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笑嘻嘻地说道:“放心好了,本侯的狗会随着卫缭一起来,但本侯要看看狗毛是否还会长出来?毕竟本侯玉树临风,可不能带着一群秃子去打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本侯薅手下的羊毛呢!”说完,他不怀好意地看着李牧的头发,露出了一丝坏笑。
李牧彻底无语,心中暗自嘀咕道:“真武侯这是怎么了?最近是放飞自我了吗?怎么性情大变啊?”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这位真武侯真是越来越难以捉摸了。
李牧见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自己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而真武侯却显得十分清闲。于是他决定结束这场闹剧,对真武侯说道:“真武侯,如果您没有其他事情,李牧就此告辞了!”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开。
任武一看李牧似乎有些着急生气,连忙补救说道:“好吧,你去吧!不过最好将家中十七八岁的子弟带一些来邯郸城,本侯打算用大力丸组建一支武士营!此次招募将优先考虑军中百将以上的家中孩子,这件事由国尉负责!”
李牧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惊喜之色。他知道这对于许多将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们的子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他赶忙躬身施礼,表示感谢,并说道:“遵命!李牧多谢真武侯!”然后,他一脸严肃地离开了,显然对这次的安排非常重视!
任武在大殿之中静静地坐着,心中思绪万千。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和成就,不禁感到自豪。然而,当他想到未来时,又感到一阵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找到修行的前路,能不能找到前贤炼气士出走的星门,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而与此同时,远在五百里外的韩国正遭受着秦将王翦的猛烈攻击。黑压压的秦军整列着一个个万人方阵,大阵中央周围都是王氏心腹,他们手持锋利的武器,护持在王氏父子的身周,准备随时投入督战。
秦将王贲看着眼前的局面,忧心忡忡地对王翦说道:“父帅,此次伐韩务必要速战速决,上次我王家拒绝了真武侯的参战请求,业已经得罪了真武侯,若是不能够拿下韩国我王家大事不妙啊!”
王翦听后,皱起眉头,用手扶捋着胡子,沉思片刻后说道:“真武侯此人为父也看不懂,他若是要反秦无人能挡,若说是他没有反意,那么控制燕、赵、魏、齐四国故地,形成割据坐拥百万余大军,岂是人臣之忠义所能有的?”
王贲听了父亲的话,不禁感到疑惑不解。他问道:“父亲不担心拿不下韩国,我王家就会失势吗?”
王翦忧心忡忡地说:“老将军王龁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而且他也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蒙骜虽然致仕,但他和儿子蒙武都与真武侯关系密切。除了我们王家,大王还能依靠谁呢?蒙家不过是大王用来制衡我们王家的工具罢了,大王并不敢真正重用他们。”
王贲担心地问:“那真武侯呢?”
王翦无奈地说:“我们父子从未得罪过真武侯,只有这一次惹恼了他。现在看来,他连续灭掉魏国和齐国,就是要向秦王示威啊!可我们父子与真武侯相比,简直如同婴儿面对强壮男子一般,毫无还手之力!因此,最好还是不要反抗,否则身死族灭!”
王贲心中憋着一团怒火,同时对未来感到迷茫。他愤怒地指挥军队攻打纶氏城,并派遣大军包围惮狐和阳人两座城池,却只是围困而不进攻。与此同时,老将王翦则率领大军在一旁休整待命,准备攻打前来救援的敌军。
秦军先登死士顺着云梯、楼车源源不断地攻上城墙,他们以最快速度登上城墙,抢占先机,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城墙上下,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双方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惨呼声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感到窒息和恐惧。
王贲丝毫不顾忌秦卒的生死,他认为战争就是残酷的,只有通过牺牲才能取得胜利。
在他看来,秦卒只是一个数字,可以随意消耗。这种将门的冷漠态度让许多秦卒心生悲愤,他们不禁想起了曾经跟随真武侯时的辉煌岁月。
那时,他们虽然也经历过战争,但真武侯对待他们如同家人一般,关心他们的生命安全。如今,在王贲的带领下,秦卒们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
然而,战争并没有因为秦卒的悲愤而停止。王贲不顾伤亡地指挥着秦军,不断发动攻击。
韩军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但他们仍然顽强抵抗。一般情况下,破城后很少有秦国军队会接受投降。失败的敌军通常会被秦卒砍头请功,即使是秦将也难以阻止。因此,接受投降往往只发生在开战之前。
这场战争还在继续,血腥和杀戮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尽管秦军在王贲的指挥下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向前推进。
而韩军则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守住城池。双方都知道,这场战斗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没有人愿意轻易放弃。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双方战死士兵的灵魂源源不断地涌入神国空间。这些灵魂经过神国的净化后,被转化成了任武的忠实的信徒,并重新获得了肉身。
他们在神国内接受选民教的规矩教育,成为了神国的一份子。与此同时,任武通过神国了解到了最新的战况消息。他得知,王翦已经成功攻入了韩国境内,但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此时的王翦处境艰难,一方面,秦王政迫切需要军功政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王翦寄予厚望;另一方面,王翦本人也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与能力,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有蒙骜和王龁等将领曾经大展宏图,开疆拓土;而后面则有任武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逆天战力。这使得王翦渴望一战成名,于是决定派出儿子王贲攻打城池。
王贲不负所望,迅速攻克了纶氏、惮狐、阳人三座城池,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这只是王翦计划中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亲自率领大军等待韩军主力的到来,围点打援的计策已经实施不了了。
他深知,只有短时间取得这场灭亡韩国的战役的胜利,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从而赢得秦王政的信任和赞赏。因为秦国今年大旱粮食减产,若不是郑国渠修好,恐怕不少秦人都会饿死!
远在邯郸城的任武深深的知道秦韩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他知道,如果秦军不能迅速取得胜利,那么他们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逆转。同时,他也明白,如果秦军能够顺利突破韩军的防线,那么秦国的统一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然而,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任武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韩国必败无疑。但是,他只能默默地等待,期待着双方的最终对决。尽管他内心充满了期待,但无法亲自参与其中,让他感到有些无聊。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任武深知无论哪一方获胜,都将对整个天下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王翦失败,那将成为秦王政的一次沉重打击。
可是秦国今年大旱粮食减产,很难长时间支撑战争,想要灭亡韩国也不容易!
与此同时,在秦国的咸阳城中,秦国宗室的大宗正正在和夏太后交谈。大宗正告诉她:“昌平君和华阳太后打算将楚国公主嫁给真武侯!”
听到这个消息,夏太后震惊得从座位上站起,失声问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