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幼帝传奇 > 第33 章 文考作弊

第33 章 文考作弊

    风,肆意穿梭于吏部尚书府的每一个角落。书房内,吏部尚书徐建文眉头紧锁,在这寂静的空间里,独自思索着关乎国家命脉的新官员选拔事宜。

    踏入这书房,便能感受到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高大的书架倚墙而立,密密麻麻摆满了典籍和卷宗。雕花的窗棂透进丝丝微光,映照在地面的青石砖上。书桌上一方端砚,墨香淡淡飘散,几支毛笔整齐地搁在笔架上。一旁的香炉里,青烟袅袅升起,给这清冷的氛围增添了几分静谧。

    他深知吏部尚书一职所肩负的重任,其职能广泛且繁杂,涵盖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诸多事务。每一项决策,都如同千钧之重,影响着朝廷的安稳与国家的兴衰。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堆积如山。官员选拔的公正性,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间。如何在众多候选者中,遴选出真正德才兼备之人,而非被权力与金钱所左右,这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政治斗争的牵连更是如同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各方势力暗中较劲,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干预官员选拔的过程。徐建文深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这无尽的政治漩涡,难以自拔。

    而官员的道德和纪律问题,更是让他忧心忡忡。一些官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严重败坏了官场的风气。如何整肃纲纪,树立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风,成为了他日夜思考的关键。

    徐建文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不禁感叹:“天下人海茫茫,可良才何求?”这一声叹息,在寒冷的书房中久久回荡,仿佛是对这乱世中寻求贤能之士的无奈与期盼。

    这一年官员选拔考试在即,可考题怎么出,思考良久,徐建文写下个“官”字封入卷宗。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写有“官”字的纸张放置于精致的卷宗之中,而后以特制的火漆封口。那火漆在烛火的烘烤下渐渐融化,徐建文迅速而平稳地将其滴落在封口处,形成一个完美的封印。在这过程中,他的眼神专注而凝重,仿佛这小小的卷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完成封印后,徐建文将卷宗轻轻放入一旁的雕花檀木匣中,匣子上的纹理细腻而古朴。他再次环视了一下书房,确保没有任何疏漏,这才缓缓地松了一口气。然而,他心中明白,这仅仅是个开始,后续的考务安排、考场监督等诸多环节,无一不需要他精心筹划、谨慎对待。

    这一切被暗处一只缺耳的小老鼠尽收眼底。它趴在高高的房梁之上,黑豆般的眼睛机灵地转动着,紧紧盯着下方的吏部尚书徐建文。它那柔软的灰毛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缺了的耳朵上那道伤疤非但未减其活泼,反倒添了几分独特。

    它看到徐建文眉头紧锁,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最终写下一个“官”字封入卷宗。小老鼠的胡须轻轻抖动,似乎在心中暗自琢磨。

    随后,这只小老鼠悄悄地从房梁上探出脑袋,眨巴眨巴眼睛,然后沿着墙壁的缝隙,用胖乎乎的小爪子紧紧抓住墙壁,一扭一扭地向下爬去。从高处往下看,整个尚书府的亭台楼阁、回廊曲径在它眼中仿佛一个神秘的大迷宫,还有巡逻侍卫手中晃动的火把,像是闪烁的星辰。

    它敏捷地避开那些光亮,朝着小皇子寝宫的方向爬去。

    不多日后

    苍龙帝国的青神帝都,一座庄严肃穆的考场矗立着,名为苍龙试院。四周高耸的青砖墙古朴厚重,墙头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幽蓝的光泽。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上镶嵌着一排排铜钉,宛如繁星点点,在阳光的直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门前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昂首而立,雄壮的身姿仿佛能吓退一切邪祟。

    试院入口处,一座精美的牌楼矗立,牌楼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沿着青石铺就的步道前行,两侧是修剪整齐的花坛,各色娇艳的花卉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馥郁的芬芳,为这紧张的考试氛围增添了几分清新与柔和。

    走进试院,一条宽敞的青石甬道直通考场大厅。甬道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松柏,粗壮的枝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浓绿的天幕,将炽热的阳光阻隔在外,为考生们营造出一片清凉。微风拂过,松柏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考场大厅宽敞明亮,屋顶由粗壮的木梁支撑,梁上绘着精美的图案,有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异兽,也有苍龙帝国的壮丽山河,色彩鲜艳,生动逼真。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摆放其中,桌面由上好的楠木制成,光滑平整,散发着淡淡的楠木香气。

