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曹刿在此战中提出的著名军事策略,他充分利用了敌我双方的“士气”强弱,并最终帮助鲁国取得了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
齐桓公冷哼!这一战不过是先让让你鲁国,之后我会再继续跟你算这笔账的,别太得意了!
鲁庄公确实很得意,因为再过不久他就要去宋国抖一抖威风。
〔长勺之战的胜利似乎让鲁庄公有些膨胀了,仅仅过去一个多月,鲁国便发兵侵入宋国。宋国不敌,只能败退。此战虽然使鲁国的地位和声望提高了些许,但这却也让齐桓公看到了一个机会。〕
〔对于失败,特别还是输给了鲁国,这让齐桓公很不服气,本想再找机会一雪前耻,结果没曾想,这个机会居然这么快就来了。〕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齐桓公为找回场子,当即决定联宋攻鲁。宋国的宋闵公此刻正好与齐桓公有相同想法,毕竟这鲁国实在欺人太甚,他也想报仇,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共同伐鲁。〕
鲁庄公眉头直跳,好家伙,没想到自己刚得意一会儿,结果却见天幕直接将未来给透露了出来!
好家伙,齐宋居然联合攻打他鲁国,你们是不是玩不起?
当然,就在鲁庄公说这话的同时,他似乎已经全忘了这所谓春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了。
联合众诸侯国攻打别国,这不是很常见的事嘛?而且不仅之前有,以后还有更多!
〔面对齐国与宋国的联合进攻,鲁庄公自知不敌,就想坚守城池,但当时的鲁国大夫公子偃却不这么认为,他反而觉得此战有机可乘。于是便向鲁庄公建议主动出击,并明确指出实力较弱的宋国就是破绽,只要击退了他们,那么齐国自己就会退兵。〕
〔鲁庄公不听,依旧坚守己见。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他了,为了国家,公子偃决定擅自行事。为壮大气势,他给战车披上虎皮,然后率领军队偷偷从南门出去,目标,宋军营地。〕
〔双方军队一触即发。鲁庄公得知消息后,虽然气恼,但无奈只得亲率主力前往接应。之后鲁军便与宋军在乘丘展开战斗,结果不出意料,宋军大败,直接慌忙撤离。齐军见此情况,顿时有点懵,没想到队友居然这么不给力,那这还打什么?只能退兵!〕
宋闵公:???不是,怎么会这样?
齐桓公也有些愣神,好家伙,这般兴师动众的联盟大军就如此草率的结束了?
这宋国的军队还真是一言难尽!你好歹坚持一下啊!起码得拖到齐军到来吧?结果就直接败退撤离了?你们到底有没有实力?
鲁庄公意味深长的看了公子偃一眼,没有说话,却只是冷哼一声,用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公子偃有些心虚,他这个态度,以后该不会要找自己算账吧?
〔接连两次攻鲁失利,这逐渐让齐桓公冷静了下来。他明白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于是迅速转变盲目激进的态度开始全力支持管仲实行改革,发展国力。至于鲁国,则先罢兵言和。〕
〔齐桓公两次丢了面子,自然就想找回来,于是就在管仲的建议下,攻打谭国。谭国原先是殷商时代的诸侯国,到了西周时则沦为了子爵小国。齐桓公还是公子时,为避内乱曾逃到谭国,结果谭国不接受。后来齐桓公即位,谭国也没派人来祝贺,这就让齐桓公有些不爽了,再加上谭国又是齐国进军中原的通道,既然如此,为了我的霸业,那就只能牺牲你了。没过多久,谭国灭亡!〕
谭国:“……”
这么记仇?
〔不过几年时间,齐国在经过管仲的一系列改革之后,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并开始领先于各国。齐国国力的提升,这逐渐让齐桓公有了当诸侯首领的想法!〕
〔公元前681年,此时恰好宋国发生内乱,为商讨宋国内政问题,齐桓公召集宋、陈、蔡、邾四国在北杏会盟,由于齐国实力最强,于是众人便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此次诸侯会盟也可以说是齐桓公称霸的开始。虽然这次参加盟会的国家非常少,且实力也不怎么强大,但这对于齐桓公而言,无疑是他朝称霸踏出的重要一步。〕
〔可话虽如此,但现场的冷清还是让齐桓公感到非常不满,他堂堂齐国的影响力就这?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己明明邀请了遂国,结果最后却没来,那你这不是在打我脸吗?为树立自己的权威,齐桓公决定杀鸡儆猴。不久,在齐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下,遂国灭亡。〕
齐桓公冷哼,区区小国也敢忤逆我齐国?这是你们自找的,可别怪我!
遂国:所以,现在提前去还来得及吗?
看到谭、遂两国相继被灭,周公突然有种预感,当初分封的诸侯国不会到了最后都被一一吞并了吧?
晋文公感叹:“齐桓公,春秋第一霸!这称号还真是耀眼啊!不过用不了多久,这春秋霸主的宝座也该让我来坐一坐了!”
郑庄公满脸遗憾,到底是自己太过盲目行事了啊!
