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严肃穆的大型宫廷礼乐《大雅》的悠扬旋律中,一名郎官宏亮地高呼道:“诸卿进殿!”
随着这声呼喊,任武跟随着郎官的指引,有条不紊地脱去鞋子,迈入宫殿。他身着一袭玄色侯爵朝服,身姿挺拔步履稳健。他年纪轻轻相貌英俊,气质出众更显得卓尔不凡、玉树临风。
正当真武侯左右张望时,秦王政驾到了。此时,另一名郎官高声喊道:“大王驾到,诸卿警陛!”
听到这声呼喊,秦王政乘坐步辇从殿后进入大殿直入陛上,坐在王座之上。群臣们整齐划一地躬身施礼,齐声高呼:“大王万年!”
秦王政威严地回应道:“诸卿平身!”
这时,文信侯吕不韦注视着对面与自己平起平坐的真武侯,心中五味杂陈,神情复杂。当年,正是他和蒙骜一同提拔了任武。
如今,蒙骜已功成名遂身退,而任武也如龙飞九天般崛起。唯有自己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秦庄襄王的旧臣,吕不韦与秦王政之间存在隔阂,处境艰难。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与其贪恋权力,不如急流勇退,方为明智之举。
秦王政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静:“真武侯威震天下,横扫草原立下不世之功,孤欲任命真武侯为国尉,统领大秦兵马,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懵了。他们原本以为秦王政会继续抗争,抵制真武侯的权势扩张,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兵权。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左相文信侯吕不韦的身体微微颤抖着,脸色苍白如纸。他深知自己的性命已经岌岌可危,如今秦王政将兵权交给了真武侯,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他暗自后悔当初没有坚决抵制任武,导致现在局面失控。
右相昌平君熊启却毫不犹豫地走出朝班,向秦王政恭敬地行礼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与真武侯君臣相得,实乃千古佳话!”说罢,他退回了自己的位置,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得意。
熊启心中暗想,大秦就要乱了,真武侯夺权,军方肯定不会同意的,他们会明争暗斗,楚国至少有十年的安稳了并且还有韩国作为缓冲。
王翦站在一旁,脸色憋得通红,差点喷出一口鲜血来。他原本期望秦王政能够坚持到底,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群臣们大多也纷纷表示祝贺,尽管有些人心中并不情愿,但面对强大的真武侯和秦王政的决心,他们不敢轻易表态反对。
毕竟,真武侯就站在他们面前,而秦宗室也已经投向了真武侯一方。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反对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甚至牵连到家人的安危。
咸阳城关于真武侯的传说很多,比如被俘敌将若是不降,真武侯就要娶其妻女,奴役其子嗣,再比如真武侯将赵太后的侍者嫪毐直接喂狼了,秦王政都不管,再比如投效文信侯门下复又叛出,逼迫阳武侯蒙骜致仕,重创文信侯的势力!
王翦气的颤抖着站出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充满了疲惫感:“启禀大王,您是打算让真武侯统领我大秦所有的军队吗?”
作为一个忠诚的臣子,王翦已经尽力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他绝对不会选择死谏这条路。
秦王政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没错,真武侯的武功举世闻名,他来担任国尉一职再合适不过了!”
王翦默默地退回到队列中,群臣们除了赞成的,其余有意见的沉默不语,任武将没有赞成的一一记在心里。
随后开始讨论其他的朝政事务,这些话题与任武毫无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武深知这一点,自然不会轻易发表意见。
如今,左相吕不韦连激流勇退都不敢尝试,生怕引起任武的关注并遭受其打击报复。
散朝后,文信侯吕不韦派遣门下客前往真武侯府送上礼物。
任武毫不客气地将礼物全部收下,并对使者说:“请转告文信侯,如果不是因为本侯,吕相可能会有生命之危。希望文信侯能仔细思考过去的蛛丝马迹,推衍事情发展的轨迹,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知道本侯的良苦用心与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