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68章 霸权衰落

第68章 霸权衰落

    楚成王不满冷哼,不过权宜之计罢了,此事还远没有结束!

    看着天幕,屈完皱眉问道:“大王,既然天幕已经将这些透露出来,那么我们之后针对郑国的军事行动还要继续吗?”

    “为什么不继续?即便未来真就如此,但只要这次我们能有更充分的准备,那么结果未必不能改变!再说,既然这齐桓公乃中原霸主,那寡人身为南方霸主,为何不能一碰?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况且,天幕所说终究只是未来,这并非寡人亲历之事,何能以此草率做出决定?有些事总归要接触一二才能分辨虚实,不跟他们正面碰上一碰,你又如何清晰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

    屈完还是不太放心,想劝谏两句,结果却被楚成王抬手打断!

    楚成王面色沉稳,自信道:“无需担忧,即便未能达成预期,最坏的结果亦不过如天幕所显,仅是召陵会盟罢了。再者,相较占据地理优势的我们,以齐桓公之谨慎稳重,他也断无可能与楚国爆发真正冲突!”

    屈完沉默思考,似乎也觉得有点道理,于是不再做声!

    郑文公松一口气,这没完没了的进攻总算是可以歇会了!

    〔之前就说过,内乱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这边消息刚传回去,结果周王室内部又出了乱子,周惠王想废长立幼!〕

    〔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齐桓公自然不想周王室因此爆发内乱,于是与管仲一商量,为巩固王子郑的地位,随即号召宋、鲁、陈、卫、郑、许、曹七国在卫国的首止会盟,并要求周惠王派王子郑参加。〕

    〔周惠王看到诸侯们态度如此明确,心中很是恼火,自己可是天子,怎能随意被你们摆布?他要找回场子,于是就想借楚国的力量来制衡齐国。〕

    〔面对周惠王的请求,楚国没理由不答应,虽然之前不久刚签订与中原诸侯和睦相处的协议,但现在可是你们天子要求的,那就不能怪我了。〕

    齐桓公气愤道:“这天子还真是任性,那楚国是这么好相与的吗?难道他就不怕引狼入室?”

    管仲皱眉,说:“天子此举确实不妥,若天幕能将后面发生之事透露出来,那么我们也能更好的进行劝谏!”

    齐桓公点头,算是认同了管仲的想法!

    楚成王乐了,原来你们中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和睦啊!

    〔由于先前郑国拥立周惠王重新上位有功,因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所以周惠王觉得郑国是可以拉拢的。经过交谈,周惠王的意思是让郑国背齐向楚,从而打击齐国的霸权地位。〕

    〔郑文公听完有些犹豫,毕竟齐国太强,这可不是自己能应付的,但周惠王明显早有准备,答应让晋国来帮助郑国。没了后顾之忧,郑文公当即放下心来,于是就在盟会召开的那天选择了偷偷离开。〕

    齐桓公神情不满,这郑国还真是记不住教训啊!

    郑文公有些尴尬,这种事被透露出来,之后肯定会招惹来麻烦的!唉,难受啊!

    〔郑国退盟,这对齐桓公而言无法容忍。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54年夏天,齐桓公亲率鲁、宋、陈、卫等国讨伐郑国。〕

    〔得知联军伐郑,楚成王略一思索,觉得与联军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倒不如来一招围许救郑。许国是齐国的盟友,齐桓公不能不救,于是撤兵支援许国,郑国危机因此解除。〕

    〔楚成王率军来到许国,虽然因联军回援选择了撤退,但军队却只退了一半,并在武城驻扎下来。楚军这次围困许国,目的是牵制齐国,可齐国毕竟距离许国太远,不可能随时防备楚国,若下次没能及时赶到,那许国就危险了。另外,由于不久前楚国刚灭掉弦国,这就让许僖公很慌,生怕哪天也将落得相同结局。〕

    〔时间很快耗到这年冬天,而这时,许国上下也终于顶不住了,于是许僖公便请求蔡穆侯带路,他则双手反绑,口衔玉壁,身后跟着两个大臣,一人穿着孝服,一人扛着棺材,开城投降!〕

    周武王神情微动,好家伙,没想到这一套都被你们给学去了,不过,还真像那么回事!

    微子启差点没绷住,许僖公这装扮瞬间就让他想起了自己先前那段不好的回忆!

    〔楚成王有点懵,问大夫逢伯这是什么礼节?逢伯说:这是以前武王克商之后,微子启向周武王投降的礼节。楚成王很高兴,对方可是把他比作了周武王啊!可以说,这许僖公拍马屁的行为简直恰到好处。楚成王当即给许僖公松绑,接过嘴里玉壁,并把棺材烧掉,以礼节接受了许僖公的投降。〕

    〔既然是按照周武王的做法,那自然就不能直接灭了许国,于是楚成王在接受对方投降之后就释放了许僖公,让他继续为君,许国就这样被楚国给收服了。〕

    楚成王很高兴,没想到自己未来也能享受一把周武王的待遇,这让他有种冲动,要不以后攻灭别国之后,就让对方以这种礼节献城投降?

    逢伯像是猜想到了楚成王的心思,于是劝谏道:“大王心思缜密,切不可得意忘形,以至误了大事!”

    楚成王摆手,自信道:“这不过趋于形式上的礼仪,如何能动摇寡人之心?”

    逢伯无语,说这话的时候,嘴角能否不要上扬那么高,你真以为我看不出来?

    齐桓公真的头疼,自己这联盟似乎不怎么稳固啊?

    他很怀疑,这中原诸侯到底能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晋献公口中喃喃:“他晋国应该很快就要登场了吧?”

