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9章 恭喜司令荣升一省督办。

第9章 恭喜司令荣升一省督办。

    翌日。

    孙传芳在大败北线奉军之后。

    调集五省联军主力,反扑南线奉军。

    奉军在老爷庙构筑了防御阵地,与直军展开激战。。 战斗刚开始,直军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体冲锋。

    奉军前沿部队在不动用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仅凭阵地上的轻重机枪火力,轻轻松松将直军的进攻给打退。 黄百韬亲临前线指挥。

    他以为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战斗力很厉害。

    可当战斗打响后才知道,五省联军的战斗力实属一般。

    无论是进攻队形,还是战术之间的配合,稀松拉胯,不值一提。 旋即。

    他命前沿部队坚守不出,等直军来进攻。

    直军一天之内发动二十多次冲锋,都被打退回去。 当天晚上。

    吴恒收到后方巡逻队的消息,称有大批直军正往奉军后方运动。 他冷冷一笑,孙传芳打仗,喜欢迂回侧击。

    但他却太自以为是了。

    以为迂回到奉军后方,截断他的退路,就能让奉军全线动摇? 殊不知。

    他正等着直军绕后侧击

    此战,吴恒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消09灭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有生力量。 而绕到奉军后方的直军,便是他要消灭的第一支直系军队。

    旋即。

    他把五十八旅周正康喊来。

    令周正康率五十八旅,星夜前往淮河南岸,消灭绕到奉军后方的直军。

    为了加强五十八旅的火力,他特意从新一旅调拨五百支冲锋枪,一百挺轻机枪,手榴弹两百箱。 “正康,此战要速战速决,不要怕浪费弹药,以消灭敌人为首要作战任务。”

    “此战若功成,我任命你为杭州警备司令,兼杭州军务公署会办。”

    吴恒知道大战之前,说什么都是虚的,他许以杭州警备司令之要职,周正康必誓死歼敌。 “请司令放下,卑职一定全歼直军这帮兔崽子。”

    周正康内心激动不已,杭州警备司令,这可是一个要职。 “去吧。”

    吴恒满意的点了下头。 隔日。

    奉军五十八旅在淮河南岸,与直军周凤岐麾下的一个旅激战。 直军武器装备不如五十八军,被五十八军火力压制着打。

    战斗打了四个小时,直军便顶不住了,开始溃退。

    五十八旅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淮河北岸。 老爷庙。

    直军在步兵冲锋无望的情况下,动用了野战山炮,对着奉军的阵地一通炮击。 直军的炮击结束后,步兵又一次发起冲锋。

    但阵地上的奉军火力网,并未削弱,反而增加些许。 是以,直军的又一波冲锋被打退回去。

    直军指挥官陈仪见奉军的火力太强,遂调来缴获的七八辆坦克开道,掩护步兵冲锋。

    但直军士兵不懂步坦协同作战,士兵一味躲在坦克后面,而坦克之间也没有战术协同。 奉军前线指挥官见直军出动坦克,遂请调重炮支援。

    重炮阵地调整诸元,填充炮弹。 一排大口径炮弹打出去之后。

    直军的几辆坦克就地被炸毁。

    毕竟这几辆坦克是他们从张总昌部队缴获的,全是一些轻型坦克,且性能老化,在大口径炮弹面前,就是一堆破铜 烂铁,起不到什么作用。

    直军的再一次冲锋,又被打退回去。

    这下,直军指挥官陈仪无计可施了,只得给孙传芳打电话汇报。

    孙传芳在电话中,劈头盖脸的把陈仪一通训斥。 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老爷庙阵地。

    陈仪满嘴的苦涩,本以为南线奉军是一块肥肉,谁知道,竟是一块硬骨头。 这两天的进攻,他伤亡了足足小两千人马。

    照这般打下去,他很快就会成为光杆司令。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手底下的兵马一旦损失殆尽,等待他的,便是黯然退场。 陈仪不想自己的家底,全部折在战场上,遂耍起了滑头。

