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67章 召陵会盟

第67章 召陵会盟

    〔齐桓公之所以放过卫惠公,有猜测可能是因为宣姜求情的缘故,毕竟再怎样这层亲戚关系也有点近,不至于一点情面都不给。而卫惠公死后,那自然就不用客气了,必须要为天子讨回公道。〕

    周惠王:“……”

    这就是说,孤的脸面一点也不重要是吧?

    好你个齐桓公!

    齐桓公纳闷,难道真是因为这样?

    〔内乱几乎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陈国自陈桓公死后,内部的权力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先是其弟公子佗趁乱杀了世子免,自立为君,但很快又被蔡人所杀。郑、蔡两国趁机插手陈国内政,扶持陈桓公次子公子跃为君,即陈厉公。陈厉公死后,陈桓公第三子公子林即位,即陈庄公,在位七年后去世,幼弟杵臼即位,是为陈宣公。〕

    〔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宣公世子是御寇,两人是叔伯兄弟,关系很好!陈宣公晚年想废嫡立庶,于是就把御寇给杀了,理由是谋反。陈完担心遭受牵连,拖家带口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似乎很欣赏陈完,想任他为卿,不过被拒绝了。陈完来到齐国以后,改陈氏为田氏,即田完。〕

    〔这时的齐桓公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田氏将会在未来给他齐国造成何等天翻地覆的风浪。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毕竟现在田氏还只是一个落难公子新建的家族而已。〕

    齐桓公眉头紧皱,天幕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所谓的田氏在未来还能左右他齐国的政权局势不成?

    一个由不受陈国待见的落魄公子所建立的新家族,他们有这个手段和实力吗?

    不过天幕既然这么说了,那自己以后可得谨慎对待一番才行。

    陈完有些懵,这样的话,那自己以后若再遇到凶险,是不是就不能跑去齐国避难了?

    陈桓公只觉脑子痛的难受,没想到在自己死后,陈国竟会乱成这样,难道是自己没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吗?还有公子佗,你喜欢弑君篡位是吧?那我就更不能放过你了!

    〔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72年,齐、鲁两国联姻,齐桓公将齐襄公之女哀姜许配给了鲁庄公,这是一场政治联姻,其目的是为了维系两国之间的关系。然而,当时的他们估计不会想到,这场婚姻将会给鲁国带来一场风波。〕

    齐襄公皱眉,自己的女儿哀姜?“哀”是什么意思?他们怎么会给自己女儿上这个字?未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鲁庄公面色不太好看,既然这婚姻连天幕都不看好,要不以后还是据理力争一下吧?毕竟自己可不想跟这什么哀姜联姻!

    〔作为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功绩几乎可以用“尊王攘夷”来概括。公元前667年,齐桓公奉王命讨伐了卫国,这就是所谓“尊王”。虽然手段过于粗糙,但目的总归是达到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攘夷”了。〕

    齐桓公松一口气,天幕总算是说到他的功绩了!

    前面这些糟心事总让他觉得不太自在。

    〔公元前664年,山戎大举入侵北燕国领土,燕国势危,向诸侯求援。齐桓公作为盟主,义不容辞,当即率领众诸侯军队赶赴救援。联军大破山戎,一路追击至燕山山脉,还顺手将山戎的盟友孤竹和令支两国给灭了。〕

    〔为表示感谢,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回国。但不知不觉,或许是聊的太过投入,以至于直接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察觉到后,就说:“按照礼仪,诸侯相送不能越境,否则就是对燕国无礼。”于是就把燕庄公越境后走过的土地都送给了燕国。分别时,齐桓公还让燕庄公多学学祖上召公的为政之道,要定期向天子朝贡。燕庄公很羞愧,连忙答应。〕

    〔为恪守礼仪,不惜割地给燕国,在这个礼乐崩坏的乱世,齐桓公为维护周礼也算是尽职尽责了。当然,有时候太过仁义了也不好,这要是楚国跟晋国遇到这种事,那肯定要狠狠敲诈一笔才行。晋国与楚国在以后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并走向强大,主要依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吞并别国发展壮大。而齐国最终没能将霸业持续下去,这或许就是齐桓公太过讲究仁义道德的缘故吧!〕

    齐桓公脑瓜子嗡嗡的,他听到了什么?

