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暂时无视了胡惟庸告老还乡的请求,因为现在徐达还在远征漠北呢,这胡惟庸,还远远没有做到丞相这个地位。
不过嘛……
这个胡惟庸现在还没有当丞相呢,就开始关注大明朝的国事,甚至在得知他以后会被诛九族之后,就提前在天幕上求饶。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胡惟庸,肯定有当丞相造反的心思!
不行!日后必须诛他九族!
……
404宿舍。
众人听见瘦子说废除宰相制度,会导致明朝后期的灭亡,于是纷纷来了兴致。
“哦?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呢?”
瘦子高深莫测的清了清嗓子,慢慢的说道:“我是学哲学的,在我们哲学界里有一句话叫做: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后,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一是收拢了皇权,日后大明江山,上下一心,政令下发、实施毫无阻碍。
二是防止权臣专政,日后大明,即是朱家之大明,不会在再有王莽篡汉这种事情发生。
至于弊端……
这一嘛——就是政务繁忙,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原本丞相该做的事情全部堆积到他的头上,导致他一天只能睡两个时辰,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用来处理政务了。
工作狂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吧?
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都五十几岁了,还这么天天加班,熬夜工作。
这就导致了他精神失常,每天焦虑万分,甚至有了被迫害妄想症,于是晚年的洪武皇帝,性格反复不断,喜怒无常。
甚至有传言称,他晚年是过劳死的。
这第二嘛——
就是洪武皇帝废除宰相制度后,没有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反而使行政效率大大下降了。
而且他没有考虑后面的子孙是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勤政,所以在朱元璋死后,明朝为了维持政务的运转。
又诞生了内阁这一组织接管了相权。
还有一点,也是最严重的一点。
朱元璋他是马上皇帝,所以他乾纲独断,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他后世的子孙呢?
总会有没打过仗的孩子被扶上位吧?
新皇登基,若是他的才情智商不能够服众,他又如何能坐得这家天下已发展至巅峰的皇位呢?
而很不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是这么一位才情智商都不合格的君王。
所以导致了明朝灭亡的时候,除了崇祯在积极救世,朝堂中的大臣,一个个都在一旁忙着捞油水,完全不顾大明的死活。”
瘦子说完,再次仔细的瞧了瞧宿舍长的表情,看见他的眼神中恢复了几丝神采,紧绷着的脸,这才放松了下来。
毕竟“蚊香”是他点的,提神醒脑的香氛,也是他熏的。
要是救不回来,他得负主要责任,到时候花岗岩的牢房都要给他蹲穿。
……
“崇祯!”
“你给我滚出来!”
朱元璋在听见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的才情和智商都不够之后,就开始要找他的麻烦了。
以朱元璋的性格来说,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发现了问题,然后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的。
而且崇祯是亡国之君,说不定现在正在水深火热当中,要是他能早一点提点崇祯,明朝灭亡的危机,说不定就化解了呢。
“ 太……太祖皇帝,朕……我是崇祯!”
由于天幕已经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播放到历朝历代里去了,所以崇祯所发的弹幕,没有被天幕打上马赛克,天幕之下的众人,都能看得见这条中气不足的弹幕。
“崇祯!你是我的第几代子孙?!你可知道由于你的实力不足,所以导致了我大明朝近千万百姓被屠杀!(朱元璋)”
“太祖爷爷……崇祯,崇祯知道错了……”
“知错?知错就完了吗?!知错了,你要改!改还不行,还要改的对!要是我大明日后再被灭了,我就不认你这个子孙!(朱元璋)”
“是,太祖皇帝……(崇祯)”
“父皇不必如此!后世之事咱们现在还看不清楚,还是等后世之人评说到那一段历史的时候,咱们再咱们再做决定给崇祯那孩子出主意吧!(朱棣)”
“嘿!老四你干嘛老是插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朱元璋)”
“爹,那不是我,那是未来的我,现在的我在北伐呢。(朱棣)”
“我管什么未来现在呢,只要你是我的儿子,那你就应该听我的,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能在我教训别人的时候插嘴!(朱元璋)”
“父皇,你的掌控欲应该控制一下了,没看见后世之人都在说你这样做是不对了吗?(朱棣)”
“你还管起我来了?好好打你的奴儿干都司去!(朱元璋)”
“爹,我说的那不是我,我都是叫你爹的, 未来的我会叫你父皇。(朱棣)”
“别说的好像未来的你不用戍边一样!(朱元璋)”
“父皇,咱们能不能先别吵了,后世之人又要开始说下去了。(朱棣)”
……
404宿舍内。
陈文听完瘦子的分析之后,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继续问到:“可是你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以皇帝的视角看待事物而已啊,那么其他角度又是什么样的?”
“其他人?”瘦子冷笑了一声。
“你这里的其他人是指自宋朝与皇帝共天下的文官,还是指被封建制度奴役了上千年的普通老百姓?”
瘦子不等他回答,继续说道:“就拿那些软脚虾士大夫来说,自从宋朝第一次品尝到了的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就不会甘心于受到皇权的限制了!
他们这些文官,胆子大的很呢~
就连朱元璋这位嗜杀的皇帝还在位的时候,他们就敢试探皇权的底线!
以至于在朱元璋临死前的一年,也就是洪武30年,他们就敢故意操控科举放榜,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南北榜案!”
“这南北榜案我知道!”
胖子看见他发挥的机会来了,于是立刻插入了进来。
“南北榜案是指洪武30年2月份的科举放榜的时候,北方士子发现当时会试放榜时,榜上连一个北方人都没有,于是联名上书,状告考官徇私舞弊,偏心于南方人。
朱元璋得知后,命令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士子。
可是那些重新阅卷的官员们,再重新看了一遍考生的试卷后,依然坚持不录北方士子一人。
并且还称:南方经济远比北方发达,而且北方遭受元朝余毒甚重,北方士子质量不行是正常的。
可当时是哪一年?
当时是洪武30年了!
北方都已经被朱元璋好好治理过几十年了,还在用这套说辞应付,那岂不是在暗戳戳的说朱元璋这几十年的治理,都治理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这显然是不能嘛!
那么这帮人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试探这个已经步入暮年的皇帝,是否还像以往一样英明!
很显然,朱元璋还是那个朱元璋。
在听到这个回答后,立刻大怒,斥责本次科举的主考为蓝玉案余党!
尤其是挖出主考官十多年前为胡惟庸鸣冤的黑历史,认定他为“反贼”。
于是发配的发配凌迟的凌迟。
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因在复核试卷后列出的名单上有北方士子而免罪。
当年6月,朱元璋重新举行了一场考试,这回他亲自策问,重新录取北方士子61人,而南方士子无一人上榜。
此事才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