    他命部队冲冲锋号,喊杀声一片。 但只派小股部队出击。

    且遇到奉军的反击之后,便立即撤退。

    在五省联军的人看来,陈仪所部在拼命进攻,实则他是在消极作战。

    而奉军前线指挥官黄百韬,看到直军消极避战,遂将此消息上报给吴恒。

    吴恒命令老爷庙的部队,坚守不出,以防御为主。 几十里外。

    一个江南鱼米水乡的村子中。

    吴恒设指挥部于此地,派工兵架设了电话线,前线的战况,全在他的掌握中。 就在刚才,五十八旅传回消息,他们已经击溃直军部队,正在打扫战场。

    这也就是说,孙传芳的迂回侧击战术,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奉军撕下一块肉。 旋即。

    吴恒将南线奉军与孙传芳激战蚌埠的消息,发电给张大帅。

    请张大帅命张总昌、李景林两部,休整之后,自徐州南下,与他再度夹击孙传芳。 电报发到安国军大元帅府。

    大帅看了吴恒的电报之后,一时下不定决心,召集众人前来议事。 会议室中。

    奉军老派的张作相。

    士官派的杨宇霆、姜登选。 陆大派的郭鬼子。

    以及京津两地的奉军高级将领。

    张大帅坐在首位,问道:107“吴恒在蚌埠地区与孙传芳激战,且消灭了孙传芳一个旅。” “他要张总昌、李景林部自徐州南下,再度夹击孙传芳。”

    “你们都说说,怎么回复?” 一时间。

    会议室中鸦雀无声。

    老派张作相见无人说话,率先发言:“大帅,张总昌、李景林为孙传芳所败,此番应让他二人戴罪立功,率部再度 南下,策应吴恒的南线奉军,夹击孙传芳。”

    士官派杨宇霆皱眉道:“大帅,刚收到消息,冯玉详有异动。” 闻言。

    张大帅的眉头紧皱。

    他最担心的就是倒戈将军冯玉详,此人毫无信义可言。

    若趁张总昌、李景林攻打孙传芳之际,冯玉详的西北国民军突袭山东、直隶,则后果不堪设想。

    “妈了个巴子,冯玉详大傻个子,一直盯着中原,我们但凡打个盹儿,他就能像狗一样嗅着味闻上来。”张大帅气恼 道。

    “大帅,以我之见,南方离我们太远,但直隶、山东近在咫尺,断不可失。”姜登选道。

    “某些人莫不是在南方败的太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我们三军团看着冯玉详,他岂敢有异动。”郭鬼子冷 嘲热讽道。

    闻言。

    杨宇霆和姜登选的老脸有些挂不住。

    PS 祭奠死去的未亡人。

    张大帅不禁有些犯愁。

    直隶、山东乃是奉军在北方的根基,断不容有失。 但吴恒在南方鏖战孙传芳,为奉军大大涨脸。

    奉军若是不派部队南下策应,不仅错过了歼灭孙传芳的机会,更是置吴恒于孤军的境地。 “茂宸认为当下应该如何行事?”。

    张大帅看了郭鬼子一眼,他虽不喜郭鬼子,却也知道,郭鬼子有真才实干。

    “职以为,当务之急,我们应派一支劲旅,迅速南下,与吴恒南北呼应,夹击孙传芳。” “冯玉详虽有异动,却有三军团十万大军盯着。”

    “此番吴恒在南方为奉军立下大功,若坐视他孤军鏖战孙传芳,以后列位与敌交战,谁还敢去支援?” 郭鬼子的话振聋发聩,十分有道理。

    但杨宇霆却提出更为妥当的策略。 “大帅,不如派人与孙传芳接触。”

    “当下,我奉军若是想击败他,亦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在于,南方的国民军已呈燎原之势,北洋各派系当团结一致,再这么打下去,江山恐怕就成了人家北伐军 的。”