    齐国的霸业最终衰落了?这怎么可能?

    难道,就如天幕所说,国家若想一直强大下去,就不能太过讲究仁义道德?是这样吗?

    管仲皱眉,他总觉得天幕说的有问题,但一时也不知哪里有问题!

    讲究仁义道德这有什么不好?身处乱世难道不更应该利用礼制和道德准则来规范世人,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晋文公、楚成王:没错,就是这样!

    〔当然,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至少现在的齐桓公还远没达到他的巅峰时刻。〕

    〔公元前661年冬,狄人南侵,进攻邢国(今河北邢台)。第二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率领宋、曹联军将狄人打退,为避免锋芒,邢国迁都至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

    〔此战虽逼退狄人,但危险远还没有消除。不久之后,狄人又大举入侵卫国。卫国卫懿公不修内政,还特别喜欢养鹤,甚至给鹤的待遇比官员还高,这就很让人不满了。狄人来犯,卫懿公准备派兵抵抗,结果将士却不听从调令,而是冷嘲热讽说:“让鹤大夫去抵抗狄人吧!它们有高官厚禄,我们不配!”〕

    〔没办法,卫懿公只能临时组织起一支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杀。卫懿公死后,公孙申即位,是为卫戴公。狄人之强,卫国压根就抵挡不住,连朝歌城都被攻破了。狄人在卫国的土地上一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卫国彻底被毁,成为了一片焦土,民众被杀的尸横遍野,只有少数人逃了出来。〕

    〔卫戴公逃出城后,带领国人来到曹邑结庐而居,此时卫国上下也仅仅只剩几千人而已,近乎亡国。也许是条件太过艰苦,卫戴公当年就死了,之后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毁即位,是为卫文公。〕

    卫宣公脸上的表情有些没绷住,他卫国居然被狄人给灭了?

    这狄人当真可恨,卫宣公心中愤怒,等着,他势必要报复回来!

    邢国:好险,幸好援军赶到,不然他们的结局恐怕就跟卫国一样惨了!嗯,不过好像也差不了多少?

    〔卫国惨剧顿时震惊了各诸侯国,于是齐桓公又率领诸侯联军讨伐狄人,将狄人彻底打退,维护了中原稳定。〕

    〔卫文公即位之后,在齐桓公的帮助下,重新在卫国故地楚丘修筑了国都。以上事件,就是齐桓公霸业中率领中原诸夏之国抵御北方戎狄入侵事迹中最有名的“救邢存卫”。〕

    〔接连救援和帮助了几个小国,保护了中原不受侵犯,毫无疑问,齐桓公霸主的形象更加光芒万丈了。不过话虽如此,在这几次事件中,齐桓公除了获得形象上的提升以外,其它方面则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好处,特别是相对于此时的晋国与楚国的扩张趋势,那简直就是亏大了。〕

    又被天幕如此点名,齐桓公表示很受伤,他感觉自己以往的执政理念或许真要稍微转换一下了。

    楚国、晋国: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天幕要给他们塑造一个强敌出来。

    〔就在中原遭受狄人侵扰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59年,楚国再次兴兵伐郑。郑文公很苦恼,这没完了是吧?其实早之前,双方就已经有过好几次军事冲突,只是因为有中原联盟的援助,所以互相都奈何不了谁而已。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郑国的局势却是一次比一次凶险,距离灭国似乎也已经不远。〕

    〔而此时齐桓公刚率领诸侯打退狄人的入侵,气势正盛,面对楚国这般咄咄逼人,他也忍不了了,于是立即召集宋、江、黄等国商讨伐楚事宜。〕

    〔经过几年拉扯,双方都是点到为止,都不敢抢先发动进攻,就这么耗着。打消耗,而且还不是在自己领土之内,这对于齐、楚两国而言并没有多少损耗,不过夹在他们之间的那些中原小国就不怎么好受了!正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便是如此!〕

    齐桓公神色感慨,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楚成王冷哼,就让他看看这所谓齐楚第二次争锋,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吧!