    〔许国已经倒向楚国,如果郑国再继续倒向对方,那自己这个霸主还有何威严?齐桓公很生气,同时也下定决心,势必不能让此事发生,于是率领军队更加奋力攻打郑国,目的就是不让其靠近楚国。郑国被打的痛苦不堪,没办法,只能再次投向齐国阵营。〕

    郑文公想骂人,你齐国怎么也这么霸道?跟那楚国又有什么区别?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崩逝,齐桓公会同众诸侯拥立王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对齐桓公很是感激,于是派人给齐桓公送去祭肉、弓箭和车马,以示赏赐!〕

    〔齐桓公有拥立之功,因而受到周襄王特别高的礼遇。趁此机会,在第二年,即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在葵丘会盟,此次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可谓空前,就连之前臣服了楚国的许国都参加了此次会盟。〕

    〔当然,为了给齐桓公站台,周襄王自然也派了代表前来,还赏赐了齐桓公很多礼物,并特地恩准接受赏赐时不用下拜。可以说,周襄王此举无疑是当着天下诸侯的面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自此,葵丘之盟也成为了齐桓公人生中的巅峰。〕

    齐桓公有些激动,这一天他可是期待了好久,如今天幕将其展现出来,这让他瞬间有种美梦成为现实的感觉!

    “仲父,寡人能获得这般成就,这可多亏了你的辅佐啊!”

    齐桓公看向管仲很是感激的说道!

    管仲弯腰拱手,摇头道:“受君主赏识,尽心放权于臣,臣不敢忘恩,再者说,这所做一切不过臣之本分,算不得什么功劳!”

    闻言,齐桓公不满说道:“你我君臣二人缺一不可,方才能成就如此霸业,功劳之大怎能轻易忽略?若如此,这不显得寡人小人作风?”

    管仲神情微变,连说不敢!

    见此情形,齐桓公轻笑出声!

    “好了,霸业之事尚在未来,如今我们更应该要做的,那就是君臣同心,势必要将天幕所示化为现实才是重中之重啊!”

    管仲不由点头,保证道:“臣定不辜负君主期望!”

    对于管仲的保证,齐桓公自然无丝毫怀疑!

    楚成王冷哼,真是不知所谓,这虚名有什么好的?

    可话虽这么说,但他的目光却一直紧盯着天幕中的画面,其脸上神情也压根就没他说的这般毫不在意!

    毕竟,被人蛮夷叫习惯了,有时候他也想去中原走上一遭,然后将楚国的声威传遍天下,而不是像如今这般仅仅只是称霸南方!

    晋文公眼眸微亮,对于这霸主之位,他总归有所期待,而之后下一位能够号令诸侯的春秋霸主,他自是当仁不让!

    〔葵丘会盟在春秋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在此次盟会上,齐桓公与众诸侯共同签订了一项盟约,其内容包括不要抢夺水资源、不要阻碍粮食交易、不要轻易废掉太子、不要让妾室取代正妻等,基本总结了当时各国最惨痛的经验教训,希望以后各国都能避免这些错误。〕

    〔因为这个盟约的存在,春秋时代才有了文明的一面,而不仅仅是战争和杀戮。更进一步说,在全人类普遍处于野蛮阶段的时候,葵丘会盟把华夏带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最顶端。〕

    周公感叹,这齐桓公所作所为,倒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啊!

    或许就如天幕所说,齐桓公的行事作风几乎皆以道德为表,从而尽心维持着当时的社会秩序。

    要知道,这春秋时代可是被天幕评价为乱世!但即便如此,齐桓公依旧能以身作则,并号召各诸侯共同遵守盟约,这简直非常难得!

    〔葵丘之盟使齐桓公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此情形下,楚国也不敢直面锋芒,而是一路向东扩展势力。〕

    〔楚成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接下来几年里,先后吞并黄国、江国、英国。在这一系列的胜利中,齐国竟都来不及救援,到后来率军再去救援之时也已经太迟了。〕

    〔楚国胃口很大,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公元前645年,楚国进攻徐国。齐桓公这次总算抓住了机会,立即号召各诸侯前去救援。不过这时候的齐桓公已经年迈,无法亲自前行,只能交由鲁国大夫公孙敖带兵救徐。〕

    〔联军与楚军交锋,不利,于同年秋天迂回到楚军后方,攻打楚国的盟友厉国。此举表面上是想断楚国退路,实际上却是围厉救徐。这个计划看似不错,但糟糕的是,这时候的联军内部出现了问题,宋国和曹国打起来了。〕

    齐桓公看的莫名着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内讧?你们到底有没有脑子?

    宋国与曹国也有些懵,那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他们就突然打起来了?还是在那种关键时刻!

    楚成王乐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哈哈!

    〔联军爆发内讧,这让形势非常不利,而且楚国攻打徐国,也压根就没想过退路,坚决要把徐国打臣服!可以说,联军突然发生这种事,对于楚军而言,无疑天赐良机,于是尽全力攻打徐国。徐国抵挡不住,只能开城投降!〕

    〔楚国趁此机会,势力迅速扩张,将南方广大区域彻底纳入了掌控之中。自此,楚国实力大涨,相比之下,齐桓公却对此完全失去了干涉能力。〕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自葵丘之盟后,齐桓公的心态就逐渐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变得骄傲自满,行事霸道,乃至不修德政,致使各诸侯都隐约对他感到了不满,可齐桓公却对此毫不自知,依旧我行我素,不断沉浸在自己的霸业之中,失去了进取之心。齐国霸权的衰落,自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