    大厅的墙壁上挂着先哲们的名言警句,那苍劲有力的书法仿佛带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时刻激励着考生们奋发图强。四周的窗户糊着白色的窗纸,透过窗纸,隐约可见外面摇曳的树影。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宛如璀璨的宝石,仿佛在为即将踏入考场的学子们照亮前程。

    此时,阳光斜照,考场外熙熙攘攘,挤满了前来应考的学子。他们身着长衫,神色各异,有的面色凝重,似背负千斤重担;有的胸有成竹,目光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人群中,来自天一书院的学生张润玉格外引人注目。

    张润玉身姿挺拔如松,剑眉星目,面庞如精心雕刻般俊美,那与生俱来的英气令人侧目。他气定神闲,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与自信,不凡的气质让人不禁觉得他日后定有当吏部大员的潜力。

    随着悠悠钟声响起,大门缓缓打开,考生们如潮水般鱼贯而入。张润玉稳步走进苍龙试院,目光坚定而清澈。考场内,排列整齐的桌椅安静地等待着考生们的落座。张润玉不慌不忙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轻轻坐下,深吸一口气,开始准备迎接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

    张润玉端坐于桌前,先是看了看试题,双眸快速地扫视,神情专注而沉着,似在脑海中迅速构思着答案。

    随后,他轻握毛笔,当笔锋落下的瞬间,仿佛与笔墨融为一体。只见他运笔如飞,笔尖在纸上舞动,每一个笔画都流畅而有力,如游龙走凤,飘逸而不失刚劲。墨香在空气中弥漫,他的字或端庄大气,或灵动潇洒,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旁人观之,无不惊叹其书法之精妙,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限的才情和智慧。张润玉沉浸其中,心无旁骛,笔下如有神助,一行行优美的字迹在纸上呈现。

    张润玉凝视着眼前的试题,目光快速地扫过,心中不禁暗暗感叹起来:“我们天一阁当真厉害非凡,竟能将这考题和答案都弄到手。其实论及自身的文采,我张润玉也是颇有自信的,并非没有能力自行作答。然而,此次事关重大,关乎着天一阁未来的布局与发展。倘若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思来想去,还是选用朱院长给的答案更为稳妥,万万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试后,张润玉面色平静,小心地收拾好笔墨纸砚。他不敢太过张扬,只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考场内的情景。

    他心中早有盘算,等前面有几人交卷之后,自己再交。于是,他耐心地等待着,看着前面几位考生陆续起身交卷,这才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稳步走向监考官员,交出自己的答卷。

    离开考场后,张润玉尽量保持着低调,不引人注目。他沿着熟悉的街道前行,步伐沉稳却不失轻快。一路上,他没有过多地留意周围的热闹景象。

    不多时,张润玉来到了天一书院的大门前。望着那熟悉的牌匾,他心中涌起一股亲切之感,仿佛这里是他最安心的港湾。他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书院。

    徐建文坐在宽敞的书房中,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他案前的书卷上。此时,主考官吏神色匆匆,双手恭敬地呈上一份《官说》。徐建文微微抬眸,接过这卷文书,目光刚触及开篇,便不禁大惊。

    他的目光在那工整的字迹上缓缓移动,神情愈发凝重。看着文中所言

    官为立国之柱石,望重士林之羽仪,

    官员,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立国之本,需知识广博、认知成熟,德高望重,应可当世人楷模和典范。

    官思江山社稷安,不做奸佞妄臣辈。

    当官要为江山社稷思考,不能做奸佞狂妄的朝臣。

    官印本是龙恩赐,忤逆忘本惹天罚

    官位是皇帝给予,要感谢皇恩浩荡,背叛忘本是违背天道。

    官莫,只求,行乐好,要知点点是民膏,

    官员不要追求寻欢作乐,只知行乐和享受,要知道国家运作的所有经费、用度。皆为天下百姓的辛苦劳作上交的苛捐杂税汇聚而成。

    官为劝农知我喜,心缘爱客听民声。

    官员们有责任鼓励和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要关注民生,多了解民情民意。调整治理之法。

