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50章 厉王时代

第50章 厉王时代

    万朝的古人们忙碌而又充实,随即又是七天时间过去了,天幕如约而至。

    穆王抬头仰望天幕,回想上次天幕最后所说‘历史开始进入西周后期’这句话后,他就很不得劲。

    这周王朝才建立多少年啊?怎么就到后期了呢?

    最后那几位不肖子孙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好好的一个王朝怎么就给他们玩覆灭了呢?

    惆怅,太惆怅了!

    ……

    周孝王思考,既然这太子燮治国不太行,甚至连他的后代也同样不行,这样的话,那他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后代?

    万一能改变历史呢?虽然那些支持太子燮的贵族大臣们都非常固执且不好惹,但如果有天幕的透露,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阻碍吧?

    嗯,或许可以一试!

    ……

    西周时期,彘地,周厉王面容憔悴,目光无神的看着天幕。

    此时的周厉王看起来狼狈不堪,哪里还有半分曾经的天子风范。

    从一介高高在上的天子,沦落到如此落魄境地,这对周厉王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不甘,他根本无法接受眼前发生的一切。

    要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振兴王室,恢复祖上荣光,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被国人用暴力手段将他赶下了天子宝座。

    如今的他,已然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了天下人的唾弃。

    “事实本不该如此的啊!怎么会这样?孤到底做错了什么?”周厉王喃喃自语道。

    “天幕!对,天幕!”

    周厉王突然激动地喊出了声。

    “天幕应该能够证明孤是正确的吧?”

    他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只要天幕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那么孤就有机会重新登上天子的宝座!”

    随着他的话语,周厉王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就像是一个即将溺水而亡的人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充满了渴望和期待。他紧紧握住拳头,似乎想要抓住这一丝渺茫的希望。

    然而,他内心深处也明白,即使天幕真的认可他,要想重回天子之位也绝非易事。但此刻,他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天幕之上,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

    武王叹气,咬牙道:“终究是到这一步了吗?孤倒是要看看,这最后到底是哪些不肖子孙将祖宗的基业毁之一旦。”

    ……

    周公捋着胡须,心中思绪翻转。

    西周后期?然后就是东周?那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是迁都吗?不对,之前就有过迁都,那时候王朝依然还是西周。因而,这西周与东周之间,肯定发生了某种剧变,绝不只是迁都这么简单!

    想到这,周公心中难免有些忧虑起来。

    这究竟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动乱?以至颠覆整个西周王朝?

    〔哈喽,亲们大家好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西周这最后的历史,看看是因为什么,致使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彻底陷入崩溃,并最终走向灭亡的。〕

    周公皱眉,神情很是严肃,西周灭亡?难道这就是所谓剧变?

    武王咬牙,他亲手建立的西周王朝这才维持了多少年?西周灭亡?呵,怎能如此?

    〔周夷王崩逝后,太子胡即位,史称周厉王。若仅从谥号来看,显然这周厉王在后世人眼中,无疑是个暴君,但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接下来就紧跟UP的步伐,一起来探寻吧!〕

    恭王眉头紧皱,轻声呢喃!

    “杀戮无辜曰厉?堂堂天子怎么会被上这样一个谥号?他执政期间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不然怎会有如此恶谥?”

    周恭王有些难受,这终究是自己的后代,看着他们一步步糟蹋着自己的国家,然后拖入无尽深渊,内心的烦闷与痛苦在此时简直无以复加。

    〔据说周厉王刚出生那年,气候突变,温度骤降,冬天下冰雹连牛马都能砸死,江河都给冻住了,妥妥的不祥之兆。放在极为迷信的古代,可以说,周厉王自出生起,就已经被戴上了不祥的帽子。也因此,他后面因贪财“专利”亦或是血腥“弭谤”从而导致国势衰颓,从后世人的角度看来,这完全就与他出生时的不祥之兆相互印证了。〕

    〔只能说,在这一方面,周厉王确实挺冤的。要知道,天气变化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怎能将个人行为与之绑定呢?〕

    万朝百姓:所以,那祥瑞呢?是否也是一种自然现象?跟人的德行完全无关?

