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29章 据理力争

第29章 据理力争

    皇宫的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斜射进来,那金色的光线却未能驱散那凝重而压抑的气氛,反而在尘埃中形成一道道迷蒙的光柱,更增添了几分肃穆。巨大的圆柱矗立在两侧,仿佛沉默的卫士见证着即将上演的激烈交锋。朱红色的地毯从龙椅下一直延伸到堂前,仿佛是一条通往正义与真相的艰难道路。

    李恪昂首挺胸地站在中央,身姿挺拔如松,脊梁笔直似剑。他身着朝服,那绣着精致花纹的衣袂在微风中微微飘动,却丝毫不减他的威严。他的面容严肃而坚定,眉头紧锁,双目如炬,面对着李泰和长孙无忌的恶意指控,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与不屈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穿透一切黑暗与阴谋。

    李泰站在一旁,身着华丽的锦袍,金丝绣线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然而,这华丽的外表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丑恶。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算计和阴谋得逞的快意,眼神中透露出的是阴毒与狭隘。他以为这次精心策划的阴谋必定能将李恪置于万劫不复之地,从此消除这个在他争夺皇位道路上的巨大威胁。每一次看向李恪,他的目光都像冰冷的蛇信,企图给予致命的一击。

    长孙无忌则身着朝服,表情严肃刻板,看似公正无私,实则眼神中透露出阴狠和决绝。他那久经官场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隐藏着无数的阴谋与算计。作为李泰的坚定支持者,他决心要将李恪彻底打倒,为此不择手段。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仰头,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着李恪,仿佛已经将他视为案板上的鱼肉。

    “李恪,你贪污军饷、欺压百姓,如今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泰率先发难,声音尖锐刺耳,犹如划破寂静的利刃。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带着十足的挑衅和恶意。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李恪,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慌乱和恐惧,然而他注定要失望了,李恪的眼神中只有愤怒和坚定。

    李恪怒目而视,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将李泰燃烧殆尽,大声回应道:“四弟,你莫要血口喷人!我李恪行得正坐得端,从未有过此等恶行。我在边境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在属地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你却在此恶意诬陷,居心何在?你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诬陷亲兄弟,你的良心难道不会受到谴责吗?”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正义的力量,在朝堂的梁柱间回响。

    长孙无忌紧接着说道:“殿下,证据摆在眼前,岂容你抵赖?陛下圣明,定会明察秋毫,不会被你的巧言令色所迷惑。” 他的声音沉稳而冰冷,试图给李恪施加更大的压力,那语气仿佛已经给李恪定了罪。

    李恪冷哼一声,毫不畏惧地说道:“所谓证据,不过是你们恶意伪造!我李恪今日定要在这朝堂之上,为自己讨回公道。我对大唐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你们为了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实在是令人不齿!你们以为靠着这些卑劣的手段就能蒙蔽陛下的双眼,就能欺骗满朝的文武大臣吗?休想!”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开始据理力争,逐条反驳他们的指控。

    “先说贪污军饷之事。我的账目清晰明了,每一笔军饷的用途都有详细记录。从士兵的衣食住行到兵器的购置与修缮,从战略物资的储备到军饷的发放,无一不是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们的生活。我可以当场呈上我的账目,让诸位大人一同查看。” 说着,李恪的随从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账本,恭敬地呈给了李世民身旁的太监,太监再转呈给李世民。那账本的纸张因为频繁翻阅已经有些磨损,边缘也微微卷起,却每一页都记录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李恪继续说道:“这些账本记录了每一笔开销的来龙去脉,若有丝毫差错,我李恪甘愿领罪。但我相信,只要稍有头脑之人查看,便能看出这其中的真相,绝不会被你们的诬陷所蒙蔽。每一笔军饷都用在了刀刃上,每一个铜板都花得问心无愧。我李恪对得起士兵们的信任,对得起大唐的百姓,对得起陛下的重托!”

    “再谈欺压百姓。我属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对我感恩戴德。这是他们的联名信,信中对我的功绩称赞有加,哪有半分被欺压的迹象?” 李恪又从怀中拿出一沓百姓的联名信,那信上的字迹虽然各异,但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真诚和敬意。有的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出自普通百姓之手;有的则字体端庄秀丽,想必是当地的文人墨客所书。但无论字体如何,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李恪的感激与拥护。

    “这些百姓,他们辛勤劳作,为大唐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在属地推行的政策,皆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减税赋,让百姓们的口袋能更充实,能有余粮度过灾年;兴水利,让农田得以灌溉,不再靠天吃饭;办教育,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有识可长,为大唐培养未来的栋梁。哪一样不是为了百姓?你们却凭空捏造我欺压百姓,简直是丧心病狂!你们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只想着如何争权夺利,如何满足自己的野心!”

    李恪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发高昂激烈,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内心的怒火即将喷涌而出。“李泰、长孙无忌,你们为了陷害我,无所不用其极。你们的阴谋不会得逞!我李恪不会坐以待毙,任由你们污蔑。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丑恶嘴脸和肮脏心思!你们以为靠着阴谋诡计就能掌控一切?就能让正义屈服?做梦!我相信大唐的律法会还我清白,我相信陛下的圣明会识破你们的奸计!”

    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李泰和长孙无忌的阴谋。“你们嫉妒我的功绩,害怕我威胁到你们的地位,所以才想出如此卑劣的手段。你们以为靠着这些阴谋就能瞒天过海?就能让我含冤莫白?大唐是有律法的,不是你们可以随意玩弄权谋的地方!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相信陛下会明辨是非,还我清白!你们的所作所为,终究会被揭穿,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李恪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如同一阵阵惊雷,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大臣对李恪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这是一场恶意的诬陷,他们微微点头,目光中流露出对李恪的支持和对阴谋者的愤慨;有的大臣则保持沉默,观察着局势的发展,他们眉头紧锁,心中权衡着利弊,思考着如何在这场风波中明哲保身;还有的大臣面露难色,似乎在为朝廷中出现这样的兄弟相残、权臣争斗的局面而感到忧心忡忡。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如同即将暴雨的天空。他的目光深邃而复杂,在李恪、李泰和长孙无忌之间来回移动,心中也在思考着这场纷争的真相。他深知儿子们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但他没想到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他看着李恪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昂的言辞,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虑。那些所谓的证据真的能定李恪的罪吗?他对李恪的信任开始动摇,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保持冷静和公正,不能被感情所左右。

    “肃静!” 李世民大喝一声,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严。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都低下了头,不敢再出声。“此事朕定会仔细审查,绝不冤枉一个忠臣,也绝不放过一个奸臣。李恪,你暂且退下,等候发落。李泰、长孙无忌,你们也给朕等着,若此事查明是你们诬陷,朕定不轻饶!”

    李恪向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大步离开朝堂,他的背影坚定而决绝,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无所畏惧。他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朝堂中回响,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