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之后,其实并没有停下北伐的脚步。
当时的朱元璋心高气傲,打算扫平残元。
于是发动了八次北伐,终于将明初的版图给确定了下来。
当然了,为了支撑这几次北伐,朱元璋所坐镇的大后方,必须得到稳定的发展。
在民生方面,由于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他比较重视民生,实施怀柔政策。
而且他从底层一路爬上来,自然是知道官员们的腐朽,所以他对于腐败绝不容忍,官员贪污60两白银,直接剥皮揎草,以儆效尤。
为了让那些腐败的官员们不能官官相庇,他甚至允许百姓们把贪污的地方官绑起来带到金陵去听朱元璋的发落。
欺压百姓的地方官治理了,接下来就是那些地主豪强。
在朱元璋时期,为了不让那些富户们去抢占百姓的田地,他还下令把那些财产达到一定数额的地方富户全部迁移到金陵,让他们大出血了一波。
除此之外,他还设立了诸多福利制度,比如:漏泽园、惠民药局、养济院等。
此举极大的笼络了民心,导致明朝出现了开国即盛世的局面。”
……
历朝历代的天幕上瞬间就炸开了锅!
各个朝代平日里一直被人忽视的平民铺天盖地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洪武大帝对得起大帝这个名号!”
“洪武大帝真乃猛人!对外征伐,还有治理民生都是有一手的!”
“开国即是盛世,这我想都不敢想!”
“好啊!杀的好啊!那些贪官污吏早就该死了!要是放在我们这一位面,我们乡里那些小吏都得被剥皮揎草!”
“自秦汉以来,这么为民做主的皇帝都是少有,若我是生活在元朝,洪武大帝一摇旗,我梁山众人二话不说,全部性命都会交托给他!”
“好啊!看到富户们出血,比我挣到钱了还高兴!”
“洪武大帝,你那些民生福利制度是怎么运转的,能否通过天幕告诸我等?我等有大用!”
老百姓们或许很穷,可是他们攒一攒,一两银子还是能掏得出来的。
平日里看惯了那些帝王将相的弹幕,现在突然冒出来了这么多属于百姓的声音,各个朝代的皇帝们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
他们现在声援洪武皇帝,是因为他们也有这个诉求,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对待。
……
404宿舍内。
胖子有些口干舌燥,拿起水杯喝了一口,这才继续说道:“这些还只是对于民生的治理,对于朝堂内部的事情,朱元璋就做得更狠了。
明初四大案各位都知道吧?”
“知道,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瘦子在一旁打起了配合。
“没错,这四件案子不仅巩固了朱家政权,甚至还对整个华夏的历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陈文翻着手机查看了起来。
“胡惟庸案,是指丞相胡惟庸被诛九族的事情。
胡惟庸是洪武六年淮西朋党集团领袖李善长推荐的右丞相,到了洪武十年,胡惟庸升任左丞相。
在他做丞相期间,他疯狂排除异己,让淮西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就比如同样是立了从龙之功的刘基,因为跟朱元璋说了一句“胡惟庸不宜入相”,所以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淮西集团从中作梗,让刘基每年的俸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每年的俸禄却达到了惊人的4000石!
在第2年,刘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朝堂上站不稳脚跟,所以他告老还乡。
但就算是如此,他那每年240石的俸禄,还是被胡惟庸给革去了。
就这还不算完呢,洪武八年,在刘基病重的时候,胡惟庸还派了一位医生去给他治病,但是刘基服了药后,居然一命呜呼了。
当然了,如果他只做到这一步的话,那么还可以说这是私人恩怨。
可是他还专行独断,在一些官员的生杀黜陟大事上,甚至不经过朱元璋的批示,直接越权处理。
终于在洪武13年的正月,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是一件祥瑞,并且邀请朱元璋到他家观看。
朱元璋很高兴啊,毕竟祥瑞嘛,谁不想看看。
所以他就答应了胡惟庸。
朱元璋走到西华门的时候,变故出现了。
只见太监云奇一把拉住了牵马的缰绳,急得连话都说不出,只是拼命地指向胡惟庸家里。
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跑到宫城上面查看,发现胡惟庸家上空扬起了巨大的灰尘。
朱元璋是谁?
