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112章 整顿吏治(二)

第112章 整顿吏治(二)

    在经历了对贪污腐败官员的严厉查处后,李恪深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吏治问题,仅仅依靠一时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于是,他开始着手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李恪在朝堂之上,召集了众多大臣共同商议监察制度的细节。大殿内气氛凝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李恪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语气严肃地说道:“诸位,整顿吏治乃是关系到属地存亡和百姓福祉的大事。如今我们虽已对部分腐败之徒予以惩处,但要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监察制度,让官员们时刻警醒,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大臣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此举必能让官场清明,造福百姓。”

    经过多日的研讨和修订,一套详尽的监察制度终于出台。李恪亲自挑选了一批公正廉洁、经验丰富的官员,组成了专门的监察队伍。这些监察官员身负重任,他们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可以直接向李恪汇报各地官员的情况。

    为了确保监察工作的公正和有效,李恪对监察官员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一间宽敞的大厅里,李恪神色庄重地告诫他们:“你们手中的权力是为了维护正义,切不可滥用职权,更不可被收买和腐蚀。一旦发现有监察官员徇私舞弊,定当严惩不贷。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要为百姓守护公平和正义。” 监察官员们深知责任重大,个个都立下誓言,定要公正执法,不辜负李恪的信任。

    与此同时,李恪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他亲自带领一众大臣,日夜商讨,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官员的政绩、品德、廉政情况等多个方面。考核不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的评估,每一项指标都有严格的评判依据。

    他定期派遣监察官员到各地巡查。这些监察官员们轻车简从,身着便服,深入到属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查阅地方的账目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字和条目;询问百姓的意见时,耐心倾听,仔细记录;实地考察官员们推行的政策和工程时,更是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

    在一个偏远的县城,监察官员发现当地的县令虚报政绩,将本应用于修建水利设施的资金挪作他用,导致农田灌溉困难,百姓怨声载道。监察官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李恪。

    李恪得知后,大发雷霆。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笔墨都跳了起来:“如此胆大妄为,置百姓生计于不顾,简直是罪不可赦!” 他立刻下令将该县令撤职查办,并责令其归还挪用的资金。同时,他对负责考核该县令的官员也进行了严厉的问责:“你们是如何考核的?如此明显的问题都没有发现,你们也难辞其咎!”

    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官员,李恪毫不吝啬地给予晋升和奖励。一位知府因为在治理地方时,积极推行改革,不仅大力发展农业,增加了粮食产量,还招商引资,促进了当地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改善了民生,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李恪亲自在朝堂上对其进行表彰,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赞扬他的功绩:“你为属地的发展尽心尽力,是众官员的楷模。” 随后晋升其官职,赏赐了大量的财物。

    这位知府感激涕零,他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表示:“陛下的信任和赏赐是对臣最大的鼓励,臣定当加倍努力,为属地和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李恪则毫不留情地进行降职或罢免。有一位官员因为在任期间,懒政怠政,对百姓的诉求置之不理,导致当地治安混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李恪果断地将其罢免,并永不录用。他严正地说道:“为官者不为百姓谋福祉,要你何用!”

    在这样的严格管理下,官场风气逐渐改善。官员们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李恪的监督之下,不敢再有丝毫的懈怠和贪污腐败的行为。他们更加尽职尽责地为百姓服务,努力做出成绩。

    在一个小镇上,新任的镇长积极组织百姓修建道路,发展商业。他亲自参与劳动,与百姓同甘共苦。炎炎烈日下,他汗流浃背地搬着石头,百姓们纷纷劝他休息,他却笑着说:“能与大家一起为家乡建设出力,是我的荣幸。” 在他的带领下,小镇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百姓们对这位镇长赞不绝口:“自从李大人整顿吏治以来,我们终于有了一位好官,日子有盼头了。” 大家纷纷传颂着他的事迹,其他地方的官员也以此为榜样,努力效仿。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恪的整顿吏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的官员们都以廉洁奉公、为民服务为荣,争相比拼政绩。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被查处的官员心怀怨恨,试图暗中报复。他们散布谣言,诬陷李恪的改革是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

    李恪听到这些谣言后,并没有被其影响。他在朝堂上坦然面对大臣们的质疑,目光坚定地说:“我李恪一心只为大唐属地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问心无愧。若有人因此对我不满,那也是他们心虚的表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片土地和人民,天地可鉴。”

    同时,他加大了对谣言的追查和打击力度,将那些恶意造谣的人绳之以法。在公堂之上,李恪义正言辞地说道:“妄图以谣言破坏整顿吏治,罪加一等!”

    在一次巡查中,李恪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地说:“大人啊,自从您整顿吏治,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以前那些官员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现在终于有了为我们做主的好官了。”

    李恪深受感动,他握着老者的手说:“老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我李恪在一天,就不会让那些贪官污吏得逞,一定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属地的官场焕然一新。官员们清正廉洁,积极作为,属地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田野里麦浪滚滚,集市上热闹非凡,百姓们安居乐业。李恪的名字成为了正义和公正的象征,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但李恪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整顿吏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完善制度,才能确保官场的清明和百姓的福祉。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李恪坐在书房中,烛光摇曳。他思考着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督,如何培养更多优秀的官员。他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属地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