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思索后,吕氏突然想到了朱允熥。她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说道:“哼,定是那朱允熥搞的鬼。他一直对我们心怀不满,觉得在东宫受了些委屈。如今跟着老道士学了些旁门左道,竟敢用这等下作手段来捉弄我们。”
朱允炆想起那个唯唯诺诺的三弟,也跟着附和道:“母妃所言极是,那朱允熥平日里就顽劣不堪,不服先生管束,如今更是胆大包天,竟然对母亲和兄长出手,真是毫无孝悌之道。”
吕氏越想越气,开始破口大骂:“朱允熥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他以为仗着自己那所谓的嫡出的身份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他连自己的母亲大哥姐姐都克死了,整个就是不祥之人,看我不找机会好好教训他。”朱允炆也跟着骂道:“他就是个没教养的野小子,竟敢来招惹我们。等我有机会,定要让他好看。”母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对朱允熥肆意辱骂,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
吕氏母子敢这么肆无忌惮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么多年以来,朱元璋出于对朱标的信任,一直没有往东宫放过一个锦衣卫。而东宫的下人仆从,在常氏死后也全被吕氏慢慢掌控到了手里,可以说是铁板一块,什么话都不会传到外边去,所以吕氏才敢以此发泄心中火气,顺便让朱允熥忍不了,从暗处出来。
朱雄英兄弟俩自然是听到了吕氏母子那嚣张的骂声,朱雄英有些心疼地摸摸朱允熥的头,安慰自家弟弟。朱允熥其实早就习惯了,对朱雄英说道:“没事的哥哥,早就习惯了。真正不习惯的,会另有其人的。”
朱雄英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是皇爷爷吧?”
“还能有谁?喜欢派人跟踪咱们,就让他也听听他的好儿媳妇,还有好孙子到底每天在东宫都在干什么。也多亏朱允炆那个傻子配合,不然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朱允熥现在非常想看朱元璋的笑话,既然派人跟踪他,就要承担跟踪的后果。陛下,请慢慢享受吧!
此时的朱元璋正端坐在上书房中,神情严肃地审阅着奏折。突然,一个身影匆匆忙忙地进入御书房,跪地禀报:“陛下,有要事禀报。”朱元璋微微抬眼,见是跟在大孙和三孙身边的锦衣卫,便示意其继续。来者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属下们在跟随皇长孙和允熥皇孙两位殿下到东宫附近时,听闻太子妃和允炆皇孙在东宫咒骂他们,不得不来回禀陛下。”
朱元璋听闻此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怒色。朱雄英,那是他极为疼爱的嫡长孙,寄予厚望之大明后继之君,如今死而复生,正是上天对他最珍贵的恩赐。朱允熥亦是自己这么多年亏欠甚多的孙儿。而吕氏和朱允炆此举,无疑是触动了他心中的逆鳞。
“哼!好大的胆子!”朱元璋怒哼一声,猛地站起身来,龙袍一甩,“摆驾东宫!”
太监们急忙高呼:“起驾东宫!”随后,朱元璋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气势汹汹地朝着东宫走去。一路上,皇帝的怒火仿佛让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众人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丝声响。连吕氏平时收买的几个太监都不敢偷偷去报信。
东宫之内,吕氏和朱允炆还浑然不知即将到来的风暴。吕氏正一脸得意地向朱允炆数落着朱雄英和朱允熥的不是,朱允炆在一旁虽然已经回过神来有些犹豫,但也未加阻止,他也觉得东宫没有锦衣卫监视,肯定是个安全的地方,母妃骂几句也没什么。
突然,门外传来太监尖锐的通报声:“陛下驾到!”吕氏和朱允炆听到通报声,顿时大惊失色,他们不明白,陛下为什么突然会来到东宫。自从懿文太子去世后,陛下为避免触景伤情,已经很久没来了啊。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慌乱中急忙起身迎接。
朱元璋大步踏入东宫,那威严的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吕氏和朱允炆。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你们可知罪?”朱元璋直接怒声质问,声音如雷霆般在东宫内回响。他都不需要铺垫什么,因为朱允熥不愿意再见他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吕氏双腿一软,跪倒在地,颤抖着说道:“父皇息怒,儿媳不知犯了何罪。”
朱元璋怒目圆睁,指着吕氏怒斥道:“你还敢狡辩?朕已听闻你与允炆在东宫咒骂雄英和允熥。你身为继母,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亏朕还以为你出身名门,还像个人。朕若是今天不来,你是不是打算连朕一起骂了?”
朱元璋自称“朕”的含金量,朱允炆还是懂得一些的。因此朱允炆也慌忙跪下,满脸惊恐:“皇爷爷,孙儿和母妃一时糊涂,请皇爷爷恕罪。实在是……三弟可能用一些旁门左道的手段折磨我们,我们冲动了才……”
朱元璋冷哼一声:“糊涂?冲动?朕看你们是胆大包天!允炆,你扪心自问,朕为了你,十多年对允熥不管不问,就害怕给了他宠爱,就让他也生出心思和你争,再引起动乱。结果呢?你就是这么想的?你们如此对待他,可有把朕放在眼里?可有把皇室的尊严放在眼里?你们若是连一个孩子都容不下,这天下是不是也会让你们闹翻天了?”
吕氏这次真的被吓到了,泪流满面,连连磕头:“陛下,臣妾知错了,臣妾以后再也不敢了。”她也不敢自称儿媳了。
朱允炆也哭着说道:“皇爷爷,孙儿知道错了,孙儿以后一定谨言慎行,与兄弟们和睦相处。”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吕氏和朱允炆,厉声判决道:“从今日起,吕氏禁足东宫,好好反思自己的罪过,无诏不得出。允炆,你也给朕闭门思过,抄写《孝经》百遍,好好学学什么是孝悌之义。若再有下次,朕绝不轻饶!”
吕氏和朱允炆连连点头,不敢有丝毫违抗。哪里还有先前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