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福禄先生的图书馆空间 > 第010章 买书神豪

第010章 买书神豪

    自从唐禄近期连续多次从旧书店大批购入珍稀书籍后,尤其是书店发布购书通告后,他的名字和福禄书店在旧书行业以及藏书圈都逐渐崭露头角。

    这天午后,唐禄正在后院仓库检查新到的一批图书时,突然看到书店的主管阿胜快步走来。待阿胜走到面前站定,他才开口问道:“唐禄先生,店里来了位老先生,他说有一笔大生意想与您面谈。您看是亲自去店里见他呢,还是让他进来内院详谈?”

    唐禄觉得阿胜说得如此严肃,想必此人不简单,便对阿胜说:“那你就带他来内院喝杯茶,咱们再详细聊聊。”

    好的,先生,您请稍等。我这就去请他进来。阿胜走后,唐禄就去会客厅等着了。

    没过多久,阿胜就带着一位年约六旬的清瘦老者走了进来。他对老者介绍道,这位就是我们书店的老板唐禄先生,具体事宜您和唐先生亲自谈吧。说完就退了出去。

    唐禄看向老者,抱拳行礼说道:听闻老先生有大宗生意要谈,敢问先生尊姓大名。具体要谈的事情是什么情况呢。

    只见这位老者缓缓开口道:“鄙人姓郑,家住泰康里。”

    “屡次听闻近期坊间传说,有一位唐老板大肆收购古籍善本图书,今日一见,果真是年轻有为,英雄出少年啊!”

    唐禄拱手说道:“郑先生客气了。”

    “唐某自幼酷爱读书,如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日前亲见我国图书文献为外敌炮火毁灭,心痛不已。遂起收购保护古籍善本图书之意,愿以区区不才之力,勉为其事。惟愿竭尽全力,以做到最大范围内守护保存我中华文献之举。此正是我辈有志之人所当行之事。”

    郑姓老者闻言,也是一声叹息。

    “唉,唐先生年纪轻轻能有此鸿鹄之志,郑某佩服。”

    随后,他向唐禄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这位郑先生乃是江南士族出身,祖上三代为官,可谓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深厚。到他这一代,清朝政府解散,社会动荡不安,郑先生遂带领全家迁徙至上海滩定居。

    他们家族从第一代人开始便有藏书的习惯,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和积累,如今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品类繁多的珍贵藏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连续遭受战火的洗礼,局势愈发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郑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迁居向西南的重庆,寻求更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但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处理这些宝贵的藏书?将它们留在宅内显然不可行,因为可能会因战乱而失去或被破坏;而随身携带则过于繁琐且困难重重。最终,郑先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整体出售这批珍贵的藏书。

    正当此时,郑先生得知了福禄书店正在大规模收购古籍图书的消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店里与老板唐禄商议出售事宜。

    唐禄听完郑先生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中想到:四世藏书,这无疑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底蕴的家庭,或许可以称之为书香门第。然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不得不面临藏书一朝散尽的命运。想到这里,唐禄不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现在已经有了储存空间,完全可以将这些书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至于让别人家四代的藏书因为战火而毁掉,这样一想心里就舒服多了,也算是一件好事吧。想到这里,唐禄立刻与郑姓老者开始谈论收购的具体细节和付款的流程。

    当所有的事情都商量好以后,唐禄陪着老人一起回到他家中看那些书籍,并安排阿胜去联系货运工人做好搬运前的准备工作。

    到了郑姓老者家后,唐禄才知道这个郑氏家族四代藏书的地方叫做ot群玉山房ot,这个名字取自李白的诗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从这个书房的名字可以看出藏书主人的个人品味和喜好。

    双方你来我往地讨价还价,经过漫长的拉锯战,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接着,他们开始仔细盘点郑家的藏书,并对每一本书籍进行详细记录和评估。最终得出的结论令人惊叹不已:“群玉山房”的整体藏书超过两万卷!更让人咋舌的是,其中宋元明三代的珍贵古籍竟然多达一千一百余种,共计一万六千余册!这样的规模和数量着实罕见,尤其是这些古籍的完整性和稀缺性更是难能可贵。对于唐禄而言,这次的收获简直就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最终,双方敲定总价为八万五千现大洋,唐禄欣然接受并支付了这笔款项。郑姓老者慷慨大方,表示愿意将藏书楼内除了先贤画像以外的所有藏品摆件都送给唐禄。唐禄也没有辜负这份好意,他额外拿出五千元现大洋,凑成一个整数。在临别时,双方都感到十分满意,彼此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场交易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这一次手笔之大,让更多的藏家和书店业同行都听说了这件事。一时间,唐禄的名声大噪,不仅在上海,就连周边地区的藏书世家也纷纷前来售书,络绎不绝。

    这天下午,就在唐禄与郑家老者谈藏书买卖的同时,福禄书店也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收购事件。原来同样是为谋求生存活命,不得不将家里所有藏书出售,以总价一万八千元现大洋卖给福禄书店的这位藏书世家后人还是一个诗词高手,他在藏书售尽之后,作了一首《沁园春·卖书》来解嘲变卖藏书的心情和缘由,其诗云: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何用慨然。

    况天荆地棘,时忧兵火,桂薪玉粒,屡损盘餐。

    炳烛微明,巾箱秘本,能得余生几度看。

    私自喜,喜未论斤称,不直文钱。

    唐禄知道后,也是深深体会到卖书人的不易及其内心的煎熬之处。后来又遣店内伙计给这位卖书人补送去两千元作为慰问金。

    随后一天,唐禄又收到了从国内号称第一藏书家的刘承干家藏书楼中流出的一批三十六种、一千二百余册珍贵古代钞本和稿本。刘家藏书之多,堪称富甲海内,但自战乱以来,家道逐渐衰落,不得不陆续变卖家中藏书来维持生计。

    当唐禄得知刘承干家里也开始陆续卖书度日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位曾经的南浔首富如今竟也落到如此地步,他不禁想起后人常说的一句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然而,对于唐禄来说,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方面,他为刘家的遭遇感到悲哀;另一方面,他却可以借此机会大量收购这些珍贵的善本。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百感交集。

    面对这样的情况,唐禄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收购那些珍贵的书籍。因为战争仍在继续,如果不尽快行动,更多宝贵的藏书可能会毁于战火之中。所以,他要竭尽全力,拯救尽可能多的好书。

    同时也要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到更多、更值得去帮助的藏书世家及其后人们,使他们不至于葬身战火中、流离失所于乱世,使他们的藏书能够及早收入自己的图书馆空间,作为长期安全有效的收藏,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