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寝关灯后,夜谈直播万界 > 第26章 南北榜案是蓝玉案的余波

第26章 南北榜案是蓝玉案的余波

    “放肆!后世的文人怎么可以娇惯成这样!简直是无法无天!”

    隋文帝杨坚有些气愤了。

    他创立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打击世家,可没想到这些文人竟然也是这副德性。

    那他举办科举制度的意义在哪儿?

    ……

    “后世之人诬陷我们啊!我们大宋文官才不是什么软脚虾!”

    韩琦、苏轼、范仲淹等人纷纷在天幕上留言起来。

    毕竟他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才让宋朝以不足汉唐的疆域,发展出了远超汉唐的经济。

    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其实也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所以后世之人将他们大宋的文官称为软脚虾,不是污蔑是什么?

    ……

    “科举制又是什么制度?是后世遴选官员的制度吗?”

    秦皇汉武看着天幕上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时之间心里痒痒的,有意想要让后世向他们科普科普,这科举制度,到底是什么制度?

    可惜的是,现在的还是明朝的主场,他们还得等上一等。

    ……

    404宿舍内。

    陈文听完胖子的诉说,顿时感到不解。

    “可是我看网上对着南北榜案的说法,却是一致的将枪口对向朱元璋啊?

    他们说当时的主考官刘三吾是一位真正的正人君子。

    朱元璋派张信他们重新阅卷的时候,北方的考生也确实是因为文理不佳,而且文章中有犯忌讳的字词,所以他们才秉公不录用那些北方的学子。”

    “好!那么好!”胖子听到他反驳了,顿时起了兴致。

    “这个南北榜案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这些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

    而是要看政治影响!

    就算你张信说的是真的,北方的学生水平不够,那为什么要在朱元璋都下令补录一些北方考生后,仍然坚持己见?”

    陈文有些犹豫了,带着一些不确定的语气说道:“因为,因为张信不懂变通,坚持真理,是一个儒家定义的正人君子。”

    “他当然可以做君子!可是他也是大明朝的官!”

    胖子给他下了结论。

    “朱元璋是下旨让他补录北方考生,而不是提出意见!

    下旨而不从,视为抗命!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抗命等同于谋反!

    要知道他手底下那两位一起审卷子的戴彝、尹昌隆就是因为遵从了旨意,在复核后增添了一些北方考生,所以才免受处罚。

    他作为一位翰林院侍读学士,难道官场经验还不如他手底下这两位小官吗?”

    陈文被驳的有些哑口无言,却仍然拿着手机据理力争。

    “可是这个张信所做的官也不过是一个翰林院的官,对于这些专门研究学问而不研究官场的人,做出这种事情来也不足为奇吧?”

    “不研究官场?”

    胖子摇了摇头。

    “不研究官场和政治,那么他们怎么会发现北方考生文章中犯忌讳的地方?

    而且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他这种翰林院的官,难道就没有被朝堂之上的文官所利用的价值了吗?

    有!

    不仅有,还很大!

    特别是等他成了科举考场上的审卷人后!”

    胖子的话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因为陈文和瘦子他们都知道,坐在这个位置的人能够利用这项权力做什么样的事。

    无非就是卡住遴选官员这个口子,让未来几十年的朝堂,成为哪一个派系的一言堂罢了。

    而且这个案子好巧不巧,就是发生在朱元璋生命的最后一年里。

    所以很难不让人怀疑南北榜的动机。

    ……

    “刘三吾?那个静江路副提举?我记得他确实是一位古板固执的儒学老学究。

    他能做出这等事,倒也算是正常。”

    朱元璋摸着胡子,想要夷别人三族的心情顿时消散了一半,忽儿,他又气汹汹的说道:

    “就算刘三吴是清白的,那他张信也不应该抗旨!

    我大明好不容易收复了宋朝丢掉的北方,正是重新笼络北方民心的时候,你个张信不但不自知,反而想要加剧南北割裂的局面,这是朕所不能允许的!”

    这段话朱元璋只是在私底下骂了骂,并没有把它发到天幕上去。

    毕竟现在他还活得好好的,距离他大限的洪武31年,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南北榜案还没有发生,日后注意着点,不让刘三吾和张信去监考就行了。

    ……

    404宿舍内。

    陈文对胖子的这套理论还是不太认可。

    “胖子,你为什么老是跟这明朝的文官过不去呢?

    南北榜案如果真的有文官集团在背后做推手的话,为什么朱元璋不揪出来?”

    “因为朱元璋他知道把张信斩首弃市已经是最胡搅蛮缠的做法了。

    而这南北榜案,其实只是蓝玉案的余波而已。

    也就是说,其实洪武30年的南北榜案,其实是因为他洪武25年,为了保证皇位的传承所策划的蓝玉案引起的。

    他不快一些将后续的余波平息下来,难不成真的要让大明南北分裂?

    而我所说的大明文官集团,确实是存在的。

    只不过他们在洪武朝,隐藏的很好而已。

    而刚才我们所讨论的南北榜案中的那位主考官:刘三吾,就是这背后的文官集团存在的证据!”

    ……

    “什么?!”

    “这南北榜案的剧情居然还有反转?!”

    “没想到在南北榜案中,看似最刚正不阿的刘三吾,才是隐藏的最深的高手!”

    历朝历代,众人没想到,这胖子居然还能从历史的脉络中,将南北榜案解说出花来!

    “呱!胖子你快说啊!寡人等不及要看这帮老六是怎么玩的了!”

    “咦?蓝玉案是不是刚才他们所说的明初大案中的一案?”

    “楼上的兄台记性不错啊!本来我还以为那四个大案就属胡惟庸案影响了大明的走向。

    没想到他们居然从胡惟庸案讲到了文官集团,又从文官集团,讲到了洪武末年的南北榜案。

    现在,还是以文官集团的视角,又把话题拐回来了明初四大案上!

    当真是精彩至极呀!”

    “精彩个鸡毛!

    难不成后世之人将明朝的历史和结症都分析完之后,还要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到我的头上吗!!!(朱元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