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69章 齐桓公之死

第69章 齐桓公之死

    齐桓公的脸色突然就不怎么好看了!

    难道在他晚年,一切真如天幕所说这般不堪?

    管仲感叹,也不知那时候自己是否尚在?又曾进行了哪些劝谏?

    〔公元前651年秋天,齐桓公召集诸侯又举行了第二次葵丘会盟,此次会盟原本晋国也是要参加的,结果晋献公因身染病疾,耽误了行程,还没到葵丘时,周王室派去参加会盟的宰孔却已经参加完回来了,路上看到晋献公就对他说:“齐桓公太张狂了,总是想着打仗,不修德政,诸侯们都对他有意见,我看您还是别去了。”晋献公听到这话,略一思考,然后转身就回去了。说实话,有些可惜,中原两大国共同会盟的壮观景象就这么失之交臂了!〕

    〔从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诸侯们开始对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有了意见,后面宋曹两国之所以会爆发内讧,这显然跟齐桓公对各诸侯国掌控力的下降有很大关系。〕

    齐桓公暗自思考,按天幕意思,这次会盟之后应该就是齐国霸权衰落的开始!

    若如此的话,那么往后他还真得谨慎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才行!

    不过话说回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吗?

    晋献公轻笑,看来后世对于他们晋国与齐国共同参加会盟的场景很是期待啊!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曾多次举行会盟诸侯,匡正安定天下。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霸,心中明显是骄傲的,特别是到了晚年,愈发明显。〕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一生南征北战,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即使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也不过如此吧?所以,我打算前往泰山封禅,你觉得如何?”管仲听完有点懵,总觉得齐桓公可能是脑子有点不清醒,可如果直接拒绝,那肯定无法阻止他的这个想法,于是编了个理由,说:“泰山封禅可不能随便前往,需要有天降祥瑞,比如出现凤凰、麒麟什么的,现在的时机还不合适。”齐桓公似乎觉得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秦朝,嬴政也有点懵,泰山封禅是这么一回事吗?

    还有这齐桓公,虽然此人被评为春秋第一霸,但其功绩明显差之甚远,距离泰山封禅的资格还远远不够。当然,也幸亏他没去,不然流传至今,到时候恐怕连朕都得考虑一二了。

    汉朝,汉武帝不屑一笑,这齐桓公还真是狂妄啊!

    那泰山封禅是谁都有资格前往的吗?

    宋朝,宋真宗倒是有些兴奋,看吧,连春秋时的一个齐国君主都能有泰山封禅的想法,那他作为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皇帝,在维护了边境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去不得?

    至于“天降祥瑞”,这不很明显嘛?到处可见!

    唐朝,李世民突然又有种冲动,不过当见到此时魏征的目光之后,他又瞬间打消了念头。

    〔齐桓公晚年对中原局势经常力有不逮,不管是王子带之乱,亦或是戎狄入侵中原,他都没能做出很好应对,最后还是秦、晋两国出手,才得以安定局势。可见,此时的齐桓公虽仍为中原霸主,但其实力却已大不如前。〕

    齐桓公沉默不语,晚年距离此时的他实在太远,这时候的自己是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公元前645年,为成就齐国霸业而殚精竭虑一生的管仲也终于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听说管仲病重垂危,齐桓公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去看望他。〕

    〔两人相见,皆垂垂老矣,不复年轻时的英姿勃发。一阵寒暄之后,齐桓公问:“依你所见,谁能接替你的相位?”管仲回答:“没人能比国君更了解臣!”齐桓公接着问:“易牙如何?”管仲说:“杀掉自己的孩子来讨好国君,不合人情,不可!”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说:“背离亲人,不近人情,不可。”齐桓公再问:“竖刁如何?”管仲说:“残害自己的身体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可。”〕

    〔齐桓公晚年有三个宠臣,也就是易牙、开方和竖刁。管仲认为这三人品性不佳,都是小人,因而劝谏齐桓公不要亲近他们,如果真要选谁来接替自己相位的话,那就隰朋吧!〕

    〔隰朋贤能出众,被后世誉为“桓管五杰之一”。管仲推荐让他来接替自己,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久,管仲去世,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谏言,立隰朋为相,并短暂地疏远了那三个小人。但不幸的是,隰朋在管仲走后,也很快去世了。没了束缚,齐桓公开始放纵自我,并重新起用了这三个小人。从此以后,齐国的国政无可挽回的滑向了深渊,而齐桓公也将为自己的这个决定,付出惨痛代价。〕

    齐桓公瞬间头皮发麻,天幕说的这段话让他有种毛骨悚然,浑身凄凉的感觉!

