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寝关灯后,夜谈直播万界 > 第59章 保险丝:杨洪!

第59章 保险丝:杨洪!

    “胖子,你这么一说,好像逻辑上是对的上来了。”瘦子摸着下巴说道。

    “而且大洋彼岸的老美给我们生动的演绎过,那些利益集团有多么不择手段。

    就比如那些去中亚查账的审计官,在天上飞着呢,就被打下来了。

    还有那个火车脱轨,导致危险品化学品泄漏。

    那帮前去调查的环境专家,也一样全部身亡了。

    所以如果杨洪真的有在偷偷的贩卖军火盔甲,那么他是有理由去劫杀这一只北平赶来的审计小队的。

    而朱祁镇之所以只准备了两三天,就是为了不惊动任何人,来个突击检查!

    可是谁也没想到朱祁镇藏在里面。

    于是大明朝就发生了叫门和天子瓦剌留学事件!”

    “说的没错,这杨洪我查了资料,他确实跟着明成祖北征过的,并且就是在那个时期,一路升官上来了。

    而且他这个人“不嗜杀戮,又好文学。”

    这就说明他这个人内地里其实是仰慕文官的,所以和文官勾搭起来也是有可能的。

    要是他真的有在偷偷给瓦剌那边贩卖盔甲和军火,那就必须有人在朝堂上替他打掩护。

    那么和士绅文官形成利益集团,是必然的事情!

    咱们不去讨论朱祁镇他带了多少人马;是被俘虏了,还是自己找到了也先的朝贡队伍。

    杨洪没有给朱祁镇开门这件事情,在这两部历史中都是有发生过的。

    杨洪有可能是害怕也先的部队进城后会拿下宣府。

    也有可能是害怕皇帝查清了他们偷偷给瓦剌人贩卖军火、并且偷袭查账队伍的事情。

    而且这个杨洪死的时间也很蹊跷,在景泰二年,也就是朱祁镇被也先送回北平后的第2年就去世了!

    在史书上,则是这么记载的,他“以盈满为惧,上疏乞休,代宗不允。其后因病返京,不久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那咱们来捋一捋时间线。

    1449年,8月,朱祁镇成为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

    1450年,8月,朱祁镇回到北平。

    1451年,杨洪上奏乞求退休,并于10月在北平去世。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杨洪在看到太上皇朱祁镇还能回来之后,害怕了,不敢再继续跟着利益集团干了。

    于是向当今的皇上上奏退休,祈求能够安稳着陆。

    可是朱祁钰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亦或者是他也是这个利益集团中的一环,所以婉拒了他。

    但是杨洪实在是害怕,故意得病跑了。

    而他背后的利益集团,一看到他已经这么不中用了,同时,也确实害怕未来他们贩卖武器军火的事东窗事发。

    所以就把杨洪这根保险丝给熔断了,让以后前来查探私宣府自贩卖军火这件事的人,查不到他们头上。

    于是,杨洪在回京后就病死了。”

    陈文一说完,宿舍内响起了响亮的鼓掌声。

    “陈文你解说的太漂亮了!

    杨洪作为一根保险丝,他足够老,也足够粗。

    在71岁的时候死了,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日后真的有人查到他向瓦剌人走私军火,查到他头上,也就算完了。

    而背后为他打掩护,提供盔甲军火的江南士绅集团、文官集团,则是可以安然度过此劫,仍然逍遥于世间!”

    胖子这边说完,历朝历代就炸锅了。

    “我操,精彩!”

    “无论是火龙烧仓,还是截杀审计人员,这确实是贪官污吏们常用的手段!以此来推断,逻辑确实闭环了!(包拯)”

    “呵呵,老朱家常用的以刀子治国的方略这下子出现纰漏了吧?(赵匡胤)”

    “朱元璋你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当然理所应当的认为刀子会听你的话。

    可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就是几代人过后,你还能保证刀子完全听你的话吗?

    刀,是会有自己想法的呀!

    你看看朱祁镇,如果后世之人的阴谋论真的成立的话,那他就是财、政、权都没有握在自己手里,那他成为叫门天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赵匡胤)”

    “无论怎么讲,在朱祁镇在位这个时间段,大明的军队,绝对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你们大明朝,要小心啊!(嬴政)”

    嬴政这边刚说完,天幕上就冒出来了长长的一串弹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英雄的丰功伟业,可是英雄在建功立业后,面对时间的流逝和增长的年岁,又有多少英雄能够维持本心呢?

    想来这杨洪年少跟着永乐大帝北征时,是何等的纯粹干净、少年意气?

    可惜建功立业、世间变幻之后,他敬佩的永乐大帝死了,永乐大帝的儿子也死了,就连永乐大帝的孙子,也死在了他的前面。

    直到正统年间,一个永乐大帝被稀释了几代的血脉坐在京城那个皇位上,老将对他的感情,是否还会带有对永乐的那一份敬畏?

    他是否会在夜里思考:以前永乐大帝在位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后世的人说的还是好啊,这人一旦开始了思考,就开始不忠诚了。

    于是贪污腐败,自然就会从中滋生。

    以至于发展到日后,为了遮掩这庞大的贪污数目,甚至敢截杀朝廷派来的纠察!

    可是谁能想到,当今圣上,就藏在这支队伍里呢。。。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开头,我是否应该动笔写下这个故事呢?(曹雪芹)”

    曹雪芹这边刚问完,朱元璋就立马跳了起来。

    “你不准编排我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你敢编排我大明朝的皇帝,咱就砍了你!(朱元璋)”

    “你是哪个朝代的家?朕的印象里怎么没有你这个人?(朱元璋)”

    “不才,小生清朝的。(曹雪芹)”

    “哇呀呀呀呀!就是因为有你们这帮人,所以才使历史扑朔迷离,你们清朝的文官不准乱改我明朝的历史!”

    朱元璋气的将案桌拍的砰砰作响!

    活在远古的太史季也在天幕上应和着:

    “说的对!史家据事直书,应当一字不改!你们这些后人,怎么能胡乱编撰呢?!”

    “就是!你看看太史家前赴后继才换来的史家地位,都被你们这些后人霍霍成什么样子了?!(朱元璋)”

    可是谁知哪怕前朝的人都这么责怪他了,曹雪芹依旧我行我素:

    “太史,我敬重你们家的骨气,但朝代不同,人的应对方式也应该不同,毕竟我曹雪芹,还是要吃饭的嘛。(曹雪芹)”

    这时乾隆朝的和珅终于又跳了出来:

    “曹雪芹,你是想死了不成?!(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