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寝关灯后,夜谈直播万界 > 第58章 叫门天子?

第58章 叫门天子?

    “此子算的好快!有没有人能告诉朕,他所算的对不对?”

    朱元璋将弹幕发了出去,期待历朝历代的人们能出一个擅长计算的精算师,并且解答他的问题。

    很快,一位叫做祖冲之的人就从天幕上回答了他。

    “那位叫做陈文的学生算的没错,不过我没有亲眼到鸡鸣山去看看,无法确认那个地形是否真的只能通过两人。”

    “那里确实只能通过两个人,我带人走过,而且土木堡,距离北平,确实只有100多里。(朱瞻基)”

    “完了完了,为什么历史还能被篡改的啊!那咱花了这么多钱,岂不是打了水漂了?(朱元璋)”

    “不不不,父皇,你看后世之人已经在竭尽全力的搜索资料了。

    起码他们真的是对得起你付出的钱,不然他们就会直接喊朱祁镇他为大明战神了!

    现在能让他们忙一会儿,就算没有真正的把历史的真相复原出来,那咱们也能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大概和问题所在。(明成祖:朱棣)”

    “倒是我急了。”

    本就经历过崇祯给他科普过“扫堂腿和烤猪肉”这个野史的朱元璋,耐受性到底还是生出来了一点。

    只是他在害怕,害怕从朱祁镇过后,大明的历史都会被篡改过。

    不过后世之人对研究历史的态度是没法说的。

    在他们的口中,事物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那些和大明对抗的力量,什么时候起了苗头,什么时候迎来了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到了鼎盛,又做了什么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所以总体来说,钱花的还是不亏!

    ……

    404宿舍。

    胖子一锤定音!

    “当时的朱祁镇,有可能是出去查账的!

    而且朱祁镇的真实形象,可能并不是《明实录》里那个傻白甜。

    至于证据,可以从康熙三十一年重修的《皇明玉牒》中可以找到。

    《皇明玉牒》记载:明英宗朱祁镇8岁继位,由太皇太后和内阁三杨把持朝政。

    7年后,太皇太后去世,明英宗亲政,以强硬手腕夺回内阁的权利。

    正统14年朱祁镇22岁,北部边境军备废弛,朱祁镇让太监王振查边境情况,王振宇内阁暗通,诓骗朱祁镇。

    朱祁镇带领禁卫3100人和京卫2500人亲自巡边。

    然后到了宣府,被宣府兵偷袭,朱祁镇只带了三个人逃走。

    路上遇到来大明进贡的瓦剌也先。

    而也先当时只带了2000人,而不是其他历史记载里的2万人!

    瓦剌也先见到朱祁镇后立即行了大礼。

    行完大礼后,也先询问事情的缘由,在了解到缘由之后。

    也先带着朱祁镇入宣府叫门,宣府总兵杨洪却闭门不见!

    由此可见,瓦剌也先是真的想要把朱祁镇给送回去,而不是威胁攻打。

    这个时候,朱祁镇这才发觉自己是被内阁给算计了,所以就跟着也先回到了瓦剌。

    这一路上,也先好酒好肉伺候着,甚至也先还想将自己的妹妹送给她,但是被朱祁镇给婉拒了。

    但是这件事,在其他的明朝史书中,却完全不一样。

    在其他的明史记载中,明英宗朱祁镇是被俘虏的,然后像个货物一样被他们瓦剌商量着要怎么用。

    乃公提议杀了他,为大元报仇。

    伯颜帖木儿竟然可笑的认为,他能从乱军之中毫发无伤,是有天佑,所以不应该杀。

    也先也认为不应该杀,而是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奇货可居的货物,可以在进攻北平的时候用他来当挡箭牌。

    他们也真这样做了,带着朱祁镇去宣府城南叫门,要求杨洪迎驾,被守军拒绝。

    过了几日后,朱祁镇又被运至大同,继续叫门。

    大同的守将郭登依旧拒绝了。

    在这期间,大同的守将还派人接触过朱祁镇,商讨派五个夜不收把他救回来。

    朱祁镇觉得成功的概率太小,这才跟着也先回了瓦剌。

    而北平这边,在得知消息之后,立了朱祁钰为新皇帝。

    并且在一个月后,在于谦的带领下,和重新南下,并且带着朱祁镇的瓦剌部队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

    可是关于北京保卫战,《皇明玉牒》却没有任何记载。

    不过上面却有于谦和朱祁钰的记载:

    于谦是权臣,掌管了皇帝的亲军,挟持了朱祁钰,所以当时的人称于谦和朱祁钰是二帝!

    并且于谦和宣府总兵杨洪是亲戚,那么这场土木堡之变,有可能是皇帝被利益集团所欺骗,出城查账时被人暗算了!”

    “利益集团?朱祁镇又冒犯什么利益集团了?难道说咱们找到隐藏在背后的那个利益集团,就能还原出真相了?”

    陈文来了兴趣,这种通过逻辑推理,慢慢寻找出历史真相的感觉,挺让他这个理科生上瘾的。

    “朱祁镇冒犯的利益集团可就多了。”

    胖子扣着手指给他算了起来。

    “首先是文官,也就是内阁里的那帮人。

    在明宣宗开始任用宦官之后,内阁就知道自己权力的上限在哪了。

    而且在失去太皇太后和“三杨”的威胁后,朱祁镇却更加喜欢使用王振这个宦官,这使内阁的权利更加受到限制,他们能不恼火吗?

    其次是江南的利益集团。

    朱祁镇在正统8年正式掌握权力后,他命人造船120艘,准备重下西洋。

    要知道下西洋,其实是一门很赚的生意。

    只不过赚到的钱和好处,都归皇家所有了而已。

    可是江南的利益集团,早就尝过海禁之后走私的巨大利益,要怎么肯放弃这块肥肉?

    然后就是大明的武勋。

    大明到达正统年后,已经很久没有打过大仗了。

    古代的军队不打仗的话很难暴富。

    人的欲望就像高山上的滚石,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而在朱祁镇的朝代里,有着大批永乐朝的老将。

    他们是见识过跟着永乐大帝四处征伐的辉煌日子的!

    那可真是一个从军的好时代,永远不用为了军功和赏赐发愁,只需要顺从永乐大帝的意志,打死那帮该死的敌人,就可以在回来的时候加官进爵,尽情的放纵自己!

    可是在明宣宗时期,一切都变了,他们伟大的大明帝国竟然要开始收缩进攻的触角了!

    大明不开拓和进攻了,他们这帮人又从哪里捞钱?

    要怎么才能回到以往那些声色犬马的日子?

    从大洋彼岸的军工复合体的所作所为,咱们就可以知道:

    一个是制造战争,一打打好几年,而且还要延绵不绝的那种战争!

    另一种就是:

    贪污,吃空饷,克扣下发卫所的粮饷,克扣下发的装备,向敌国私贩军火,广收活不下去的卫所士兵为军奴……

    据记载,宣府杨洪就一直在往鞑靼瓦剌那个方向走私军火,并且还豢养了许多军奴。

    朱祁镇派人去查过他们的账,可是去一处,就火龙烧仓一处。

    朱祁镇想要以文制武,没想到却让背后站着江南利益集团的文官们,与这帮武将搭上了线……”

    ……

    ……

    ……

    一切皆为推测,大伙看个乐子就完了。

    ……

    越写越像川普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