    这到底怎么回事?后面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诡异的感觉?

    管仲眉头紧皱,说实话,对于几十年后发生的事,他此刻也是一筹莫展,但既然天幕如此说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齐国肯定遭遇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动乱!

    齐国霸权的衰落,或许就此而定,一去不复返了!

    齐国五公子顿时脑袋疼的厉害,他们总觉得接下来发生的事会跟自己有关!

    易牙、开方以及竖刁三人面面相觑,皆从对方脸上看到了紧张与害怕,三人目光对视的这瞬间,他们突然就有了跑路的想法,但荣华富贵就在眼前,又如何能轻易舍去?

    晚年的齐桓公正静静观看着天幕,布满皱纹的脸上呈现疲倦之色,此刻已全然不复当年霸主的形象。

    齐桓公很是沉重地抬起眼皮,视线投向眼前的光屏,口中喃喃道:“接下来,就让寡人看看自己将沦落到何种凄惨的结局吧!”

    话落,浑浊的泪水不受控制般从其眼角缓缓落下,视线朦胧中,他仿佛看到了管仲,看到对方依旧在面前苦心劝谏自己的模样,那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神态,让他在这瞬间,泪如雨下!

    他后悔了,后悔没有听从管仲的劝谏,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他必定牢记于心。然而,再如何美好的幻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苦痛,如今被困密室的他,虽因光屏缘故不至于忍饥挨饿,但年迈苍老的自己显然不可能逃离这里,而最终他也只能落下悔恨的泪水罢了!

    晋文公感叹:“春秋第一霸,最后却沦落到那般凄惨下场,真让人唏嘘不已啊!”

    〔公元前643年的一天,下人向齐桓公禀告:“晋国公子重耳求见。”齐桓公很是惊讶,没想到这个著名人物居然来到了他齐国。齐桓公很是礼貌的接待了公子重耳,之后还给对方迎娶了妻室。〕

    〔这是齐晋两大霸主唯一一次交往,但不同的是,此时的他们,一个正处于垂垂老矣的暮年,而另一个则处于蓄势待发的壮年。这一幕,值得留影纪念。〕

    “公子重耳?原来这之后的霸主是他啊!”

    齐桓公看到天幕上那正值壮年的重耳,以及一旁垂垂老矣的自己,两相对比之下,他心中不禁感慨良多!

    他的时代,结束了!

    楚成王很是不满,明明他好几次跟齐桓公争斗都不曾落入下风。即便双方冲突最紧张的那次召陵会盟,也不过是互相妥协而已。可结果呢?自己只是得到了一个南方霸主的称号,而对方却是春秋霸主,这凭什么?

    虽然他也不是特别在意这些虚名,但如果是被天幕特意提起,那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可恶,难道他楚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一位被天幕认可的霸主人物吗?”

    楚成王紧握成拳,咬牙说道!

    〔当初管仲拜相时,齐桓公说自己有三个缺点,一是喜欢打猎,且容易沉迷;二是有酗酒的习惯;三是爱好女色,容易乱来!按《管子·小匡》记载: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齐桓公不仅好女色,就连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不放过。在这一方面,可能连以荒淫著称的齐襄公也得甘拜下风!〕

    齐襄公气笑了,好一个公子小白,原来你还有这样荒淫的一面,可真是隐藏的够深啊!

    齐僖公压根就没眼看,这可真是家门不幸!

    齐桓公无语,原本自己的情绪已经酝酿了许久,结果天幕这段话差点就让他破了功,好家伙,这下自己要在全天下人面前出丑了!

