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53章 宣王中兴

第53章 宣王中兴

    周宣王心中咯噔一下,天幕什么意思?西周王朝最后的狂欢?

    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周公仰头,神情很是恍惚,所以,这西周王朝终究还是走到了这最后一步?

    穆王咬牙,他倒是要看看,祖宗的基业到底是怎样被这些不肖子孙肆意糟蹋的!

    ……

    唐朝,李世民轻轻摇头,说:“这周宣王前期倒是励精图治,使得王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但后期却愈发刚愎自用、昏庸无道,如此一来,所谓的中兴也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秦朝,嬴政神情微动,目光扫向天幕,此时此刻,他内心无限感慨。

    宣王之世,秦人即将崛起!

    〔宣王即位之初,由于其父周厉王在位期间推行所谓的“专利”政策,触动了各阶层利益,最终引发了“国人暴动”。虽然这场暴动最后被镇压,但却使得周朝的社会矛盾愈发突出,周王室的统治根基也因此变得有些摇摇欲坠起来。〕

    〔面对这样的困顿局面,周宣王自即位以后,行事颇为谨慎。他汲取了父亲周厉王失败的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则必须采取更为明智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来治理国家。〕

    〔正所谓,为政之道,在于用人。宣王即位之初由于根基尚浅,不得已只能任用宗亲贵族周公、召公为执政大臣,希望借此稳定周王室的动荡局势。同时,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长治久安,他又任用了仲山甫、尹吉甫、申伯、虢文公等贤臣治理朝政。〕

    〔内有贤臣辅佐,周宣王自觉无忧,遂尽心修政,广开谏言,效法文、武、成、康之遗风,力图振兴王室,以重现西周王朝全盛时期的盛况局面。〕

    文王轻捋胡须,心中不禁对这位后辈有了点期待。

    武王:哼!倒是有点志气,就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成王: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点不靠谱!

    康王:呵,说的这么好听,孤可不信!天幕所说“西周王朝最后的狂欢”,对于这句话,孤一直记忆犹新!

    〔待王朝内部的局势稳定之后,宣王为重振国威,政行四方,决定对周边叛乱的部族发动战争。当然,在重整军队横扫四方之前,西北边境可不能乱,毕竟,这地方距离周人的核心区域实在太近,不解决这个隐患,估计连睡觉都不安稳。〕

    〔于是,就在宣王三年,秦仲奉王命率兵征伐西戎。然而此战颇为不顺,由于此时的秦人实在太弱,面对强大的西戎部族,宣王五年,秦仲不幸战死。这下,双方之间的仇恨更加深刻了。原本在周厉王时期,位于西犬丘的嬴姓大骆宗族,就曾被西戎给族灭了,甚至连地盘都给占了。可见对于西戎,秦人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秦仲的死不仅没让他们感到害怕,反而加重了仇恨。为稳定西北局势,宣王决定借兵七千人给秦仲的五个儿子,让他们继续征伐西戎。〕

    〔仇恨值被拉满的秦人,率领自己的族人以及七千王师,裹挟着复仇之火开始对西戎展开猛攻。面对前来的复仇大军,这时的西戎估计也有点懵,他们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此战,西戎大败,秦人也顺势收复了旧地,即西犬丘。宣王闻讯大喜,当即册封秦仲的长子为西垂大夫,并将西犬丘这一带的区域赏赐作为他的封地,让他们为自己镇守西土边疆。〕

    秦朝,嬴政心中略显激动,这可是他们秦人的立足之战啊!

    秦人的崛起之路,由此开始!