    官务繁重笔莫停,乐与邱壑研豪雄。

    即使公务繁重,也不要忘记学习,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环境。

    官应克己复礼规,不可徇私枉法度

    当官也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古代社会的法则和礼仪,不可犯法,徇私枉法。

    官减不妨己之责,地寒犹办事业公。

    即使被贬,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再苦之地要认真办公。

    官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要对国家和人民命运深切关怀,承担责任和担当。要有家国情怀,要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官吏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就必须为老百姓办事,不然就枉吃国家俸禄,还不如回家做点小买卖

    官将戍边守国门,抗敌无畏死社稷。

    武将官员,要多思考国家防御,若敌人来袭当到达战场奋勇杀敌,守护江山社稷。

    徐建文手捧这篇《官说》,面色凝重,目光专注而深邃。他时而微微颔首,时而轻皱眉头,口中不时低声呢喃着文中的词句。

    良久,他放下文稿,长叹一声道:“此文立意高远,见解深刻,实乃为官之真谛!官为立国之柱石,此乃千古不易之理。为官者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切不可为奸佞妄臣,否则必遭天罚。”

    他的目光中透着赞赏,继续说道:“‘官莫只求行乐好,要知点点是民膏’,此句真乃警世之言!为官若只图享乐,忘却百姓之辛劳,实乃大罪。”

    徐建文起身,在屋内踱步,神色严肃:“‘官为劝农知我喜,心缘爱客听民声’,此乃为官之根本职责,关注民生方能得民心。‘官务繁重笔莫停,乐与邱壑研豪雄’,即便公务繁忙,亦不可停止学习,胸怀天下。”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官应克己复礼规,不可徇私枉法度’,此言切中要害,为官者当自律守规,不可有丝毫徇私之举。”

    “‘官减不妨己之责,地寒犹办事业公’,真乃忠臣之范,无论境遇如何,职责不可忘。‘官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等家国情怀,当为我辈楷模!”

    徐建文最后感慨道:“‘官吏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将戍边守国门,抗敌无畏死社稷’,此文句句真言,若天下官员皆能以此为鉴,何愁国不昌盛,民不安居!”

    徐建文将这篇《官说》反复研读,心中波澜起伏。

    他唤来身边的亲信,郑重说道:“速将此文抄写数份,分发于诸位大人传阅,我要听听他们的看法。”

    几日后,众人齐聚徐建文的书房。徐建文面色严肃,说道:“诸位,这篇《官说》诸位想必都已看过,不知有何见解?”

    有人起身拱手道:“此文虽言辞恳切,但未免有些理想主义,现实中的官场复杂多变,岂是这般容易。”

    徐建文微微皱眉,沉声道:“此言差矣,正因现实艰难,才更需如此理念指引。”

    又有人道:“文中所论,多为老生常谈,未见新奇之见。”

    徐建文目光凌厉,反驳道:“为官之根本,便是这些老生常谈,若能真正践行,何愁天下不治?”

    众人议论纷纷,徐建文沉思片刻,说道:“此文虽有不足,但其中对官德、官责的论述,发人深省。我欲将其呈于圣上,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皆点头称是。

    徐建文再次拿起这篇《官说》,喃喃自语道:“只盼此文能为当今官场带来一丝清风。”

    徐建文手握着这篇《官说》,神色专注,片刻后抬头看向主考官吏,问道:“你说这文章竟是天一书院学子张润玉所写?”主考官吏连忙躬身回答:“回尚书大人,正是那张润玉所作。”徐建文微微眯起双眼,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道:“这张润玉,此前倒是未曾听闻,他在天一书院表现如何?”主考官吏赶忙回应:“据下官所知,这张润玉在书院中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常受先生夸赞。”徐建文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在文章上,喃喃自语:“如此看来,这张润玉倒是个可造之材。”

    寝宫内,

    暗处的小白蛇轻声对我说:“小主子,徐尚书对文章赞不绝口,对张润玉也是颇为赏识。”

    我点头回应:“那就好。”

    小白蛇好奇地问:“这篇文章真是你写的吗?”

    我谦虚地说:“我只是借鉴了古人的风格,稍作改动而已,不敢妄自尊大。”我心中暗自好奇道:“我的这篇文章若是放在古代,能取得什么样的名次?”小白蛇疑惑地问:“小主子,什么古代?”

    这时,屁声响起

    我放了一个屁,

    小白蛇嫌弃地捂鼻,骂道:“小孩的屁真臭!”说完,扭着蛇身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