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90章 伯循先生,久仰了。

第90章 伯循先生,久仰了。

    这二人被他阴了一把之后,自觉东山再起无望,便又投回到冯玉详麾下。 不过。

    他倒也能理解冯玉详。

    毕竟冯玉详西北大败之后,手下人才凋零,只剩下李钟鸣、鹿钟麟等人。 韩复渠和石友三虽人品不佳,但打仗尚且勇猛。

    冯玉详正值用人之际,也就不计前嫌,大度的原谅了此二人。 但吴恒却不能原谅石友三和韩复渠。

    他上次念及两人为战局添力,没有杀他们,给他们一条生路。 没想到他们自个儿不珍惜,居然又跑去给冯玉详效力。

    旋即。

    他下令给督军作战的王树常,令王树常在打败韩复渠、石友三之后,不必留此二人性命,直接交军法处枪决。

    因冯玉详的再次作乱。 吴恒突然想到一个人。 此人叫于右任。。

    陕西籍素有名望之人。 同盟会元老。

    深得中山先生器重。

    所谓的陕西靖国军,便是他一手创建的。

    可惜,靖国军内部矛盾重重,且地方军阀色彩太过浓重。 于右任感觉靖国军不能成事,便再度南下追随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去世之后,他一直在南方国民军政权任职。

    冯玉详投靠国民军之后,为奉系所败,下野去苏俄。

    于右任奉命前往苏俄,劝说冯玉详回国起兵,并帮助冯玉详从苏俄搞到军火援助。

    冯玉详五原誓师,率西北军将士全体加入北伐军,于右任被北伐军方面“三九零”任命为,驻西北国民军的代表,协 助冯玉详起兵。

    后冯玉详战败,于右任被奉军抓捕,吴恒一直没顾得上处理他。 此番想起来之后,便命副官去把于右任从大牢中提出来。

    毕竟在北洋政府眼中,于右任就是犯上作乱的贼子,不杀他已是格外开恩,想无罪释放是不可能的。 这期间,也有陕西籍的将领和民间士绅,向吴恒求情,网开一面,放于右任出狱。

    但吴恒却没有理会,于右任这种有声望的人,不能杀,却也不能用。

    历史上,张大帅下令杀了北平的李大钊先生,被史书给记上了一笔浓厚的仇恨。

    其实,张大帅下令的时候,压根儿不知道李大钊是谁,手下人报上来,他见是乱法分子,签字处决即可。 如果吴恒杀了于右任,对他半点儿好处也没有,相反,会引起士绅不满,以及原来的靖国军将领不满。

    所以,他打算把于右任给供起来。 一会儿后。

    于右任被带到督办公署。

    他蓄着长胡子,清瘦之极,年约五十岁左右,穿着一件文士长褂,褂子上打着补丁。

    历史上,于右任是个老好人,多次参与国民政权的交替与过渡。 “伯循先生,久仰了。”

    吴恒对于右任这种民间有威望的老书生,还是给予了一定尊重。 “吴督办。”

    于右任抱拳一礼,微微点头。

    吴恒能在二十郎当岁的年龄,成为一方霸主,足见其睿智与勇武。 “先生请坐。”吴恒喊来副官,给于右任泡一杯茶。

    “茶就不必了,吴督办若是劝我归降的,还是莫开尊口为好,若是吴督办打算杀我,我项上这颗人头,就赠予吴督 办。”于右任表现的大义凛然,大有慷慨赴死的气势。

    吴恒微微点了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欣赏。 一介文人,尚有如此风骨。

    值得他钦佩。

    “先生多虑了,吴某请你过来,既不是为了杀你,也不打算劝你投降。”

    “先生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以中山先生的三个主义为救国救民的理念。” “而我是无主义者,不信虚的,我只信实际。”

    “今日请先生过来,主要是讨论一下,给先生换一个舒适的居住之所。” “毕竟牢狱中苦寒,不方便先生创作。”

    吴恒打算给他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先把他供起来,让他多出书籍,在大江南北赚足声望。

    等有朝一日,他再给于右任按一个名义上的头衔,以利他一统天下。 总而言之,吴恒打算把于右任控制在手上,当一张大牌使。

    就像历史上,蒋某人自觉资历浅薄,便把国家元首的头衔让给了林森,他则行实权,道理上是一样的。 “你想把我关到什么地方去?”于右任问道。

    “咸阳以东,有一处山青水绿的草庐,适合先生这样的文士创作。” “我会派人保护先生的安全,先生亦可在那里会见朋友。”

    “每个月,我会给先生一百块大洋的生活费。” “先生只需安心创作即可。”

    “其余诸事,由吴某派去的人处理。”

    吴恒打算先供养他几年,等时机成熟,再把他推出去。

    “吴督办如此优待,是有何目的,不妨直言”

    于右任心想吴恒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对他一个革命份子,竟如此优待,与其他军阀截然不同。

    “先生信奉中山先生的三个主义,不如瞧瞧吴某的治政措施,与三个主义有何不同?” 吴恒自信在治政这块儿,国内无人能及。

    “吴督办在西北的仁政,我亦有耳闻,督办轻农税,办工厂,修铁路、筑公路,桩桩件件,皆是我西北百姓的荣 幸。”

    于右任在这一点上相当佩服吴恒。

    哪怕是中山先生在世,也不敢行此仁政。 毕竟革命是需要经费的。

    而且,吴恒的仁政,惠及西北诸省百姓,使西北百姓从此有了家园,不用逃荒,堪称一大仁德。 “这只是开始,往后还会有更多的仁政惠及百姓,先生拭目以待就好。”

    吴恒从不认为,军阀混战,就一定要盘剥百姓。

    有时候,治理好一个地方,所得税款,足以支撑军费消耗。

    “如此,我拭目以待。”于右任点头道,他也想看看,吴恒还有那些仁政要施。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

    吴恒命人把于右任带下去,安排曹副官去善后。 接着。

    他又后处理其他事情。

    至于冯玉详在阎老西的支持下作乱,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眼下西北军民心向他,冯玉详是打不回来的。

    而且,王树常调集奉军第三军,以及陕西督办公署下辖各部队,总计兵力超过五万人。

    其中,多是美械与德械部队,镇压冯玉详的作乱绰绰有余。 吴恒处理完军务。

    把卫队旅长王承业喊来,让他派一个连的兵力去华清池,修缮一下破损的房屋。 过些天,张汉卿要来西北,他正好带张汉卿去华清池走一趟。

    历史上,张汉卿因为华清池这个地方,结束了他对东北军的统治。 如今,历史因他而变。

    张汉卿或许不用被监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