    “孙传芳已是闽浙巡阅使,不如再把皖省给他,罢兵止戈,让他集三省军民之力,抗击北伐军。” 杨宇霆的话深得张大帅之心。

    孙传芳固然可恶,但毕竟是北洋政府的人。

    可北伐军就不一样,他们要推翻北洋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此为大敌。

    一时间。

    会议室又一次沉默。

    张大帅思虑再三,吴恒为奉军挣了面子,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派兵南下蚌埠,以策万全。

    杨宇霆说的也有道理,孙传芳只是小疾,北伐军才是大患,应派一人前往蚌埠与孙传芳会晤,劝他罢兵,抵抗北伐 军。

    冯玉详也得盯紧,不能给他任何缝隙可钻。 随即。

    张大帅命令,由张总昌所部派两个旅的兵力,由其部下第六军军长褚玉璞率领,自徐州南下,与南线奉军夹击孙传 芳,张总昌率主力精锐返回山东,防范西北国民军冯玉详。

    同时,派大元帅府的幕僚,南下说服孙传芳,令其休战止戈。

    当日傍晚。

    蚌埠前线。

    大帅府的电报交到吴恒手中。

    当他看到大帅派褚玉璞带两个旅从徐州南下。

    他差点儿爆粗口,张总昌所部向来是编制大,兵员少,两个旅最多只有五千人。

    大帅让褚玉璞带五千兵力与他南北夹击,纯属是乱弹琴。 就当下的战场实际情况来看。

    他麾下三个旅,只要部署得当,孙传芳也奈何不了他。 而且,他还可以寻找战机,歼灭孙传芳的有生力量。

    但要全歼孙传芳,短时间内是不行的。 翌日。

    奉直两军在老爷庙再度交战。

    直军还是老一套,阵势十足,消极避战。

    这可急坏了前线指挥官黄百韬,直军这般消极避战,不知要耗到何时去。

    而蚌埠的孙传芳,却接到了北平大元帅府的电报,已派专员南下,商议奉、直两军止戈一事。 此时的孙传芳,就内心而言,已经不想和奉军继续打了。

    因为直系老大吴佩孚派人来传话,他不会参与南方直系与奉系的战争。 说白了,吴佩孚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

    西北的冯玉详,再三表示,只要孙传芳进攻中原,他的西北国民军便会起兵策应。 但孙传芳知道冯玉详的为人,两面三刀,倒戈将军,他的话不可轻信。

    这样一来。

    孙传芳更不敢北上发展,亦不敢与奉系争雄。

    奉系就算丢了南方,可依然是天底下最大的军阀,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刚组建,人心不齐。 所以,张大帅派人来谈停战的事,正中孙传芳下怀。

    只要张大帅把东南五省的地盘给他,他也愿意停战休养。

    十月末。

    奉系与孙传芳达成协议。

    孙传芳任闽、浙、皖、赣四省巡阅使。

    至于江苏这块地盘,则由奉系军队驻扎。 对于这个结果,孙传芳也能接受。

    毕竟当下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奉军,而是北伐军。

    就在他和奉军在蚌埠大战期间,北伐军进攻赣、皖两地,且攻下了不少城镇。 他还得到消息,北伐军秘密派人到闽,意图策反他的下属。

    这让孙传芳恼怒不已,闽省是他的大本营,若让北伐军夺了去,他如何在东南各省立足。 同日。

    孙传芳通电全国,接受调停,直奉罢战。

    至此,打了二十多天的第三次直奉大战落幕。

    在这场大战中,孙传芳获益良多,不仅成了四省巡阅使,总督四省军务,还成了继吴佩孚之后,直系又一个大军 阀。

    在第三次直奉大战中崭露头角的吴恒,亦是受到了安国军政府的褒奖。 张大帅任命姜登选为江苏军务督办,吴恒为军务会办,暂代督办之职。

    安国军政府江苏境内的奉军,扩编为奉军第十军,吴恒任中将军长,所部下辖两个师,分别是三十六和三十七师。 也就是说,吴恒暂代江苏军务督办,部队改番号为奉系第十军。

    这个结果,令吴恒相当不满意。

    本来他与孙传芳部战于蚌埠,大帅只需派两三万人,与他前后夹击,孙传芳腹背受敌,必然大败。 届时,奉军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整个东南五省,实现南北一统。

