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九日。
冯玉详通电全国,大意是为止兵戈,休养生息,他决定下野。 此通电一出。
吴恒尚在犹豫当中,奉天大帅府发来电报,命他就此罢兵,切勿再追。 同时。
河南的吴佩孚也命令直系军队停止作战。 此战。
吴恒用了短短一个礼拜,拿下直隶大部分地区,收拢西北军降兵两万有余,缴获颇少,全是一些老掉牙的货。 不过,周正康师倒是缴了西北军骑兵旅的械,得战马三千多匹,马刀四千多把。
旋即。
他给奉天大帅府发电报,大意是他已拿下直隶地区,请即派员来接收。 当然,这并不是他真正的意思。
他麾下六万多人,不到十天时间,伤亡六七千人。
如此大代价的伤亡,才拿下直隶地区,他怎会轻而易举交出去。
不过,以张大帅的人情世故,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的。
毕竟他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替奉系出生入死,转战千里,挽大厦于既倒,战功赫赫。 若是大帅不给他点儿地盘,怕是难以服众。
电报发出去之后。
吴恒着手再次整编军队。
他将此次俘虏的西北军士兵,与原来的奉系第三军团士兵混编,新组建了一个步兵师,番号为奉军直隶地区独立第 四师。
师长由程远山担任,参谋长高士括。
骑兵旅再次扩编为骑兵师,下辖三个骑兵旅,每个骑兵旅配两千四百匹战马。 他将麾下四个师,分别驻扎于平津各要害地区。
独立第一师,驻扎保定,南防吴佩孚,西防西北国民军。 独立第二师,驻扎廊坊至天津,负责拱卫津门要塞。
独立第三师,驻扎北平西苑、香山、煤山等地。 独立第四师,驻扎秦皇岛、唐山等地。
骑兵师三个旅,分别驻山海关、北平、天津。
重炮旅,所部三个团,随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行动。 同时。
他从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挑选了六百名作战勇猛的老兵,组建他的卫队营。 营长以作战勇猛的东北军军官王承业担任。
王承业,参加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在战场上是难得的猛将。
早年干过绺子,后来被招安,在地方上干警备队长,后来整军经武,调张作相手底下任小军官。 郭松龄反奉的时候,他的部队被打散,被吴恒收编。
吴恒观察过此人,胆大心细,有一手好枪法,还有一身硬功夫,为人甚是忠义,颇得下面士兵的爱戴。 卫队营的框架搭起来之后。
吴恒开始整军。
这两月,他手底下的部队,扩编太快,从北上时的两万人枪,扩编到八万人枪,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他希望手底下的军队,单个拉出去,都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雄师,而不是参次不齐的乌合之众。
为此。
他电令黄百韬,从南方征调一百多名外籍军事教员,以及从军中抽调保定军校毕业的军官,还有留日派军官。 把他们集中起来,打乱顺序,每十人编为一个军事教官组,下放十二个步兵旅,训练部队,严肃军纪。
他给教官组定了三个月的教学期限,三个月后,他将亲自前往各旅查阅。 届时,教学不合格的教官小组,全部辞退,旅长、团长降级使用。
当然,教学优秀的教官小组,不仅赏大洋,还会安排重要的职位。 当然,外籍教官不在此列。
在吴恒看来,打胜仗要具备两个因素,第一,指挥官具有良好的作战指挥造诣,士兵要有冲锋陷阵勇猛顽强的精 神,第二,装备要精良,火力要猛。
………… ·……
他不缺精良的武器,但他缺具有作战指挥造诣的指挥官。
虽说奉军中不缺东北陆军讲武堂、保定军校毕业的军官,但大部分人都是庸碌之辈,真正能指挥大型战役的将领, 少之又少。
就他现在麾下的四个师长,指挥才能都一般,全靠先进的武器,以及强大的火力,才能在战场上扬名立万。 若是失去了先进的武器,他们的部队跟奉军的普通军队,战斗力应该是不相上下。
所以,他在战争停止的第一时间,整军教学。 当然,派教官组下部队去整训,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他要把保定军校、东洋士官学校、西点军校、以及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全部聚在一起,办一个 军事学校,专门培养中下层指挥官。
同时。
他还准备创办炮兵学校、装甲兵学习,多培养一些炮兵和装甲兵人才,为军队积蓄实力。 一月十五日。
奉天来电。
任命吴恒为直隶巡阅使,兼直隶军务督办,并授他为陆军上将,加封镇威将军。 有了巡阅使这个身份,直隶的军政大权将集中在他一个人的手中。
奉天、北平、天津、金陵、上塗、汉口等各大城市,报纸上纷纷刊登了吴恒晋升陆军上将的报道。 一时间。
吴恒骁勇善战的大名,名动全国,风头一时无两。
毕竟二十一岁的陆军上将,在整个北洋系军阀中,从未有过。
哪怕是张汉卿,也是在二次直接奉战役之后,接任杨宇霆的奉军参谋总长,才挂上陆军上将军衔。 用民间的话来说,吴恒这叫少年成名,意气风发。
可作为当事人的吴恒,压根儿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他依然在忙着直隶的军务。 甚至,外界的那点儿讨论声,他连听都懒得去听。
要知道。
他现在不仅是直隶军务长官,更是直隶的政务长官,军政一把抓,对他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好在直隶不缺人才,政务系统勉强能运转,军务这块儿也能运转过来。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便是南方的北伐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