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经由孩儿王拥军和他的家庭 > 第19章 肖国卿

第19章 肖国卿

    第十九章 肖国卿

    经历这么大的变故,按道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次深刻沉重的教训,痛定思痛,幡然醒悟后应该痛改前非,奋起直追。而王拥军却似乎没那么深刻的感受,他也难过了一阵子,然后是彷徨迷茫。但他却没去深究其因,倒是有那么一点点怨恨郁积了不长时间,也就淡忘了。他又正常回归从家到校从校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上去很忙,他也被进入高考最后一年冲刺的紧张气氛裹挟,也消瘦着、憔悴着……

    套川县委大院门前的主街道东西横贯,从这里往西不远路南就是柳编社大院,厂子门卫房里住着从外地转来的新同学肖国卿,王拥军上下学都经过这里。

    时间一久,互相熟络,放学的路上免不了要进去熟悉一下新同学的居住环境。王拥军忘不了第一次给他的印象,进门一矮小的老头在做饭,小灶连小炕,灶按一小锅,两卷铺盖卷在铺着芦苇席的土炕墙边,席上一发黑的小木头饭桌。

    揭开锅盖,笼里莜面鱼鱼热气升腾,下面锅里不是寻常人家的肉煮土豆汤,而是蒸锅水。拌莜面的副食在哪里呢?原来是在炕头小盆里的酸盐汤,汤里有几根酸蔓菁丝丝,汤上面漂一层素油花花。因为是第一次吃这么素的饭,王拥军也吃得有滋有味。

    小老头是肖国卿的远房大爷,有多远他也说不清,无儿无女,二轻局局长是远房侄儿,走后门安排在这里下夜。老头除了个子小,主要属于那种人老骨缩皮松。油腻腻的蓝布帽包着一颗瘦了吧唧的小头颅,布帽大,里面四周还垫了一层报纸。贴骨的面皮到处是皱纹,合不拢的嘴巴有两颗不连在一起的下前门牙突露在外面。

    肖国卿是复读生,在他们那个以出产莜面出名的县里高考落榜后,慕套川县一中师资水平高之大名,再有这个远得不能再远的大爷提供住宿,提溜了两小袋莜面从千里之外投奔而来。

    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分,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肖国卿从小在吃莜面的地方长大,这饱含丰富营养价值的主食,把他吃得五大三粗。头大、嘴大、鼻子大、耳朵大、眼睛大,腿粗胳膊粗。人高马大,声如洪钟大吕。

    吸引王拥军的不是莜面,也不是肖国卿的长相,而是他也爱好文学,特别是在作文时恰当地引经据典,不时穿插诗词曲赋,能时学时用,比显出了自己学用两分,不能学以致用的死板。

    物以类聚,当然也吸引来了卫晓东。论条件,家和学校总比这个门卫房好吧,但他们还就喜欢常聚这里,论诗、论散文、论,畅游唐宋元明清,吁叹名人典传承。

    河套人是吃小麦面长大的,吃莜面只是点缀,而且长期缺油少肉肚子就拉不下屎来,王拥军拿来了细白面,卫晓东挖来了腌猪肉,小房子里经常飘荡着香喷喷的河套饭味道。

    殊不知各科卷垒如山,题积似海,肖国卿毕竟有以往的基础,王拥军卫晓东却初赴战场。三人甚至约定,将来发挥各自长处,战场上机动灵活,取长补短,齐夺胜魁。

    备战高考的主阵地毕竟还在学校,白天老师大课堂归纳总结,晚上学生加长时间攻山趟海。班里已经人满为患,除原班人马,又增加了复读生和转学生,争夺座位还成了每天的头疼问题。

    所以,那小小的门卫室有时候倒成了难有的好去处,写的,趴在那张小黑桌上;看的,或坐炕或站地;背的,院里背手踱步。

    下午,夕阳西下时分,不远处电影院高音喇叭已经开始播放流行电影插曲,预示着当日电影即将开映。每当播放电影《归心似箭》的主题曲《雁南飞》时,王拥军就由不得忧从心来,情不堪言。他们几个看过那部电影,王拥军总是把男主人公伤愈后惜别爱人,即将奔赴战场的那段情节和当下的情形作比较。高考在即,不管考取与否,大家总要分离。听着歌声,他甚至偷偷流泪——

    “雁南飞,雁南飞

    雁叫声声心欲碎

    不等今日去

    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

    今日去,愿为春来归

    盼归,莫把心揉碎

    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

    回到三姨家里,王拥军发现家里人正筹划着给大哥陈惠民盖房子。大哥有正式职业,人样子又秉承了三姨的端庄秀气,长期的体育训练,练就了他一副好身板,个子高大,虎背熊腰。不见他自己谈情说爱,倒是不断有人登门提亲说媒,所以得首先盖房子,王拥军看到这次三姨父陈天凯很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已是四月份的天气,隆兴渠背向阳处的水沟已积水成泽,水泽边上的湿土正小草露芽,这正是踏土坯子的好地方。一个周末的早晨,陈惠民领着王拥军开始踏盖房用的土坯。

    陈惠军已买四轮车在街上跑运输,那几天正有活儿干,所以顾不来参与踏坯子。

    踏土坯用的工具是一把长一尺宽半尺的平板铁锹,先把靠前一溜不平整的斜坡土铲掉,形成一个立面,在其后两竖一横下锹,构成正方形,横锹用力一撬,一块完好的土坯就滚倒在前面。

    头一天两人共同用锹踏坯子,第二天王拥军垒上一天踏好的坯子,因为那些坯子已干燥倒垒起来不坍塌的硬度。陈惠民继续踏,踏坯子比较用力气。

    盖房子的坯子可不是两个人就能踏够的,陈惠民发动了同学朋友的力量,用了几乎一个春天的时间才完成,后来往回拉运呀,接着轰轰烈烈盖房子呀,都用了很多的人。每当回家吃饭时看到那工人们忙碌的盖房场面,王拥军免不了想到那些坯子里也渗着他不少的汗水。但他实在没有精力再给大哥帮忙,高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