯驭方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还有如此险恶心思,简直可恨!

    〔随后没过多久,那些本就心怀不轨的淮夷诸部,竟然直接追随鄂侯驭方展开了激烈的反叛行动,而且这次的攻击势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凶猛。可以说,这场叛乱的发生于周厉王而言,无疑让他之前的那次亲征成了一场笑话。〕

    〔当时的淮夷诸部因慑于军威,虽然表面上暂时选择了臣服,但实际却并未真正屈服。而他们之所以还有能力反叛,这显然说明周厉王携军威浩荡而来,结果却并没有达到重创淮夷诸部的效果,反而颇有种观兵耀武的色彩。〕

    〔更糟糕的是,面对已经臣服的淮夷诸部,周厉王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手段来限制他们再次叛乱的可能性,可以说,最后战争的爆发,这完全就是周厉王在战略层面上的重大失误。〕

    “不是,这?”

    周厉王顿时感觉傻眼,本以为自己赢得了最终胜利,天幕肯定会大加赞赏一番,结果就这?

    自己的军事能力真有天幕说的这么不堪吗?

    一时间,他突然便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当中。

    穆王有些叹气,虽然天幕说的确实没错,但能做到如此程度,他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能在叛军那般凶猛的攻势下,指挥军队并最终扭转局势,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

    从这一点来看,这位后辈显然在军事上的能力还是有的,就是战略眼光或许差点,但即便如此也很不错了,至少在他看来。

    〔当然,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关于周厉王时期发生的战争其实还有不少,比如西北地区的玁狁就曾兴兵入侵周王朝。另外在厉王执政后期,东夷与淮夷不知为何又发生了叛乱。可以说,如此频繁的战争无疑给西周王朝的国力带来了重大损耗。〕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周厉王的能力其实还算可以。执政期间,尽管当时面临着边境外敌的频繁侵袭,但他依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并成功地指挥军队展开反击行动。〕

    〔甚至在平定以鄂侯为首的夷人叛乱时,周厉王曾下令对鄂侯叛军实行“勿遗幼少”,如此残暴行为,可谓直接震慑住了当时还不可一世且肆意张狂的楚国熊渠,吓得他赶忙撤去了自己三个儿子的“王号”,并遣使请罪。此战,对于周王室而言,算是重振了国威。〕

    〔综上所述,即便在西周中后期的所有君主中,相比之下,周厉王的所作所为也无疑称得上是一位有为之君,其能力甚至名列前茅。〕

    原来天幕你也是会夸赞孤的啊!

    霎时间,周厉王原本失落的神情忽然一滞。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深处竟突然有了些许安慰,脸上也泛起了些许笑容。

    周恭王感觉有些扎心,有为之君?名列前茅?那么自己又该处于何等层次?

    周懿王跟周夷王表示,我们已经躺平了!

    周孝王:“……”

    周穆王:哼,真没出息!

    〔当然,周厉王能力真正突出的地方其实更多表现在军事打仗方面,至于他治理内政的手段,那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周厉王统治后期,为解决“国家财政危机”他曾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改革,而最终造成的结果,对周厉王而言无疑是惨痛的,甚至可以说,这或许便是其所谓谥号“厉”的由来。〕

    闻言,周厉王顿时头皮发麻,天幕终于要讲述关于他进行政策改革这方面的事迹了吗?

    不过,他倒是要看看,推翻自己的究竟是哪些人,而他最终又是因为什么,才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周公拧眉,所以,他这到底是进行了什么政策改革?

    穆王疑惑不解,政策改革虽有风险,但究竟是造成了何种后果?才会让堂堂天子付出惨痛代价?

    〔周厉王三十年,或许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空虚的问题,周厉王便任命受自己宠幸的荣夷公为执政卿士,进行政策改革。〕

    〔容夷公的做法很是简单粗暴,他一上台就搞了个“专利”制度,而周厉王对此也表示十分支持,那么这所谓的“专利”又是指什么呢?按当时的西周大臣芮良夫所言,一般认为,荣夷公要“专”的“利”,应该指的是“山林川泽”等公共自然资源。〕

    唐朝,魏征面无表情的说道:“哼,不过与民争利罢了!”

