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上空。狂风呼啸着穿梭在大街小巷,扬起漫天的尘土,让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种压抑而不安的氛围之中。
李泰在他奢华的王府中,犹如一头焦躁的狮子来回踱步。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上次陷害李恪的阴谋失败,让他在众兄弟面前丢尽了颜面,更让他在争夺皇位的道路上遭受了重大挫折。此刻,他满心都是对李恪的怨恨和不甘。
“李恪,这次我定要让你永无翻身之日!” 李泰咬牙切齿地说道,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眼神中燃烧着疯狂的怒火。每一步都重重地踏在地上,仿佛要将地板踩出一个窟窿。
长孙无忌坐在一旁的雕花檀木椅上,轻抿一口上好的龙井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茶杯与桌面相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在这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殿下,莫急。此次我们定要精心策划,让他无法逃脱。之前的失败只是个小挫折,这次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长孙无忌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却透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寒意。
李泰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急切地问道:“舅父,您快说说,我们该如何行事?”
长孙无忌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开始讲述他的计划。“殿下,我们首先要伪造一些看似无懈可击的证据。找几个擅长模仿笔迹和做账的高手,制造出李恪贪污军饷的账本。再收买几个地痞无赖,让他们充当被李恪欺压的百姓,写下血书控诉。然后安排一些我们的人在市井中散布谣言,说李恪在属地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只要舆论造起来,陛下想不重视都难。”
李泰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舅父此计甚妙,我们立刻着手去办!”
于是,两人在这秘密的房间里密谋了许久,直到夜幕降临,烛火在他们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使得他们的表情显得更加阴森恐怖。
经过数日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他们费尽心机伪造了一系列证据,指控李恪贪污军饷、欺压百姓。那些所谓的账本做得逼真无比,每一笔账目都看似合理却又充满破绽,只有仔细推敲才能发现其中的猫腻。而假的证人证词更是声泪俱下,描述得绘声绘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刻意编排的民间传闻也在长安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开来,如同野火一般蔓延。
他们将这些精心炮制的指控通过亲信和宫廷中复杂的关系网,巧妙地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坐在御书房中,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珍贵的典籍和书画,往常这些能让他感到宁静和安心,但此刻却无法给他纷乱的心绪带来一丝慰藉。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指控,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如同刀刻一般深邃。
他回想起李恪过往的功绩和表现,战场上的李恪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指挥若定,多次带领唐军取得关键胜利;在属地治理时,他积极推行改革,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属地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那些曾经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过,与眼前这些触目惊心的指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恪一直忠心耿耿,难道真会做出这等事?” 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他不愿意相信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会如此堕落,但眼前这些证据却又如此 “确凿”,让他不得不重视。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不能仅凭感情用事,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查明真相。然而,内心深处的那份父子亲情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和痛苦之中。
“来人,传李恪进宫!” 李世民的声音在御书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深深的忧虑。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响,仿佛带着无尽的无奈和挣扎。
此时的李恪,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无所知。他正在属地的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一起忙碌着。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喜悦。他正亲自指导农民们如何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突然,皇宫的传召使者快马加鞭赶到,马蹄声打破了属地的平静。
“王爷,陛下急召您进宫!” 使者气喘吁吁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和紧张。
李恪满心疑惑地放下手中的农具,来不及换去身上沾满泥土的衣衫,便匆匆坐上马车,向长安进发。一路上,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猜测。
当他走进御书房,看到李世民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以及桌上摆放的那些指控,心中顿时一沉。一股寒意从脊梁升起,瞬间传遍全身,他仿佛预感到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儿臣不知犯了何罪,竟让父皇如此动怒?” 李恪跪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惶恐和不解。
李世民将指控扔到他面前,纸张散落一地,就像他此刻破碎的心。“你自己看看!”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可能犯错的痛心疾首。
李恪颤抖着双手拿起那些所谓的证据,仔细后心中大惊。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有人故意陷害,那些账目和证词漏洞百出,明显是伪造的。
“父皇,儿臣冤枉啊!这分明是有人故意诬陷,儿臣对大唐忠心耿耿,从未做过这些伤天害理之事!” 李恪大声申辩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委屈。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转,但他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他要用坚定的目光让李世民相信他的清白。
李世民看着李恪激动的神情,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但那些证据又让他无法轻易相信李恪的辩解。
“证据确凿,你让朕如何相信你?” 李世民的声音虽然依旧严厉,但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决绝。
李恪深知此刻必须冷静,他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说道:“父皇,儿臣在属地的所作所为,天地可鉴。这些证据明显是伪造的,恳请父皇明察!”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一阵吵闹声。
“让我进去,我要为王爷作证!” 原来是李恪的一位亲信,他得知李恪被诬陷,不顾一切地赶来。
李世民示意让他进来。
亲信跪地,将李恪在属地的真实情况一一禀报,还指出了那些证据中的诸多破绽。
李世民听后,脸色逐渐缓和,但心中的疑虑仍未完全消除。
“此事朕定会彻查清楚,若你是清白的,朕自会还你公道。若你真有不轨之心,休怪朕无情!” 李世民说道。
李恪叩头谢恩,随后被暂时软禁在宫中的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