    万朝的皇帝们:天幕你可以了,祥不祥瑞到此为止。

    〔周厉王即位之初,当时周王室的衰微已经非常明显,各种政策弊端积重难返,对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旧官僚贵族阶级利益集团;对外国土不宁,戎人、夷人攻伐频繁,威胁王畿。国库空虚,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不断减小,天子的威信与影响力日趋倾颓,不复以往。可以说,周厉王刚即位的时候,接手的西周王朝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斥着内忧外患的烂摊子。〕

    周孝王:所以,还是改换继承人吧!看把这厉王给愁的!

    周夷王:“……”

    周厉王止不住点头,他即位时所面临的局势确如天幕所说,那简直就是举步维艰,不改革如何振兴西周王朝?所以,他根本没错,那些不遵礼法将他强行推下天子之位的乱臣贼子,当真该死!

    〔西周王朝自穆王徐夷之乱开始,外敌入侵的频率逐渐增高,到了周懿王时期,边境屡遭侵虐,甚至好几次打到了王畿之地,逼得周懿王只能迁都避患。而到了周厉王时期,外敌入侵愈加频繁,且规模之大几乎达到了西周王朝历史之最。面对这般局势,周厉王只能采取以武力的方式维持周王朝的统治。于是,就在这个背景下,周厉王时期的征伐战争开始了。〕

    〔周厉王执政期间,由于淮河流域以昏部族为首的南淮夷“广伐南国”,周王朝忍无可忍,当即派遣派虢仲统领柞伯、蔡侯的诸侯军队向昏部族发起进攻。柞、蔡联军围困昏邑,但作战并不顺利,柞伯仅“执讯二夫,或馘十人”,战果甚微,亦可表明攻城失利,进攻失败。此后南淮夷继续广伐南国,周厉王又命应侯视工讨逆,多俘戎,战局有所改观,但并没有完全遏制南淮夷进犯的势头。〕

    〔两年后,也就是周厉王十三年,面对咄咄逼人的南淮夷部族,厉王决定亲征,统率大军从成周出发征伐南淮夷,一路拔城掠地,周军长驱直入,直逼淮夷中心区域,并连续不断对这片区域发动猛攻,这表明周厉王铲除南淮夷的决心坚定。〕

    〔周厉王此番声威浩大的征伐战争无疑给南夷、东夷诸国产生了很大震动,致使南夷、东夷二十六邦国遣使前去觐见,以示臣服。此战胜利所带来的结果,可以想象,这时候的周厉王无疑是充满自信与自得的。〕

    看到天幕展示的战斗场景,穆王倒是有些惊诧,没想到这小子还是有点能力的,并非什么无能之辈。

    所以,他后面到底干什么了?穆王很是不解。

    在他看来,一位武功赫赫的天子,其评价应该都不会太差,即便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被上一个“厉”这样的谥号吧?真是匪夷所思。

    周厉王神情自得,看吧!这就是孤的武功赫赫!

    ……

    唐朝,李世民感叹:“没想到这西周王朝,即便到了后期也这般武德充沛啊!”

    “如此看来,这周厉王并非一无是处,军事方面虽不足但也勉强还行。就是在处理内部政治问题上却表现得不够明智,唉,可惜了!”

    〔周厉王南征返回途中,在坯地召见了未曾参与叛乱的鄂侯驭方,待之以燕射之礼,并亲赐驭方玉五双、马四匹、矢五束,以示恩宠,驭方拜手稽首。鄂侯驭方是淮夷诸部的重要人物,厉王意在安抚或警示鄂侯驭方,使其亲周勿叛。毕竟,孤这么优待你,你可不能忘恩负义,从而影响咱们之间的感情。〕

