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人们看到赵孝成王突兀的把话题引导向天幕上,皆是一愣。
天幕上有什么吗?
怎么孝成王就这么断定能从天幕上得到启示?
于是他们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天幕上。
……
404宿舍。
瘦子说完白沟河一战后,宿舍长李宾翰再次说话了。
“那这白沟河之战,对大明朝的历史有什么重大影响吗?”
“有啊,此战结束后,靖难之役就进入了下一阶段——双方打的有来有回的阶段!
还有就是……我操我操舍长你说话了!”
瘦子这下子才反应过来刚才提问的人是谁,于是连忙高呼起来。
胖子和陈文被他一声惊呼吓醒了,这才发现宿舍长有了好转。
于是也连忙凑了上去,开始询问起他的身体状况来。
可是李宾翰神志还没有恢复,依旧只能愣愣的重复询问道:“还有呢?还有呢?还有呢?”
瘦子看见这一幕,心里顿时又急又气。
急的是因为,如果按照他们的进度,想要把明史讲完,那得需要花费几天几夜。
气是因为他气自己。
修了一身道术,但确实连宿舍长得了什么病都看不出来。
而且他竟然连锁都不会开!
害得他们只能白白的在这里讲明朝历史浪费时间!
但是陈文却不是这么想的。
他发觉讲明朝历史真的会有效果!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导致李宾翰变成这样的,肯定是鬼没错了!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或许科学界都会因此发生重大转变!
而且这个鬼看起来没有恶意,除了问一些历史之类的问题,还有把门锁上之外,没对我们三人造成什么重大影响。
我们顺从他的意愿回答明朝的历史之后,被附身的人的意识也会逐渐回归。
那我们是否可以做出如下推断:在我们给鬼达成心愿之后,鬼会不会给我们送一些礼物?
毕竟你们道家的人不是信奉阴阳平衡吗?
鬼附身的时候逼着我们讲述明史,那我们讲完明朝的历史,他总得留下一点赔偿吧。
不然天道怎么会放过他们呢?”
陈文不愧是一个爱看的人,他依靠他强大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推理能力,结合里的脑洞,瞬间就给这件事情下了定性。
于是他又迫不及待的开始讲述起来。
“靖难之役后面的战争虽然没有这么大规模了,但也精彩非常。
盛庸你还记得吧?
就是那个没守好李景隆大军的屁股的那一位将领。
其实他在白沟河之战后,也挫败过燕王朱棣的进攻。
燕王胜了白沟河之战后,追着李景隆一路跑到了济南。
而当时的盛庸,跟李景隆所跑的方向一样。
在济南城,他们背靠泰山,扛住了朱棣三个月的进攻。
因为害怕孤军深入,被人截了后方的补给线。
所以朱棣接到姚广孝的密信后,撤回了北平。
而盛庸他们,则跟在朱棣的后面,把德州、沧州、真定府一一收回,以三角形口袋的姿态,围住了朱棣起义的地盘。
朱棣为了不被围困,于是诈称攻打辽东。
大军出行了几日之后,突然拨马掉头,再次南下!
但是这次南下,他的目标是解除对他们根据地的包围。
所以他率先攻打了地形比较不利的沧州。
(沧州近海,不像德州和真定府,被打了之后会有四方援兵来援。)
沧州守军当时以为朱棣去打辽东了,所以防备比较松弛。
但是依托坚城,他们仍然守住了第一波进攻。
可是朱棣突然派人绕过沧州,转而进攻临清、馆陶、汶上这些沧州的补给线。
打仗打的是后勤,是补给。
这人吃马嚼的不能不保证。
于是沧州当时的盛庸部队,没辙了,只好出城南下,在东昌扎营。
朱棣一看,嘿嘿~敌人又出来跟我打野战了,这波优势在我!
于是他派人指挥部队正面跟他们作战,自己则带领骑兵,
绕后,偷他屁股!
可惜当时的盛庸军队里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和毒弩,正面进攻的部队被这些武器打的七零八落,没有形成很好的牵制。
于是等到朱棣绕到盛庸大军的左边的时候,盛庸已经将阵型调整过来,让左边的盾牌手排列好阵型,形成了一堵坚不可摧的盾墙。
朱棣看见左翼已经攻不进去,于是再绕,找到了盛庸的中军,一股脑的杀了进去!
盛庸趁着人数优势,将中军打开一个缺口,让朱棣直接闯了进来。
等到朱棣闯进来之后,命令官兵们调转方向,把缺口堵上,然后用重兵围住了这支深入中军的骑兵。
陷入军阵的骑兵跑不起来,再加上火器的威力,朱棣一时间损失惨重,甚至有被活捉的风险。
但好在他忠心耿耿的部下,朱能带着番骑过来救援。
朱棣抓住了这个机会,带着深陷包围的骑兵杀了出去。
只是可惜,在这一战中,他的大将张玉被火器所伤,死在了这场战役当中。
失去了部分精锐的朱棣,只能躲回北平。
前方的战报传回到了建文帝朱允炆那里,差点没把他给高兴坏了。
朱允炆甚至为这件事祭庙告祖!
只是可惜,由于李景隆那一战败的太狠,建文帝的军队没有能力杀去北平扩大战果。
于是又让朱棣休养了一段时间。
朱棣是一个很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起兵造反的根据地太小,长期作战的话是耗不过拥有庞大国土面积的朱允炆的。
所以还是得南下!
速战速决的南下!
可是盛庸死死的拦住了他南下的道路。
这根钉子不除,他的南下之路就无从说起。
不过好在朱棣虽然是一个皇子,但是从懂事的时候,就一直在带兵打仗,所以他在被盛庸打回到北平后,就立刻想到了击溃盛庸的法子。
首先维持住将守军拖出城来野战的法子,然后就要去解决掉令人厌烦的盾阵!
毕竟当时大明朝的火器装填缓慢,对上骑兵的优势并不太大。
盛庸之前能获胜,还是依靠了那些大盾牌。
所以在北平休整的这几个月里,他派人制作了一种带有倒钩的长矛。
这种长矛很重很锋利,可以轻松的击穿明军的大盾牌。
这些长矛扎穿盾牌后,因为他们带有倒钩,所以很难从盾牌上面拔出来。
而且又重,只要扎上两三根,那么重心就会发生改变,手握大盾的人就很难维持住。
那么盾阵,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攻自破了!
有了这种利器,朱棣决定再次南下,好好的去找盛庸的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