    众诸侯国君大多沉默不语,毕竟这种事,就连他们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要是说的重了,到时候如果把自己也给骂了那该怎么办?

    〔齐桓公好色,除了三位正妻之外,他一生还拥有过许多女人,而他又特别“博爱”,这些受过他宠爱的女人就连地位也几乎相差无几。〕

    〔一般而言,君主好色虽不是什么好习惯,但只要不因女色而荒废朝政,那便也算不得什么问题。齐桓公悲惨的结局主要还是在于继承人的问题上。〕

    〔虽然齐桓公有三位正室夫人,但却没有一个嫡子。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传统,如果没有嫡子,那就只能立长子为继承人。当然,话是这么说,但实际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在那个继承人制度还不怎么严格的时代,既然没有嫡子,那一堆庶子谁还管你是不是长子?谁拳头大,先抢了再说。〕

    齐桓公几乎已经能猜到后面是什么情形了,没想到自他之后,争权夺位的事件竟会在齐国上演。

    这时的齐桓公既愤怒又痛心,自己晚年到底是昏聩到了何种地步?为什么没能提前将继承人的问题给解决?

    齐国之所以会爆发内乱,说到底,这一切不就是自己晚年昏聩无能的表现?

    〔关于立谁为继承人这个问题,齐桓公与管仲其实早就考虑到了,所以,他们选择的是公子昭!葵丘会盟期间,齐桓公还嘱咐宋襄公帮他照看公子昭。虽然齐桓公看似做了许多准备,但这里却有个问题,公子昭虽被立为继承人,但他的地位并没有比其他五位公子高太多,再加上几人年龄也差距不大,所以这就很难让人信服。〕

    〔当然,如果齐桓公晚年依旧能掌控局势的话,那这自然不是问题。但很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齐桓公也愈发变得昏聩起来,他整天跟易牙他们三个奸臣鬼混,时常不理朝政。到了最后,他甚至跟朝中大臣和公子们都断了来往,大家想要见他一面都非常不容易。〕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随着时间推移,齐桓公就被易牙他们三人给软禁在了宫中,堂堂霸主自此完全失去了对政权的掌控。〕

    齐桓公咬牙,就是这三人是吧!很好,给我等着!今后我一定要让你们付出惨痛代价。

    感受到周围越来越不对劲的眼神,易牙他们三人只觉心中慌得一批,总觉得自己下一刻就会被这些人给扑上来撕碎。

    〔控制了齐桓公,就等于他们三人掌握了一张底牌。可以说,除了公子昭之外,剩余五位公子不管谁能胜出,只要能抢到“拥立之功”,那么他们就能从中获取最大收益。〕

    〔为避免齐桓公与外界传递消息,三个奸臣直接将软禁齐桓公的房间全部封死,保险起见,他们甚至还在房间的周围筑起了高墙。说实话,这多少有些丧心病狂了!〕

    〔外面几位公子为了争权夺位,打的鸡飞狗跳,已经全然忘记了齐桓公的存在,没人去关注。此时此刻,曾经威风凛凛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却在一间充满恶臭污秽的房间里,即将迎来生命的终点。〕

    齐桓公失神的看向天幕,这就是自己晚年的悲惨境遇吗?

    真是一群逆子,他们全都该死!

    〔不知昏迷了多久,有一天齐桓公突然从朦胧中醒来,因为有人进来了,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年轻侍女。他撑起最后的力气问道:“有没有吃的?”年轻侍女拼死翻墙进来,来到齐桓公床榻前,闻言却只是摇了摇头,说外面被人给封死了,谁也进不来,自己是翻墙进来的,没有带吃的。〕

    〔齐桓公瞬间泪如雨下,说:“仲父确实有先见之明啊!我当初怎么就没听他的呢?如果人死后有知,我又有何脸面去见他?”说完,用衣袖蒙住脸,在悔恨中离开了人世。〕

    〔侍女面无表情,朝齐桓公拜了几拜,起身找了一块破木板盖在齐桓公身上,然后一头撞在了柱子上,以死殉了齐桓公。〕

    〔春秋第一霸,以如此凄惨方式落幕,真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