    但大帅却因担心冯玉详和南方的北伐军,不仅与孙传芳握手言和,还把安徽之地给了孙传芳。 蚌埠。

    前线。

    吴恒在接到大帅电文之后,下令退兵。

    “恭喜司令荣升一省督办。”黄百韬贺道。 “你当大帅是真心让我当这个军务督办?”

    吴恒心里冷笑,大帅让他当代理军务督办,其实也是不得已。

    这次直奉大战,杨宇霆、姜登选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张总昌和李景林也一样,被孙传芳打的狼狈北逃使。 唯有他高歌猛进,连续歼灭直军,收复大半个江苏。

    此等挽大厦于既倒的功劳,若不褒奖一番,以后谁还敢给奉军卖命。 但大帅又不相信他,所以才让姜登选为军务督办,他代理军务督办。

    意思就是说,如果他干的不行,姜登选这个军务督办,随时都会南下接替他。 不过,话说回来。

    吴恒还真看不上江苏军务督办这个头衔。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东北的白山黑水。

    十一月初。

    吴恒率奉军返还金陵。

    前往金陵军务督办公署理事。

    他将麾下奉军改编为第十师,下辖两个师,两个独立旅。 三十六师下辖:五十七旅,五十八旅,新军第四旅。

    师长由他兼任,副师长梁初衷、参谋长程远山。。

    三十六师驻守苏北,泰州、宿迁、淮安、南通等地。

    其中,五十七旅梁初衷所部,调任金陵驻防,梁初衷任金陵警备司令,五十八旅周正康部驻南通,任苏北警备司 令……

    三十七师下辖:新军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 师长黄百韬,副师长李海青,参谋长刘三炮。

    三十七师驻苏南,新军第一旅驻上塗、新军第二旅驻苏州,新军第三旅驻镇江、无锡。 第十军下辖两师六旅,总计兵力三万八千多人。

    其中,新军第三旅刚完成训练,未上过战场。

    新军第四旅是原来奉系军队与直军俘虏组建,人员参次不齐。

    其余四个旅,皆跟着吴恒参加过第三次直奉大战。 除了这六个旅。

    吴恒着手组建两个独立旅。

    士兵由蚌埠战场的青壮年俘虏、1以及民间的青壮年混编而成。 至于武器,只能先用缴获来的枪支弹药。

    这段时间,他忙着和直军作战,耽搁了娶姨太太。 没有姨太太进门,便没有大洋和军械。

    他在忙活完军事之后,又把眼睛放在了姨太太的人选上。

    金陵可是六朝古都,人文荟萃,尤其是秦淮河畔,花船千艘,文人骚客络绎不绝。 所以,他想在金陵城找一名大家闺秀,娶回家当姨太太。

    “督军,孙传芳打来电话,让我们放了陈调元。”黄百韬前来汇报。

    “放了陈调元?”

    吴恒冷笑道:“他孙传芳是闽、浙、赣、皖四省巡阅使,无权过问江苏之事。” “告诉他,我不是他的下属,他少来这一套,想要陈调元,拿大洋来换。”

    “是。”

    黄百韬道:“我们的地盘与孙传芳邻近,日后要多提防于他。” “杨宇霆的前车之鉴,便是最好的例子。”

    吴恒不知可否的一笑。

    孙传芳现在应该没有心思进攻江苏。 北伐军已经把战火烧到了他的地盘上。

    他若不想坐以待毙,只能与北伐军激战于东南。 “孙传芳暂时被北伐军拖着,无力再图金陵。” “我现在担心的是北方。”

