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饭桌通古代,我靠农场救将军满门 > 第18章 捐赠财宝

第18章 捐赠财宝

    “这么快就凑齐了?你别是找人借钱了吧!”

    “都说了这租金延缓你半年交,你可不能为了早些还上租金就去借啊,那是有利息的!”

    不怪村子这么想,现在二十八万不算少,就算苏青黛能挣钱,也不能两天就有二十八万。

    除了去借,他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来钱快的。

    苏青黛哭笑不得:“我骗您做什么,这钱不是借的,是我自己的!”

    “您也知道我大学学的珠宝设计,毕业后也是做这一块,珠宝多值钱啊,贵的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都有。”

    “我卖的就是珠宝,还是最贵的高级珠宝,提成老高了,赚了几十万呢。”

    苏青黛顺口说来,一点也看不出这是她编来骗人的。

    村长都直接信了,他虽然人在农场,但是这个珠宝也是知道点的。

    就他们县城里的那些玩意儿,丁点大的东西就要好几千叻!

    “好,你要上山去看看不?果子已经摘了老多了。”

    “好,我也上去看看。”

    经过苏青黛的一番沟通后,村长也忘了要还给苏青黛两百块钱的事情。

    苏青黛也算是成功劝阻。

    阳城,辛府。

    谭氏看着木匠完工好的木碑,眼中满是笑意。

    “很好,你做的很好。”

    这木碑就是她想象中的样子。

    木碑用的厚,宽十五寸,长五十四寸,高十五寸。

    竖起来的看着就像个长方形的木桩。

    她要求字迹够大够醒目,所以为了突出上面的字,字的凹槽都是用了红色漆涂上的。

    只要不眼瞎,那都是能看见的。

    “夫人满意就好。”

    谭氏将木碑交给张叔:“管家,你现在就去将它放在门口竖立,让人看好了,不能被人毁了。”

    张叔:“好的夫人,小人这就去。”

    现在辛府门口有好多的人坐着,大家现在都爱在辛府前等着,就希望施粥的时候,他们能早点吃上。

    张叔这木碑一放,辛府门前出现了一个显眼的标志。

    “阳城长史袁大人,供奉南海珍珠项链一串,金镶玉手镯三只,贵妃手镯一只”

    “袁大人这是将家底都拿出来了吧。”

    “我昨日就看见袁大人府上的人来了辛府,拿的箱子没多大啊。”

    “你这就不懂了,那些珍宝又不是多大的,一个小箱子也能装很多。”

    “不过袁大人可真是个好官啊,昨天辛夫人才说了事情,人家就来给辛府送银子了。”

    “袁大人一直是个好官,和那些只知道逞官威的人不一样。”

    “这些也不知道能换多少的吃的,这么一想我都饿了。”

    “饿死鬼投胎啊饿,都吃过一碗了,就不能再忍忍?我听辛府的下人说了,换来的粮食全煮了。”

    “啊,那我们明天是不是没吃的了?”

    “袁大人不是才给了宝贝?这些够还一些粮食的。”

    “就是,不然袁大人送这些来辛府做什么。”

    “要是能有更多的钱就好了。”

    “我也想啊,但是辛夫人不愿意要我们的。”

    “你们说我们让那些人给银子怎么样?”

    众人:有这个想法!

    辛府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凭什么其他当官的不拿出来。

    还有那些富商,总不能辛府白养着他们吧。

    “辛老将军一家仁义,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仁义就让辛家将压力全扛下。”

    “可不是,那些有钱的倒是安静得很,一点都没想过将银子拿出来。”

    “一年多前他们不拿银子我们无话可说,谁让银子买不来粮食,但现在可不一样了,他们必须拿钱!”

    “袁大人这样众所周知的清官都捐了这么多,其他人不能少!”

    “袁大人是家底厚,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袁大人的夫人可是做生意的。”

    “那又如何,那些人可是也有做生意的,也没见他们拿出来啊。”

    最后,辛府门前的百姓决定,他们先拦住那些人,不让辛府的粥送到那些人手里。

    要是还不捐钱,他们就冲到这些人的府上去,反正现在也没人有闲工夫管。

    辛府门口木碑的事情传的很快,在这个还靠口口相传的地方,半下午就将阳城传遍了。

    宋知州得到消息,马上就召集家里的人。

    宋夫人不明白自家老爷想干什么:“老爷,出什么事儿了?”

    “快,拿一点珠宝,什么项链啊镯子啊,还有金簪,都准备一些,送到辛府去。”

    宋小姐不愿意,宋家就她一个女儿,她哥又还没有娶妻,这些东西之后都会是她的,送到辛府去,她以后戴什么东西去见人。

    “爹,你干什么白白给辛府送这些!这都是娘要留给我的。”

    宋知州是个看风向做人的人,之前辛家没大张旗鼓的要银子,他就当看不见。

    但现在辛府门口竖起个木碑,将袁长史送来的珠宝刻在上面,弄得人尽皆知,这是摆明了想让他们自己送钱去。

    他虽然被饿瘦了,但是脑子还是好用的,现在全城百姓都知道,他们这些有钱的人还不去帮一把,百姓怕是要对着他们发疯。

    “我当然是为了府上着想!”

    “你以为我想将咱们家的钱给出去?现在不给不行!”

    “你去外面打听打听今天辛府门前的新鲜事,就知道为父为何这样做。”

    他们家粮食也没了,这两天都是和百姓一起在辛府手上领取粥食。

    要是将辛家和百姓惹了,对方不给饭吃,会直接饿死的。

    宋知州也心疼啊,他只能忍着疼,让宋夫人备上。

    “也不用太多,比袁长史给的高一点点就行了。”他是袁长史的上官,俸禄比袁长史高,给低了,也要被人说的。

    他银子都拿出来了,可不想再被人嘀咕。

    不仅是宋府上出了这些事情,有好几家的阳城数一数二的富商家,也知道了这些事情。

    商人多重利。

    他们老老实实交税,在阳城也不敢偷奸耍滑,但是要从他们手上掏银子,他们可不愿意。

    “凭什么啊!”

    “我们家的银子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给什么给。”

    “就是,我们还藏得有粮食,不怕辛苦!”

    有坚决不同意的,也有脑子聪明看得清形势的。

    “快,将这些全给辛将军府上送去。”顾家的当家人将自家的库房都要搬空了。

    下人看着都忍不住心疼:“老爷,都空了,您以后可怎么办啊!”

    顾老板才不担心以后:“怕什么,这些财宝放在这里就是死物,旱情一直不解,这些还没粮食值钱。”

    “而且辛府门口竖立的牌子那是将所献上的宝物全刻上去了,等旱灾过去,我重新开始做生意,这就是我名声的保障,大家也会更相信我。”

    顾老爷白手起家,做生意于他而言如同吃饭喝水,他并不怕自己一贫如洗。

    相反,眼前的事情对他更是一个契机。

    顾老爷深信这场旱灾一定会好转,若是之前他不敢想,但是在知道辛府发生的事情后,他心里就有一种预感。

    到时候,凭借着这次的捐赠,他的事业说不定能更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