感觉这到了最后,诸侯之间几乎都没他郑国什么事,明明最开始拿下霸主地位的是他,结果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拿下遂国之后,齐国占据地理优势,开始又对鲁国有了想法。公元前681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大军来袭,鲁庄公当即命曹沫领军出征,结果三战三败,这就很丢脸了。曹沫很羞愧,想要请罪,结果鲁庄公却没在意,他认为齐国本来就比鲁国强大,这之间的差距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轻易弥补的,因而并没有治罪。〕
〔当然,接连的败仗,还是让鲁庄公有些慌了,被打怕了,于是打算割地求和。鲁国居然低头了?这让齐桓公很开心,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柯地会盟是齐鲁两国握手言和的重要事件。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签约时,曹沫突然发难,手持匕首,直接控制住了齐桓公,并狠狠说道:“齐国恃强凌弱,接连侵占鲁国土地,这难道不是非常的可耻吗?还请齐侯归还我们的土地,要不然就看着办吧!”〕
〔生命被威胁,齐桓公不敢动,管仲等人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只得愣愣站在原地。在场气氛瞬间有些焦灼,最后还是齐桓公忍不住说道:“你先把刀放下,我就答应归还你们的土地!”〕
〔曹沫闻言这才松手,并扔掉匕首,重新站回原来的位置,神情若定,仿佛之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堂堂国君竟被人挟持威胁,这让齐桓公心中非常恼火,但毕竟要顾忌面子,于是只能狠狠一挥衣袖,转身走了。盟会不欢而散!〕
齐桓公脸色涨红,他以后怎么会有这样丢脸的时刻?曹沫是吧?我记住你了,可千万别让我找到机会!
鲁庄公想笑又不想笑,虽然最后割地没成,的确应该高兴,但毕竟实力不如人,不然又何至于走到这一步?
曹刿,公子偃,曹沫!这天幕还真是给了自己好几个惊喜!
曹沫有些呆,天幕里那个手持匕首威胁齐桓公的男子真的是自己吗?
不过,这似乎还真不错!
〔齐桓公事后想要反悔,甚至想杀掉曹沫,以泄心头之恨。结果却被管仲给阻止了,他认为君主怎能言而无信呢?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又如何称霸诸侯?齐桓公觉得有道理,于是便按照承诺归还了鲁国的土地。〕
〔此次事件虽然让齐桓公丢了脸,但最终的效果却是好的!自从齐桓公恪守诺言、不以利失信的事迹流传开来,四方诸侯对他显然更信服了。〕
齐桓公深呼一口气,虽然丢脸,但总算是因祸得福了!
仲父果然还是有先见之明啊!
〔经过几次打击之后,鲁国也终于屈服了,齐桓公有些得意,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又有人来挑衅了。公元前680年,宋国撕毁盟约,并拒绝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无法容忍,自己作为盟主其地位岂能受人挑衅?〕
〔为了教训宋国,齐桓公先派人带着厚礼前去朝见天子,并告状说宋国不尊重天子,擅行废立,请天子兴师问罪!此时的周天子,也就是周釐王,他对于齐桓公的说辞虽然不置可否,但无法拒绝,只能答应齐桓公讨伐宋国的请求,并派大夫单伯带着一支王师,前去会盟。〕
〔这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了,随后齐桓公又拉上陈、蔡两国,并按照盟约共同讨伐宋国。宋桓公刚上位不久,此前发生的内乱到了如今还未稳定,见联军到来,甚至连周天子下属王师也来了,这就让宋桓公有些慌了,当即服软,表示以后再也不敢了。〕
〔齐桓公其实也没真想将他怎样,见对方认错态度如此之好,他表示只要重新订立盟约就行。宋桓公只能照做!这年冬天,随着第一次鄄地会盟的召开,齐桓公的地位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仅用武力威慑的方式使对手屈服,这也是后来齐桓公对诸侯用兵的标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由此少了许多血腥与残杀,多了道德与仁义,在这个时代,齐桓公无疑是非常特殊的那个。〕
孔子感慨:“齐桓公正而不谲,直而不肆,仁而有威,明而不固。”
晋文公轻笑道:“这齐桓公的做法虽然有其独道之处,但却不适合我!称霸诸侯,道德与仁义或许并不关键,在这乱世之中,拥有绝对的实力才应当是最重要的。”
齐桓公神色微喜,看来这距离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已经不远了!
〔公元前679年春天,齐桓公再次请出天子臣属单伯,并拉上卫、郑、宋、陈四国进行第二次鄄地会盟。至于郑国为什么会来,那显然是因为国内动乱不安,人心浮动,为坐稳国君的位置,郑厉公原本就想抱一下此时风头正盛的齐国。也恰好在第一次鄄地会盟的时候,齐桓公一招呼,郑厉公赶忙就来了。〕
〔两次鄄地会盟的召开,这让诸侯们很是震惊,他们没想到居然连天子都支持齐国,很显然,这齐桓公是真的很了不得啊!于是没过多久,众诸侯便一致推举齐桓公为盟主。〕
〔公元前678年,齐桓公召集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等国君主又在幽地会盟,诸侯大会上,众人再次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并实际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自此,齐桓公的声望开始迅速攀升!“春秋第一霸”正式登场!〕
齐桓公大喜,没想到自己的梦想居然真的实现了,“春秋第一霸”?哈哈!不错不错!这称号还真挺适合自己的!
〔不过,就在齐桓公坐上霸主之位的同时,这里还有个问题,之前一直最支持齐桓公的蔡国此时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