    吴恒暗暗皱眉,按时间推算,第三次直奉大战结束后,冯玉详为了再度入主京津地区,挑唆郭鬼子反奉,也正是这 场战争,令奉系元气大伤,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

    昨日大帅府电报。

    张大帅带着大元帅府各机构人员,与张作相等人,返回了奉天。 理由是提前回奉天,准备过年。

    实则是大帅听到了一些风声,担心在关内遭遇不测。

    京津地区的军务,交给了张汉卿、郭鬼子、李景林负责。

    张汉卿这段日子忙着建葫芦岛,收编渤海舰队,第三军团的一应事情,全部交由郭鬼子处理。 也就是说,京津地区的真正掌权者是郭鬼子和李景林。

    “您的意思是,北方有变?”黄百韬不解的问道。 “此事暂且不提。”

    吴恒摇了摇头,道:“当下,我们仍要抓紧训练部队,手里有枪,心中不慌。” 他和黄百韬就军队之事,谈论了大半天。

    翌日。

    一名不速之客来到金陵军务督办公署。 此人正是陈调元的千金,陈明珠。

    她这些天忙着变卖各地的产业,所获美金、英镑全部折兑成大洋,共计五十八万现洋。 此番,她收听北洋政府的广播,得知吴恒出任金陵军务会办,代理督办。

    便携五十万大洋的存票。 匆匆赶来金陵,谒见吴恒。

    督办公署。 大厅。

    吴恒一身北洋政府陆军中将服,英姿挺拔,气度不凡,神情中已有一丝上位者的威严。

    他坐于督办的椅子上,眼神在陈明珠婀娜曼妙的娇躯扫量,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今天的陈明珠,打扮的十分精致,仍是旗袍高跟,把她丰翘饱满的身材,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张浑然天成的脸蛋儿,微微施了一点儿粉黛。 一双媚意盎然的眸子,如春水汪洋一般。

    姿容明艳。 媚态毕露。 “陈小姐。”

    吴恒嘴角划过一抹戏谑的笑容:“不知你可凑齐了五十万大洋?” “幸不辱命。”

    陈明珠从包里拿出一张五十万大洋的存票,媚笑道:“五十万大洋,分文不少。” 吴恒接过五十万大洋的存票,直接揣进兜里。

    旋即,他的目光极富侵略,从陈明珠的娇躯缓缓扫过。

    后者被他这股侵略性的眼神扫过,娇躯微颤,顺带着连出气声都小了许多。 “陈小姐,本来我们说好的是五十万大洋。”

    “但我现在又改变主意了,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若是陈小姐能答应吴某最后的条件,明天陈调元就能被放出去。”

    吴恒言毕之后,无视陈明珠的表情,继续道:“张大帅和杨参谋长,对陈调元可谓恨之入骨,尤其是杨参谋长,恨 不得把陈调元剥皮抽筋,挫骨扬灰。”

    “若是我把陈调元交给大帅,他必死无疑。”

    闻言。

    陈明珠美眸涌过一丝惊骇。

    她怎么也没想到,吴恒竟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 “督军,五十万大洋已如约奉至,您怎能?”

    陈明珠想说他怎么能出尔反尔,话到嘴边,又住口不严。

    民国北洋时期,一省军务督办,又称督军,依下是会办、帮办。 吴恒现已会办之职,代理督办,称督军亦可。

    “陈小姐想说吴某出尔反尔,不讲信用?”

    吴恒冷笑道:“陈调元这些年没少搜刮民财,区区五十万大洋,就想买他一条命,未免太过便宜了。”

    陈明珠心中着急,忙道:“督军明鉴,这已是陈家七成产业变卖所得,剩下的产业,皆由家中兄长做主。” “谁说我要钱了?”

    吴恒扫量着她丰满婀娜的娇躯,笑道:“吴某要陈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