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气氛依旧紧张而压抑,仿佛有一层厚重的阴云沉沉地压在众人头顶,让每一个人的呼吸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寂。李恪据理力争之后,挺直脊梁站在原地,他的目光坚定而毫不退缩地望着李世民,眼神中既有对清白的坚持,也有对公正裁决的期待。然而,李世民尚未表态,他的表情凝重,目光在李恪以及摆在面前的证据之间游移,似乎在权衡和思考。众人皆在这紧张的氛围中静默不语,整个朝堂安静得仿佛能听见每个人心跳的声音。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魏征缓缓地站了出来。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深思熟虑的分量。魏征身着庄重严肃的朝服,那一丝不苟的服饰更衬托出他的严肃与正直。他走到殿中,先恭敬地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那深深的弯腰显示出他对皇权的尊重,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清澈地看向众人,犹如一道明亮的光穿透了黑暗。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有蹊跷。” 魏征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安静得连针掉落都能听见的朝堂上清晰地响起,仿佛一道惊雷打破了原本的寂静,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李泰和长孙无忌听到魏征开口,心中不禁一紧,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不安和紧张。他们深知魏征的刚正不阿和直言敢谏,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容小觑,他的话在李世民心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长孙无忌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笏板,李泰的喉咙微微动了动,咽下了一口唾沫。
魏征接着说道:“李恪殿下的为人和功绩,大家有目共睹。他在边境奋勇杀敌,面对敌军的凶猛进攻,毫不畏惧,身先士卒。每一场战役,他都精心谋划,指挥若定,带领将士们屡次击败来犯之敌,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在属地,他一心为民,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皆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他鼓励农耕,亲自下田与百姓一同劳作;他减免赋税,让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他兴办学堂,培养人才,为大唐的未来奠定基础。这样一位忠心耿耿、一心为公的皇子,怎会突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这些指控,漏洞百出,分明是有人蓄意诬陷。” 他的目光扫过李泰和长孙无忌,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升起。
“先说这贪污军饷之罪。李恪殿下在边境作战,条件艰苦,敌军强大。若他真贪污军饷,士兵们怎会对他如此拥护,又怎会如此拼死效力?每次战斗,士兵们都视死如归,这难道不是对李恪殿下领导有方、清正廉洁的最好证明?且看这所谓的账本,字迹虽然模仿得相似,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其中的账目记录混乱。有的时间标注模糊不清,有的金额前后矛盾,还有的用途表述含糊。显然是匆忙伪造而成,经不起推敲。老臣以为,这是有人故意混淆视听,企图蒙蔽陛下的双眼。” 魏征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拿出自己整理的一些疑点,那是他经过多日仔细研究和调查的结果。他将这些疑点一一呈递给李世民,每一份都详细地标注了问题所在和他的分析。
“再论欺压百姓一说。李恪殿下在属地治理有方,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他引进新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不再为温饱担忧。他鼓励商业繁荣,设立集市,规范交易,促进了经济的流通。他还兴办学堂,不仅让富家子弟有书可读,更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深得民心。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赞不绝口。那些所谓的证人,老臣也派人去暗中调查过,皆是受人指使,胡言乱语。他们有的是地痞无赖,为了一点钱财就出卖良心;有的是被威胁恐吓,不得不违心作证。那些所谓的证据,根本无法证明其罪行。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抹黑李恪殿下,妄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魏征的言辞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正义。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让每一个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李世民听着魏征的话,眉头渐渐紧锁,形成了两道深深的沟壑。他接过魏征呈上的疑点,仔细查看起来。随着的深入,他的脸色愈发阴沉,眼中的怒火也渐渐燃烧起来。他的手指紧紧地捏着纸张,仿佛要将其捏碎。
“魏爱卿所言有理。” 李世民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思和犹豫。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李泰和长孙无忌,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满。
李泰和长孙无忌见状,急忙想要辩解。
“陛下,这……” 李泰的声音有些慌乱,他的额头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一颗颗顺着脸颊滑落。他的眼神也变得游离不定,不敢与李世民对视。“这账本确实是真的,也许是下面的人记录有误,我们也是为了大唐的律法公正,才不得不将此事呈报给陛下。我们绝无诬陷李恪殿下之意,还望陛下明察。”
长孙无忌也赶紧说道:“陛下,此事还需详查,莫要被魏征的一面之词所误导。也许是魏征与李恪关系较好,故意偏袒于他。毕竟,无凭无据,不能仅凭魏征的几句话就否定这些证据。”
李世民瞪了他们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仿佛两把利剑直刺他们的内心。“朕自会判断。这些证据确实存在诸多疑点,你们二人可有解释?若真是诬陷,你们该当何罪?朕一直强调公正明察,不允许有丝毫的冤假错案。你们如此草率地呈上这些漏洞百出的证据,究竟是何居心?”
李泰和长孙无忌面面相觑,一时语塞。他们原本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魏征会站出来将一切揭穿。此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后悔,但在李世民面前,却又不敢表露出来。李泰的嘴唇微微颤抖,长孙无忌的脸色苍白如纸。
李世民心中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不满,他意识到这次的指控可能是一场阴谋。他回想起李恪过往的表现,以及魏征的忠诚和正直,心中的天平渐渐倾向了李恪。李恪的战功和治理属地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而这些所谓的证据却如此经不起推敲。
“此事朕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若真是诬陷,决不轻饶。” 李世民严肃地说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绝不允许在朕的朝堂之上,有如此阴谋诡计和诬陷忠良之事发生。大唐的律法公正严明,断不会让忠臣蒙冤,让小人得逞。”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噤若寒蝉,不敢出声。他们深知此时的局势微妙,任何一句话都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有的人低头沉思,有的人偷偷观察着李世民和李泰、长孙无忌等人的表情,心中各自有着盘算。
魏征则再次行礼,说道:“陛下圣明,相信定能还李恪殿下一个公道。大唐律法公正,断不会让忠臣蒙冤,让小人得逞。只有公正无私,才能让大唐江山永固,让百姓安居乐业。”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退朝吧,待朕查明真相。”
众人纷纷行礼,退出朝堂。李泰和长孙无忌走在最后,他们的脚步沉重,仿佛拖着千斤重担。他们的心情忐忑不安,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