    〔然而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纯粹的感情?无非是利益牵扯罢了。此次厉王亲征,虽然声势浩大,但鄂侯驭方却是从周师征伐南淮夷的战争中窥探出了对方军队的实力。周军或许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强大,而且,当前来觐见周厉王的时候,他也能隐约察觉到对方的心虚。或许在这一刻,鄂侯驭方心中想到的是,原来堂堂的周天子也就这么回事,周王朝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嘛!既然如此,那我鄂侯何不取而代之?〕

    穆王瞳孔紧缩,这家伙是想干嘛?不知为什么,他心中突然有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厉王满脸狰狞,这场战争让他记忆犹新,明明自己那般厚待他,结果却被其毫不留情的从背后捅了一刀,那种恨,足以深入骨髓。

    〔或许正是在这种野心的驱使下,不久之后,鄂侯驭方竟率领南淮夷、东夷诸部发动了规模空前浩大的叛乱。叛军来势凶猛,一路攻打到洛河上游,大举入侵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兵锋直指宗周镐京,要知道,哪怕是当初的徐偃王之乱也只是打到了东都洛邑附近而已,可以想象此次叛乱对周王朝的影响何其之大。〕

    〔禹鼎铭文记载,“呜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国”与《尚书·大诰》谓,“不吊!天降割于我家”以言三监之乱何其相似。足可见此次鄂侯驭方亲率淮夷、东夷的反叛来势迅猛,以致朝野震动,认为这是上天降临的一场大灾难。〕

    周公眉头紧皱,当初他东征时所面临的局势的确十分险峻,足足耗费了三年时间才最终得以平定。而显然天幕所说这次叛乱,危机更甚,就是不知道这周厉王又该如何平定此次规模空前的大叛乱。

    穆王神情猛变,居然比徐偃王作乱还要更严峻?下一刻,他便不自觉地为当时的周厉王狠狠捏了一把汗!

    小子,你可别被这些叛军给直接吓到了啊!要给孤狠狠打回去,重振国威!

    〔当鄂侯驭方率军叛乱的消息传到周厉王手中的时候,他当场暴怒,满腔的恨意在此刻全部爆发,面对此次来势汹汹的空前大动乱,他直接调动了周王室所有军事力量,命西六师(宗周六师)、殷八师(成周八师)、公戎车悉数出动,晋侯等诸侯的军队也给予有力的配合。同时,已经被恨意所充斥的周厉王还给他们下了一个惨绝人寰的命令,即“勿遗寿幼”,不管男女老少,全都杀光,一个不留,他要对讨伐对象实行灭族政策。〕

    〔然而,就在大战爆发之后,令人惊异的一幕发生了。作为主力部队的西六师、殷八师面对鄂侯叛军的强大攻势,却表现的惊恐万状,闻风丧胆,几近丧失作战能力。虽然晋侯等诸侯率军苦战,有所斩获,但并不能决定全局。〕

    〔无奈,厉王只能派遣武公出战,武公随即命禹亲率公戎车百乘、厮驭二百、徒千人,投入战斗。公戎车,本是守卫王宫和都城之师,一般不出动对外作战,此次在西六师、殷八师伐鄂失利,形势岌岌可危的紧要关头,不得不出战。公戎车参战后,战争开始出现转机。禹指挥公戎车展开反击,对叛军穷追猛打,一直追打到鄂都,擒获鄂侯驭方,并将其兵民无论寿幼杀戮无遗,一举灭掉鄂国,至此,叛乱方才彻底结束。〕

    穆王狠狠捶了下拳头,心中暗好,这后辈在军事指挥方面虽然比自己还差点意思,但也算可以了,比他之前那什么夷王、懿王可谓好了太多。总之,这厉王的能力勉强还行,至少从现在看来。

    诶,这西六师与殷八师的战斗力怎会下降如此之快?畏敌如虎?这还得了?如此军队他还能执行作战任务,维持周王朝的统治安稳吗?

    不行,得赶紧换了这些人,重新训练一批!

    穆王想着想着,不自觉的便有些激动起来。

    造父在一旁看着穆王喃喃自语,虽然声音不大,但他还是听清楚说了什么,有些无语。

    大王啊!如今的西六师,殷八师已足够强大,不需要重新换人!您得理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