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115章 全国各地纷纷看向中原战场。

第115章 全国各地纷纷看向中原战场。

    在军火方面,不需要依赖奉天兵工厂。

    至于军费,他手中握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也不需要北洋军政府拨付军饷。 如今,他已经做到了真正的自给自足。

    “我当是什么事,这点儿小事交给六子去办,让铁路方面重新排一下列次,多挂几节车厢,帮助绥远军队运输物 资。”张大帅以为吴恒会提出索要军饷,没想到是这点儿小事。

    “是。”

    张汉卿起身道。 接着。

    张大帅又说了几件事,便宣布散会。

    会议结束后,张大帅留他在大元帅府吃了顿晚餐。 从帅府出来,已是凌晨整点。

    吴恒便去了远东饭店下榻。 次日。

    他乘专列从北平前往天津。

    在这两个月中,黄韶仪和王映霞先后为他诞下儿女,他因各种繁琐的事情,未能见孩子们一面。 此次回天津,他打算好好陪她们几天,顺便看看他的儿女。

    吴俊升前些日子从黑省发来电报,说是等长孙满三个月后,叫吴恒派人把孩子送回黑省,由他来带。 吴恒对此是苦笑不得,吴俊升对孙子孙女的着魔程度,胜过一切。

    回到天津,吴公馆。

    吴恒分别看望了产后的柳云裳、黄韶仪、王映霞。

    他特地拿出三万大洋,她们三个一人一万,就当是对她们生孩子的奖励。 等再过两月,他派人把柳云裳她们母子几人,全部送往西京长安。

    毕竟郭玉莹、陈明珠、孟小冬等人都在长安,把她们三个留在天津,也不是长久之计。

    十月初。

    西北边防督办,七省军务总督办,北洋军政府前敌司令官吴恒,通电全国:

    “余以热忱,事忠于国,今奉上命讨伐革命乱贼,率七省大军三十万,水陆并进,南下平贼……特此,通电全国,吴 恒。”

    随着这封通电一出。

    全国各地纷纷看向中原战场。

    正在湖北调兵遣将的吴佩孚,顿感轻松许多。

    有吴恒的西北奉军前来增援,保住中原三省,应当无虞。。

    而正在向湖北进军的第一军、第七军、第八军,自接到通电之后,各部进军速度不约而同停下来。 北伐军总司令部。

    蒋某人坐镇总司令部,召第一军何应钦、第七军白崇禧、李宗仁,第八军唐生智,于当日下午在长沙开军事会议 ~。

    “吴恒的通电你们都看了?” 蒋某人声音带着一丝沉重。

    俗话说,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吴恒自去年崛起,犹如一股波涛骇浪一般席卷全国。

    其在短短一年时间,纵横南北,与各路军阀打的不亦乐乎。

    更是从冯玉详手中夺下西北诸省,一举奠定他在国内的军事地位。

    此番他通电全国,举三十万大军南下,消息如同一层阴霾,弥漫在北伐军诸位将领的头顶。 “看了。”

    白崇禧皱眉道:“是我们失算了,本以为他在上塗滩和洋人闹不愉快,不会插手中原战事,不曾想,张作林竟任他 为北洋军前敌总司令官,他可比吴佩孚难对付多了。”

    “吴恒年少得志,猖狂无比,以江苏一省之军,就敢叫板大英帝国,还强行收回英租界,此举惹的英美等帝国十分 不悦,如今更是举三十万大军南下,企图阻挡我北伐大军。”

    “我意,我们摆开阵势,与他大战一番,让他见识一下我北伐军的厉害。” 说话的是第八军唐生智。

    他率第八军入湖南以来,收拢旧部,收编土匪和北洋溃兵,短短月余,麾下已有小三万兵马。

    手底下有了人和枪,说话的嗓门也大了许多。 “不可。”

    白崇禧摇头道:“论阵地战,我们绝对不是西北奉军的对手,他们不仅有大炮,还有坦克和装甲车,打阵地战会吃 亏。”

    “以我之见,还是老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战机,以歼灭其兵力为主。”

    李宗仁出言附和道:“健生所言有理,论装备火力,我们不如北洋军,但论战术,北洋军不及我们,若要胜之,需 在运动战中寻找战机。”

    唐生智冷哼一声,心想李宗仁和白崇禧是穿一条裤子的,所谓的运动中歼敌,不过是畏首畏尾,消极避战的借口。 此时。

    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某人深感头疼。

    他万万没想到,支援吴佩孚的不是张总昌的奉鲁军,而是吴恒的西北奉军。

    要知道,张总昌的奉鲁军,纪律涣散,军纪败坏,打仗毫无章法,全靠一股蛮力冲杀。 遇上这样的对手,北伐军往往能以少胜多。

    但吴恒的西北奉军不同,所部装备精良,彪悍勇猛。 其统帅吴恒,那可是敢和英帝国洋人叫板的人物。

    自清末以来,民国的大小军阀,还没有人敢公然和洋人开战。

    并且,他不仅敢开战,还打赢了洋人,收回了租界,在民间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诸位,不敢前方拦路的是谁,都不能阻挡我们的北伐大业。”

    “中山先生留下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正时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今日亦用中山先生的遗训来勉励诸位。”

    “为了北伐大业,为了国家人民,我等当不惧生死,与敌拼杀,就算马革裹尸,也是光宗耀祖…。”

    蒋某人的指挥才能十分一般。

    但他的政治手腕,却是相当厉害。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接过北伐大旗,率南方各省军阀,两次掀起北伐战争。

    “蒋总司令,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作战方案,不是中山先生的遗训,您若有良策,不妨说出来,我们大家伙儿议一 下。”白崇禧最是瞧不起蒋某人拉大旗扯虎皮这一套,遂传出言讽刺道。

    … 闻言。

    蒋某人虽是十分不悦。

    却也不好发作。

    毕竟眼下正是用人之际。

    白崇禧虽说狂妄了一些,但他临阵指挥的才能,却是在座众人所不具备的。

    “健生乃是小诸葛,排兵布阵是你所擅长的,若有高见,中正洗耳恭听。”蒋某人按下心中的不悦,问道。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眼下我军正陆续进入湖北,与吴佩孚的部队相继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