那可是开国皇帝!
带兵打过仗的开国皇帝!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胡惟庸家上空的灰尘,绝对是有大军在那里埋伏行动才会产生的!
你这大军不好好的防卫京城,跑到丞相的家中去做什么?
而且你这大军什么时候去丞相家里做客不行?偏偏要等我朱元璋去丞相家中看祥瑞的时候跑去凑热闹?
莫不是你们想联合丞相造反?!
这一下胡惟庸你不死谁死?
于是就在当天,朱元璋就把胡惟庸一家给处死了。
同时还要按着族谱杀,杀完族谱还不够,还要把他的好友,同党,全都给杀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和大批元朝的勋贵老将,受到牵连致死的人差不多有三万人,这一件事被称为胡惟庸案。”
陈文说完这些也有点口渴了,可惜的是,他的杯子里面没水。
胖子啪的一声,打开了自己的杯子,从自己的杯子里倒了一些水给他,然后对还在痴痴傻傻的宿舍长说道:
“陈文刚才说的不错,只是里面有一些谬误。
就比如说那个太监云奇给朱元璋拉马的桥段。
根据明末史学家钱谦益所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
虽说这个钱谦益在清军入侵后的膝盖太软,留下了“头皮太痒水太凉”这样的历史污点。
但毕竟他是一个明朝的文人,所以他所说之事,应当是准确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由此作出联想。
当时的胡惟庸案,其实是朱元璋害怕相权盖过了皇权,所以借着胡惟庸这狂妄自大的性格,达成终结宰相制度这一目的。”
“没错。”陈文喝了一口水,应和胖子说道:“其实在胡惟庸案前两年的时候,朱元璋就让臣下上奏书的时候,不必关白中书省。
也就是说,臣子奏事的时候,中书省是不用知道的。
洪武13年朱元璋把胡惟庸杀了之后,他就把秦朝建立并且延续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给废除了。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朱元璋就是想用胡惟庸造反这个故事,把相权彻底给收揽入自己的手中。”
“不管胡惟庸是真想造反还是假想造反,朱元璋终结了宰相制度已经是既定的事实。”瘦子接过话茬说道。
“可大明为何亡国,肯定有一部分要算在他废除宰相制度上!”
……
轰隆!
宰相制度,被终结了?!
明朝之前的朝代有些哑然。
同时,那些贪官污吏也有些庆幸。
毕竟从后世之人的口中得知,明朝的灭亡其实跟宰相制度的终结有一定的关联。
那这岂不是说这洪武皇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圣明?
那他这样严抓贪官的事情或许做的也不是那么的对。
既然这样,那我们位面的皇帝,你可不要学洪武皇帝这样抓我们这些贪官啊!
他们这些贪官想是这么想,不过却不敢说出来。
好在天幕上划过了几道弹幕,掩盖住了他们心虚的事实。
“不愧是朱老弟,寡人建立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说废除就给废除了!不错不错!(嬴政)”
“不过你可得仔细听好了,后世之人要跟你说一说,废除宰相制度后大明为什么会灭亡了,要记得吸取教训了!(嬴政)”
嬴政不仅没有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他建立了宰相制度而生气,反而是十分肯定了他的气魄。
毕竟现在的始皇帝嬴政,他也在想着怎么废除宰相制度。
现在有明朝跟他一起废除宰相制度,他们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不是?
除了秦始皇发的这两个弹幕外,天幕上,还孤零零的飘过了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宰相的弹幕。
“皇上老臣错了,老臣不该僭越的,老臣请乞骸骨!(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