    ……

    周宣王满意点头,这秦仲父子,还真没让他失望,也正因为有他们守护西土边疆,如此自己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对其它方向上的外敌展开征伐。

    〔就在秦人征伐西戎之际,由于北方和西北方的猃狁势力猖獗,周宣王五年,猃狁犯边,宣王亲率大军,对侵入边境的猃狁奋勇还击,赢得胜利。不久,猃狁再次对西周发起进攻,并深入京畿腹地,对周王朝的核心区域造成了严重威胁。〕

    〔宣王大怒,命大将尹吉甫率大军迎敌。此战,猃狁败逃,周军则乘胜追击,直至将其驱逐到太原(今宁夏固原)一带,这才班师回朝。之后为防止猃狁再次兴兵作乱,宣王派大将南仲在北方筑城设防,以减轻来自北方的外敌侵扰。〕

    见天幕再次展示自己的一大功绩,宣王神情有些得意,对抵御外敌入侵这一方面,他自信不弱于历代先王。

    另外,待国力愈发强盛之后,他定要亲率大军,将周王朝的边境外敌全都横扫一遍,重振国威,开创比以往更加全盛的时代。

    想着想着,周宣王的思绪愈发脱离实际,径直冲向了天际。

    见此情形,周公难得面色温和了一点,但语气却依旧略显冷淡!

    “前期还算尚可,就是不知道后面又能否保持现在的励精图治?”

    〔当然,此战之后,猃狁与周王朝之间的战争显然还没有真正结束,宣王十一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周军班师途中,子白命大将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一番大战,周军取得胜利。自此之后,戎狄势力暂时没了威胁,周王朝的西北边境也逐渐安定下来。〕

    〔宣王时期,征讨的对象自然不止是戎狄势力,还有东南方向的淮夷。周厉王时期,淮夷就曾大举入侵,不过被厉王的残暴手段震慑住之后,也就变得老实了起来。但好景不长,或许是因为周王室对淮夷诸部太过压榨,以至于到了宣王时期,淮夷诸部再次发动反叛,宣王当即命召穆公率军征讨,平定了此次叛乱。〕

    〔不过还没等松一口气,淮夷诸部的重要代表,即徐国在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后,又没忍住掀起了反叛大旗。宣王对此自然无法容忍,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和南仲等大臣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争,徐国臣服,自此之后,徐国一蹶不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穆王很是惊诧,原来天幕之前说的就是这次战争啊!

    一蹶不振?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呵呵,让你徐国瞎折腾,这下活该了吧?

    徐偃王:“……”

    咱就是说,既然打不过,那能不能别折腾了?哪怕举国迁徙那也比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要好啊!

    唉!难受!

    〔淮夷的接连反叛,这让宣王明白,有些事不能压榨太狠,容易给自己挖坑。于是在此之后,宣王便对淮夷诸部缴纳的贡赋稍作调整,极大减轻了压榨力度。正所谓,高压政策不可取,细水长流才是正道!〕

    〔随着周宣王的大肆征伐,西北的戎狄势力以及东南的淮夷逐渐安稳下来,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南方的荆楚了。宣王时期,荆楚进一步强大起来,成为了周王朝的敌对势力。据《诗经·小雅·采芑》记载,宣王命元老重臣方叔为统帅,率军南征荆楚,巩固了周王朝统治。〕

    看着天幕,周宣王嘴角勾起,神情自信而得意,显然对于自己开创的功绩十分满意。

    穆王皱眉好奇,说:“所以,为什么天幕会评价这段时期为西周王朝最后的狂欢?孤感觉现如今不是挺好的嘛?既然这后辈能一手开创中兴之世,说明其能力还是可以的。如此,那怎会被天幕这般评价?莫非是后面发生了什么,所以才导致王朝倾覆,直至彻底衰落?”

    穆王突然有些不懂了,既然前期可为贤明之主,那后期又如何会成为昏聩庸君?

    〔宣王时期,经过一系列南征北伐,周王朝的气势与威望无疑都得到了大幅扩张。为了彰显自己执政以来的丰功伟绩,宣王决定效仿先祖周成王,在东都洛邑召开成周大会。〕

    〔周宣王二十四年,东都洛邑,诸侯云集,在庄严盛大的“成周大会”上,周宣王的威望无疑达到了顶点。一般认为,此次“成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宣王中兴”的真正到来。〕

    天幕展现出的盛会场景,庄严而肃穆!

    对此,周宣王满意的笑了。

    周成王:孤为什么有种不好的预感?是错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