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清,我成了和珅 > 第50章 折银

第50章 折银

    太后接过信件看到,看完后不禁脸色大变,惊讶一声:

    “这,这是要把祖宗之法全给变了啊!”

    “母后您是不是说错了,我们祖先是游牧民族,我只是用汉族的办法治理罢了。”

    太后听后呵呵笑道,看向了这副模样的乾隆:

    “皇上看来也被驸马给带偏了,不得不说这和珅蛊惑人心很有一手,不过,皇上既然你有这个想法,给他点权力又如何呢!”

    “还是瞒不过母后,不过万一失败了呢,瑶瑶她?”

    乾隆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如果和珅他失败,肯定会被底下人拉出来,这时候瑶瑶公主以后也不会好过。

    “皇上在决定瑶瑶嫁给驸马时就应该想到了这样的事,又何必犹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母后我明白了。”

    乾隆对和珅信中所讲的一些改革有点质疑,简直太冒进了,即便他也有改革的想法,但也只是想着缓慢进行的,要是乾隆知道这是和珅最保守的想法估计会骂和珅异想天开的。

    不过现实却是和珅并没有太过于激进,甚至可以说是保守!

    乾隆想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和珅这步棋走好了可谓是个利器,就看他怎么把握了。

    不去再想,乾隆用朱笔写了个“阅”字后交给了福公公让他交给驿使。

    太后看到乾隆如此做后没有再什么,但心里却是很欣慰。仿佛她看到以前在先帝后面跟着的小弘历一天突然长大,成为了一国之君,他的身边也有了信任的人。

    她对得起先帝了!

    ——

    “夫君,我们需要买点东西吗?万一公婆不喜欢我怎么办?”

    “怎么可能,他们笑还来不及呢。”和珅摸了摸瑶瑶的脑袋,然后看着这么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地方,不由得感慨:

    “我和珅终于回来了,父亲母亲,你儿子回来了,还带回来你们的儿媳!”

    “讨厌,夫君你说的是灵儿还是我啊?”

    原本脸色还正常林灵儿听到瑶瑶一番话后瞬间通红起来,她看向和珅,也想听听他到底怎么说。

    “我说的当然是小昔了,哈哈哈哈哈。”

    和珅朝着一家专门裁缝铺走去,打算给未曾谋面的父母买上一份礼物,而衣服是最实用的。

    “讨厌了~”

    瑶瑶娇哼一声,她自然明白过来和珅只是想要打趣自己,不过她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看向身边的林灵儿,瑶瑶说道:

    “灵儿妹妹,夫君这样你可不要生气啊。”

    “怎么会呢,夫君能看上我是妾身的福分,感谢还来不及呢!”

    “你跟我讲可以,但这些话千万不要对夫君说,不然他会生气的。”

    瑶瑶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了解,也渐渐知晓了和珅的性格,刚正不阿,甚至带有一种逆世俗的圣人思想。

    和珅好像从来不在意尊卑关系,甚至是厌恶。简单的小红和小兰两人,在瑶瑶她看来明明是两个女婢,和珅却不这么认为,甚至觉得让她们侍奉自己难为情。

    “姐姐,我知道了,也不知道公婆认不认我呢?”

    “怎么可能不认,虽然夫君现在没有正式娶你,但如果他真的没有这个想法的话,又怎么可能去帮助你呢?”

    瑶瑶安慰林灵儿道,拉着她的手,接着道:

    “夫君可能是过不了姐姐那个坎,等他想明白了一切都会改变的。”

    “姐姐,是那个叫唐昔的嘛?”

    “对,说来你也应该叫她姐姐,好了,不说了我们也去看看夫君去买什么了。”

    “嗯,”林灵儿轻轻答应一声,任由瑶瑶拉着她的手,然后两人一同朝着和珅的方向走去,至于其他的人在留在了原地。

    不过,在看到和珅去的是一座裁缝铺后,没有了兴趣,跟和珅说了一声后朝着去别的地方逛去。

    和珅进去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成品的衣服,这里并不是没有成品衣服,甚至看着还不错。

    不过,和珅他总觉得买成品衣服不太好,毕竟农村的人一般都是买布后自己做衣服,这样不仅更节省,在他们看来,也最耐用。

    万一没有谋面的父母要骂他不知节省的话就不好了。

    于是和珅觉得还是自己买布好一点,简单地选择了十几块布匹衣服绸缎后,然后去结账了。

    “客官,一共一两银子。”

    “嗯,”和珅先是一愣,也不确定这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之前他在邯城给张铭铭也买了几件衣服鞋子总共花了五百文,而没想到这里的这么多的东西才这么点。

    不过转眼,他就释怀了,从古至今,江海一带甚至整个南方发展起来后,逐渐就成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到了现代也是一样,而南方主要就是靠着这些轻工商业起来,所以布匹便宜点也很正常。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短,这里的粮食价格就比北方的价格高。

    这是城市化发展不可避免的原因,城市用地多,工业商品就多,那么相对就便宜,农业亦然。

    和珅没有想太多,将自己手中的一两碎银递给了负责结账的店员。

    “先生,不够。”

    店员看着和珅拿着东西就要走,连忙说道。

    “这不是一两?”

    “是,也不是。”

    店员也不是故意不让和珅走,而是这银子有三六九等,不是足银的肯定没有足银的购买力高。

    而和珅给他的银子一看就是北方的地方官府的制作的银子,并不是足银的外贸银也是所谓的赔银,甚至连南方的制作的银子含量的十之九五都不到。

    这十之九五自然说的是这银两的含银率是百分之九十五,北方则是百分之八十九,两者之间差了五个多点。

    “您这银子是北方的吧。”

    “是,怎么了,难道北方的银子还有假?”

    “自然不是,主要这南北银子里面银子含量不一样,需要折算。”

    “哦,还有这种说话,还真是第一次见。”

    和珅由于是穿越过来的,并不知道这些南北之银的差别,所以在北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一情况

    “那是肯定的,如果你拿着足银的银锭买购买的东西肯比这官银购买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