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39章 全国各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第39章 全国各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至于海军,目前他无能为力,等过段时间再想办法。

    当下,他的头等大事就是练兵,消化现有地盘,除暴安良,剿灭辖区匪患,扫除盘踞在当地的恶霸和帮会势力,整 肃辖区内的军纪、警纪,同时,查办贪腐,整顿吏治。

    二月初。

    直系吴佩孚自河南北上。

    他北上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震动。

    早先就有传闻,奉系与直系勾勾搭搭,似乎在密谋什么。 此番吴佩孚大张旗鼓的北上,更是坐实了外界传闻。

    一时间。

    全国各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毕竟奉、直两系的领袖人物尿到了一个壶里,这对南方的北伐军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当然,最紧张的属冯玉详的西北国民军。

    之前西北国民军在直隶与奉、直大战,不仅得罪了奉系,也得罪了直系吴佩孚。

    此番若奉直再度联手进攻西北国民军,而冯玉详下野出国考察,部队群龙无首,如何是好。 南方的北伐军称吴佩孚北上,乃是奉直合流,为此,北伐军方面派出专人北上暗杀吴佩孚。

    奉系方面则是全力保护吴佩孚的安全,毕竟吴佩孚此次北上,乃是为了与奉系组成奉直同盟,并拥护奉系张大帅以 军政府大元帅的身份执政。

    而保护吴佩孚的事,则落到了吴恒身上,毕竟他是直隶督军,平津地区的军警大权掌握在他手中。 吴恒当即安排下去,以督军公署侦缉处为主,派出大批军警,保护吴佩孚的安全。

    二月初四。 天气,阴。 中午时分。

    吴佩孚在天津码头下船。

    吴恒带着一帮下属亲自前去迎接,毕竟吴佩孚是直系大佬,又是名动世界的军事家,迎接一下也是应当的。、 码头。

    吴佩孚身形高瘦,穿着一身唐装,五十岁左右,蓄着八撇胡,面容似文士一般,有着儒雅的气质。 他们一行人刚下船

    吴恒就带着公署的部下迎上去。

    “玉帅一路舟楫劳顿,雨帅特命我在津门饭店准备酒宴,为玉帅接风洗尘。”

    吴恒表现的不卑不亢,此时的吴佩孚,虽然顶着直系大佬的名头,但他能控制得地盘,也就河南和湖北两地,与巅 峰时期相比,已然落寞。

    东南的孙传芳占据四省之后,已经隐隐瞧不起他这个昔日老大哥。

    而川蜀的各路军阀,对他更是阳奉阴违,也就杨森对他还算忠心耿耿。 “雨亭有心了。”

    吴佩孚抬头看了吴恒一眼,见他二十郎当岁的年纪,肩上扛着上将军衔,英武不凡,顿时知道他是谁了。

    毕竟吴恒也算盘踞一方的‘诸侯’ 而且,他的崛起史过于传奇。

    短短几个月,从南到北,参与了第三次直奉大战。 又参与了郭鬼子倒奉战役。

    还和冯玉详的西北国民军打了几丈。

    全据江苏与直隶两地,成为奉系中实力最强的‘诸侯’。 上次奉、直两系夹击冯玉详的西北国民军。

    吴佩孚研究过吴恒的作战部署,其排兵布阵之法,颇为讲究,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进攻的时候一往无前,防御的时 候则呈三角同盟,互为犄角。

    当时,吴佩孚还夸赞吴恒的用兵之能,不在他之下。

    要知道,吴佩孚可是世界公认的军事家,他的指挥造诣非同一般。

    第一次直奉大战,他靠着高超的指挥艺术,几天之内,便把奉军打的元气大伤,逼的张大帅不得不施行东北自治。

    第二次直奉大战,直系惨败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指挥无方,而是冯玉详临阵倒戈,囚禁直系老大曹锟,切断他的 后路及粮草物资运输,使得惨败他于山海关下。

    虽然二次直奉大战,直系惨败,但没有人怀疑他的指挥才能。

    毕竟大家都看的出来,若不是冯玉详在背后阴了他一把,直奉大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你是吴子兴?”

    吴佩孚盯着吴恒仔细看了一会儿,目光中难掩欣赏。 他在吴恒这般年龄的时候,还是清末的小兵。

    而吴恒在这个年龄,已名动全国,成为坐拥两省的‘封疆大吏’。 “正是后学末进。”吴恒笑着点了点头。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虎父无犬子。”

    “当年第一次直奉大战,我与你父吴俊升鏖战山海关。” “一转眼,几年过去,如今你的名头,胜过乃父。”

    吴佩孚一边审视着吴恒,一边微微点头笑道。。 “玉帅缪赞,愧不敢当。”

    吴恒谦逊了一句,道:“玉帅,车驾已备好,请上车。” “甚好。”

    吴佩孚笑着率领随行人员,前往停靠在码头边上的车子。 津门饭店。

    这里主要招待各国政要,以及平津地区的达官显贵。

    今日,吴恒大手一挥,将整座津门饭店全包下,用来招待吴佩孚一行人。

    张大帅特地从北平打来电话,叫他不仅要保护好吴佩孚,还要招待好吴佩孚,不要怕花钱,有大帅府拨款。

    有大帅这句话,吴恒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把津门饭店包下来,并请了天津有名的京剧团,在津门饭店给吴佩孚唱堂 会。

    饭桌山。

    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

    吴恒端着酒杯,接连敬了吴佩孚几杯。

    吴佩孚才华过人,然其性子古板,墨守成规。 自他坐下之后,身子从未挪动过一下。

    哪怕是喝酒,也用宽松的袖子掩面而饮。

    “玉帅要多加小心,听闻南方北伐军那边,派了专人北上,欲对您不利。”

    吴恒提醒了一句,虽然历史上,吴佩孚一直活到日寇全面入侵,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历史的车轮随着他的 崛起悄然偏离轨道。

    “北伐军,一群草寇,难成大患。”吴佩孚言谈之间十分不屑。 这也倒是可以理解。

    就天下大势而言,北伐军虽然有星火燎原之势,但其势力根基不稳,只占粤、桂等省,于北洋政府相比,差之千 里。

    “玉帅莫要大意,以我之见,北伐军联络天下各地军阀,遥相呼应,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要武力统一全国。”

    “我推算,再有几个月,北伐军必然掀起北伐之浪潮,届时,玉帅的中原重地,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