    看着天幕展示的地图,郑庄公非常郁闷,他总觉得这两国是在郑国边上来回拉扯!

    〔自公元前659年开始,连续三年,楚军都会在冬季入侵郑国,这让郑文公不堪其扰,于是就有了与楚国和谈的想法,当然此事最后没能执行。〕

    〔就在齐楚争霸陷入焦灼之际,一件事的发生最终导致了冲突的爆发。公元前657年,齐桓公与宠妾蔡姬泛舟湖上,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觉得好玩,蔡姬突然用力摇晃小船。齐桓公不通水性,很是慌乱,于是出声制止,结果蔡姬不听,还更起劲了。事后齐桓公很生气,派人将蔡姬送回蔡国,让她好好反省!然而没过多久,蔡哀侯的儿子,也就是蔡穆侯却直接将他的妹妹蔡姬改嫁给了别人。〕

    〔这事做的就很不讲究,哪有这样打别人脸的?果不其然,齐桓公就很生气,身为霸主,自己的女人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变成别人的了?这能忍?〕

    〔于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率鲁、宋、陈、卫、郑等八国联军南下,讨伐蔡国。齐桓公如此大动干戈,显然不仅仅是讨伐蔡国这么简单,真实目的无疑是其身后的楚国。〕

    蔡穆侯有些懵,这阵仗多少有点吓人了吧?

    虽然你们的目的是针对楚国,但在如此境况下,他蔡国还能好?

    蔡哀侯无语,自己这儿子怎么办事的?虽说大概率只是借口,但总归影响不好!

    〔蔡国一触即溃,蔡穆侯被当场活捉。联军气势不减,进军至楚国边境。以往总欺负别人,没想到自己也成为被欺负的那个了,楚成王感觉丢了面子,于是派使节前去质问:“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想了想,然后提出了两点罪状,一是楚国很多年没有向天子进贡包茅了,导致王室的祭祀活动都受到了影响;二是质问当年周昭王南征为什么一去不返?〕

    〔使节听的有些愣神,但还是回应道:“没有向天子进贡包茅是我们不对,下次一定改正。至于周昭王为什么一去不返,你去问汉水好了!”〕

    〔这两个理由其实都很牵强,远不至于这般大动干戈,不过使节给出的回应显然不能让管仲满意,于是联军继续推进,攻入了楚国境内。之后不久,楚军开始反攻,经过一阵拉扯,双方最后在召陵一带展开对峙!〕

    周昭王满脸无语,你们争斗就争斗,怎么还把自己也给牵扯了进去,这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楚成王面色严肃,就天幕所说,看来这中原联盟还真是不可小觑啊!竟然能将他楚国逼到这种程度!

    齐桓公皱眉,联军虽强,但总归无法真正奈何楚国,看来这最后也只能和谈了!

    〔气氛紧张,齐楚之战似乎一触即发。楚成王审时度势,认为此战对楚国不利,于是派人寻求和谈。双方对峙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进展,如今楚国提出和谈,齐桓公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他也明白,楚国占据地理优势,联军即便强攻也占不到多少好处,所以和谈无疑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最终,楚国与诸侯联军在召陵会盟,按照和谈协议,楚国承认之前的过错,并承诺按时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与中原诸侯和睦相处。〕

    〔由于双方都奈何不了谁,因而召陵会盟其实是妥协的产物,齐、楚两国各退一步,这事就算是解决了。而且,此会盟之后,楚国北侵中原的势头算是被遏制住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接下来,就该回去向周天子禀告这个好消息了。〕

    齐桓公叹气,终究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