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89章 冯玉详是一点儿记性也不涨

第89章 冯玉详是一点儿记性也不涨

    而西北的经济最是萧条,老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有钱让他这么折腾。 再者,吴恒在西北减免农业税,赢得了百姓一片贺彩声。

    可他麾下几十万大军,没有农业税这块收入,吃喝拉撒怎么解决? 所以,他觉得控制吴恒的最好办法,便是拿住经济命脉。

    等吴恒在西北折腾不下去的时候,自会来求他。

    “大帅说的是,那孩子打仗有两下子,但治理地方,发展经济,就是一个愣头青,有他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

    杨宇霆非常赞同张大帅的话。

    毕竟治理地方和发展经济,与打仗是两码事。 “不过,他比起六子,可是强太多了。”

    “六子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才是一个少将卫队旅长。” 张大帅的言外之意,但凡是个聪明人都能听明白。

    “少帅比起吴子兴,确实差了一些。”

    “不过,有大帅您帮衬着,还有我们这些人帮忙看着,日后定能扛起咱奉军的大旗。”

    杨宇霆心想少帅和吴子兴相比,不知差了人家多少,在南方打了败仗,不知反思,反而和南方的交际花们游山玩 水,为此事,吴佩孚还发了一次火。

    西北。

    西京长安。。

    吴恒的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正式挂牌。 姜登选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总参议。 宋哲元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中将参议。 佟麟阁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中将参议。 冯治安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中将参议。 刘汝明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中将参议。 徐永昌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中将参议。

    梁初衷、周正康、孙连仲、程远山等人,各挂一个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参议的头衔。

    陕西督办王树常兼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参谋长。 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下辖六处四科。

    分别是军情处、参谋处、军需处、军法处、侦缉处、行政处。 吴恒的副官唐文礼兼任军情处处长。

    参谋处的处长由陆军大学毕业的贺连年担任。

    军需处的处长由云南讲武堂毕业的何铭园担任。 吴恒的另一副官曹生兼任军法处处长。

    侦缉处处长由毕业于法国警官学校的王世常担任。 四科分别是秘书科、副官科、总务科、后勤科。

    六处平素要处理的事情,是整个西北地区的军务。

    而四科负责督办公署内部的运转,相对来说,编制较小一些。 像督办公署作战参谋处,有二三十名校官参谋。

    侦缉处下辖两个侦缉大队,有将近四百号人。

    军需处管着西北诸省军队的吃喝拉撒,武器调度等。 行政处管着整个西北军队的人事升迁,战功评定等。

    军法处则管着整个西北军队的军法,同时还要完善军规,筹建军法审判庭。 吴恒在正式挂牌办公这一刻,他的身份也迎来了变化。

    以前,他的下属们称呼他为大帅、吴帅,现在又有人称呼他为恒帅。 总之,称呼这方面是乱七八糟。

    吴恒也不想统一称呼,下属们喜欢称呼他什么,就称呼他什么。 当然,从称呼方面,也能看出下属与他的距离。

    比如他身边的人、诸如梁初衷、周正康等人,称呼他为大帅。

    而投靠他的西北军将领,诸如佟麟阁、冯治安等人,称呼他为吴帅。 像奉军内部的军政要员,为了表示亲近,则称呼他为恒帅。

    在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挂牌的当天。

    西北商会在郭玉莹的主持下,亦在当天挂牌运营。

    吴恒在长安郊区,购买了一座大院子,把他在天津吴公馆的孟小冬、朱媚筠、江月卿等姨太太接过来。

    而为他诞下孩子的柳云裳,需要静养两三月,暂与孩子留在天津。

    怀孕的王映霞、黄韶仪,如今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也留在天津。

    陈明珠怀孕三个多月,为了安全起见,也一同留在了天津。 至于郭玉莹,则是挺着大肚子,筹办西北商会的琐事。

    孟小冬、江月卿,都已有身孕,但不明显,便被吴恒派人接到长安。 他的姨太太们,除了朱媚筠没有怀孕,其他诸女皆无人能幸免。

    吴恒尝到了生孩子的甜头,接下来,他得让这帮姨太太们,给他多生子嗣。

    一则,延续吴家香火。

    二则,生孩子的奖励太丰厚了,他焉能不心动。

    至于孩子们怎么长大,这事打算交给他老子吴俊升。

    毕竟吴俊升富的流油,整天嚷嚷着要带孙子孙女,这次他就满足吴俊升的愿望。

    但愿他老子的存款够多,不然,生这么多孩子,开销是一大笔,还得花费精力去带,稍微大点儿,还得上学堂,检 查功课等等。

    八月中旬。

    冯玉详在前次阴谋策动部下反叛没有成功,吸取经验教训。 又在山西获得了阎老西的太原兵工厂的援助。

    在黄河北岸召集了旧部韩复渠、石友三、孙良诚、鹿钟麟等人,号称十万。 实则五万多人,其中多是原西北军溃兵。

    以及最近在晋东南招募的新兵。

    冯玉详向全国发出通电,称吴恒在西北祸乱地方,杀伐无度,他秉承西北人民的意愿,起兵伐奉。 冯玉详以韩复渠为先头部队,率一个步兵旅,南渡黄河,向陕北的榆林、安塞等地进军。

    … …

    陕西督办王树常调杨虎城旅、驻商洛的一个步兵旅,前往榆林、安塞地区,迎击韩复渠。 并成立讨逆军司令部。

    因奉军第三军军长杨臣清在高级指挥班进修。

    第三军所部,暂由王树常指挥,他任讨逆军总司令,指挥第三军各部,前往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处,与冯玉详部决 战。

    同时,绥远督办徐永昌,派绥远军务会办庞炳勋,率一个步兵师,配合陕西奉军剿灭冯玉详部。 此次,冯玉详的军事反扑,在吴恒的预料当中。

    但他没想到的是,冯玉详是一点儿记性也不涨。

    上次奉军与冯玉详大军在鄂尔多斯地区交战。

    石友三、韩复渠,拿了他的现大洋,直接退出战斗。

    导致冯玉详大军被奉军前后夹击,一溃千里。

    战后,吴恒派人收编了石友三和韩复渠的部队。

    但对石友三和韩复渠本人,却是连一封像样的任命也没有。

    此番冯玉详起兵,居然又任用了韩复渠和石友三两人。

    吴恒不知该说他心胸宽广,还是该说他记吃不记打。

    石友三和韩复渠这两人,典型的有奶便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