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得缓缓。”
“是啊,我也得缓一缓了,谁能想得到,这洪武皇帝在晚年居然显得这么凄凉。”
“起于微末,上位之后没有对不起百姓,虽说杀孽过重,可是屠刀大部分都指向了官员,是一个贤君,明君!”
“是汉人被外族颠覆了王朝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汉人王朝!只此一项功绩就足够被所有汉人永远铭记了!”
“而且他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直到现在还被人沿用。”
“他对经济领域做出的改革也是不容小觑的,为今天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相当多的材料。”
“家庭也算美满,就是他亲近的人死的太早了。”
“是啊,一想到他最后传位给了朱允炆就更加替他感到不值了。”
……
“朱老弟,你过得好苦啊,悲惨程度甚至能够比得过寡人!(嬴政)”
“可惜了,后世之人对洪武朝代那一套民生福利制度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不然朕也想试一试这套制度能否结合黄老之术,助我大汉快速恢复活力。”
“等等!刚才那个胖子说我宋朝亡了是怎么回事?还有我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又有什么不妥?为什么他们都骂是因为我们宋朝的文官,所以才导致了大明的灭亡?(赵匡胤)”
“洪武皇帝的一生,看起来小人颇多啊。(李淳风)”
“小人多,贵人也多,往往能逢凶化吉。(袁天罡)”
“义务教育又是什么?难不成在洪武朝,每个百姓都能读书?(李世民)”
“刚才那个胖子所提的那首诗,最后一句“未料儒生把手伸”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大明王朝的灭亡,夫子我也有一份责任?(孔丘)”
……
洪武朝。
“最后传位给了孙子朱允炆吗?不过后世那个胖子说的靖难之役,又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老四他造反了?!”
没来由的,朱元璋一阵心慌。
“重八,不要着急,子孙自有子孙福,可不要因为子孙的事情,将你的身体气坏了。”
马皇后虽然偶尔会发点小脾气,可是在朱元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她永远不会缺席。
所以躲在宫里的马皇后在看完天幕上朱元璋晚年的事情之后,就立刻从里面走出来,来到朱元璋的身边,开始为他做起心理疏导来。
朱元璋握住她的手,没来由的,突然心里诞生出了一股勇气。
“妹子,你不用安慰咱,咱已经想明白了,未来已经改变,咱现在,已经堪比事后诸葛亮了!未来所发生的事情,一定不会降临在我的头上!”
“不过咱听后世之人的语气,似乎朱允炆这个皇帝做的也不怎么样。
所以咱也不会对他抱有太大的期待,咱就不信了,咱把他的期待降到最低,后世那个胖子,他还能气到我!”
……
404宿舍。
胖子看着瓶子里还剩一半的水,面露忧色。
这么讲下去不是法子啊,就算他的精神支撑得住,他的嗓子也支撑不住啊。
没有水润喉,就让他把明朝的历史讲完,他明天就要失声。
“不过好在事最多的洪武朝讲的差不多了,剩下明朝的历史,虽然也跌宕起伏,但却没有洪武朝这么复杂。”
看着通过讲明史,宿舍长那两个歪斜的眼睛已经恢复了正常,胖子苦笑一声,只能继续讲下去了。
毕竟谁让瘦子是他的师弟呢?
“话说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登基,年号建文!
朱元璋对他的期待,仅仅是让他好好治理好国家而已。
他希望朱允炆能做一位仁君,而不是像他这样,用武力征服这个国家。
因为他深知过犹不及,明朝也需要一位杀性不这么大的皇帝来中和一下恐怖的氛围。
而且这位仁君出现后,朝堂百官想来是会将他与朱元璋做对比,若是发现朝堂的氛围宽松了,那么这些臣子在经历过朱元璋的高压后,肯定会一边倒的感恩朱允炆。
这样一来,朱允炆的皇位,不就牢不可破了吗?
理想是很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
朱棣被假诏打回北平后过了6天,朱元璋彻底断气了。
当晚,朱元璋的尸体就进了棺材,7天后,直接下葬,而朱允炆顺利登基!
整个流程的时间非常快,快到其他藩王来不及反应。
快到违反了封建礼制!
前面我们说过,朱允炆的师傅都是大儒,可他们对这明显僭越的举动,居然没有留下任何反对的言论!
反正总之,朱允炆坐上了那个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位置!
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那就应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了。
既然朱元璋想让他做一个仁君,那他就效仿历史书上那些仁君的做法不就行了吗?
那么儒家里面最“仁”的君王是怎么做的呢?
那就是推行了井田制!
好!
那么我也推行!
当时那位天子又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呢?
以“礼”治国!
好!
我也来!
既然要施行“礼”,那么洪武朝这么严苛的律法,就不要实行了吧!
给我改!
仁君又是怎么选拔人才的呢?
不是用科举,而是用举荐!
什么?
方孝儒老师您那里有800多个品行不错的君子正愁找不到活干?
好!那就都来我大明王朝任官职吧!
什么?周朝是因为分封诸侯才被诸侯国灭亡的?
好!
我削藩!
哎哎哎,不对!
四叔,你拿刀干什么?!
朱允炆一系列改革之下,不仅啥也没干成,反而是被他四叔夺了位子。
这不能怪他,要怪只能怪那帮文官实在是太跳了。
朱元璋才刚死啊!
你们就急着不按照礼制,将这位杀你们杀的人头滚滚的君王给埋了。
然后就急不可耐的把南北榜案被黜落的刘三吾给接了回来。
这还不算完,明太祖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可是写过一本《皇明祖训》用来规训他之后的皇帝们。
而你朱允炆,刚一登基,就要按照文官们的要求,将《皇明祖训》一一违背!
我朱棣,只是按照我爹的要求,实行藩王保护大明的职责而已!
这又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