    闻言,李世民眉头微挑,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这句话哪里不对。

    〔不过,据传统文献以及青铜器铭文记载可知,在西周王朝“授土授民”的分封制下,山林川泽既不是公有的,也不是完全开放可由庶民自行开采利用的,而是由各级封君占有,其利益由王室、封君、庶民上下均沾。〕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西周王朝,普通庶民获取山林川泽之利在大多时候其实是要交税的,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免费开放,同理,各级封君为此也需要向王室缴纳一定贡赋。而这就是当时西周王朝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常态。〕

    〔荣夷公实行的“专利”制度,其本意就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对贡赋的索取,甚至独占其利。周厉王之所以支持荣夷公的“专利”政策,就是想通过这个方法,让周王室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取足够多的财富,从而弥补国家财政上的不足。〕

    看到这里,周公的脸色已经极为难看了。他倒是没想到,为弥补国家财政上的不足,这些大臣居然会实施所谓的“专利”制度,这不是得罪人吗?而且,还是将所有人都给得罪了,还得罪的这么狠。

    难怪天幕会说,厉王时期的政策改革将会使堂堂天子付出惨痛代价。

    穆王甚是惊讶,好家伙,这后辈有意思啊!为了充实国家财政,行事风格简直比自己还要狠。

    要知道,哪怕天幕说他晚年时也曾面临着国家财政不足的困境,可他也从未想过通过增加贡赋这种方式来填补财政亏空。

    最多的时候,他只是依靠《吕刑》“适当”地收取一些罚金罢了。毕竟,这么做即便会得罪人,也只是得罪那些贵族和大臣们而已。而你呢,却是将所有人都给得罪了个遍!

    如此一意孤行,最终你不付出惨痛代价那还有谁?

    〔由于山林川泽为不同阶级的贵族所占有,而实际从事开采的劳动者是作为“土地附庸”的庶民阶级。因而实施“专利”政策,这不仅极大损害了王畿内外各级贵族的实际利益,也严重影响到庶民阶级的日常生计。至此,因为“专利”政策的实施,周厉王算是把上下所有阶层的人都给得罪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在周厉王三十四年,邵穆公忍不住了,于是对周厉王劝谏道:“外面都在议论,说大王的新政,使得民众负担过重,已经快活不下去了”。〕

    〔周厉王见邵穆公说有人竟敢对自己的新政感到不满,顿时勃然大怒,随即找人去监视那些胆敢批评议论国君的人,抓住就直接杀掉。如此暴虐行为,使得民众乃至贵族大臣无不对周厉王感到极为不满。而其残暴的手段,更是导致所有人平时见了面都不敢说话议论,只能用眼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愤恨与不满。〕

    〔见自己仅略施手段,效果就这么好,周厉王开心坏了,于是他对邵穆公说,你看他们已经再也不敢议论新政、并指责天子的不是了。〕

    〔邵穆公顿时就绷不住了,直接就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穆公说的这句话有道理吗?有道理,但周厉王不听,依旧我行我素,继续用强硬的手段堵住民众那张想要“议论是非”的嘴。〕

    此情此景,周公的内心已经无法言喻了,面对这般昏聩的君主,这让他对西周王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看着天幕,就这样逐步见证自己的国家走向覆灭,这对于周公而言,无疑是非常痛心的!

    穆王突然想躺平了,之前还觉得这后辈能力还行,现在他只觉得非常无语,哪有人治理朝政是这样操作的?

    堵住别人的嘴就能将危害彻底掩盖,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笑。

    他西周王朝怎会有如此昏聩无能的君主?

    〔正所谓任何高压的政策在达到某种极限之时,终归会有彻底爆发的那一天。于是,就在周厉王三十七年的某一天晚上,忍无可忍的民众终于强行扯断了内心深处那根紧绷的线,陷入疯狂的他们联手发动了武装暴动,直接冲进王宫,势必要让周厉王付出惨痛代价。〕

    〔周厉王惊醒之后,瞬间便得知了外面的情况,惶恐之余,就想调兵镇压。但此时的王宫一片混乱,这时候别说联络军队了,面对汹涌暴动的人群,他感觉自己若是再不跑肯定要被撕碎。〕

    〔周厉王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被迫逃出京都,一路马不停蹄直至逃窜到了彘地才终于停下脚步,然后躲藏起来。〕

    〔此次事件,也被后世称之为“国人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