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公主求凿,父王夸我逆子有毒 > 第 82 章 皇子们的心思

第 82 章 皇子们的心思

    回到武安王府的宁致,立刻找到了自己那便宜爹。

    “爹,我想修建个祠堂,再立一块碑。”

    “嗯?什么意思?”宁武烈有些没听懂,好好地建什么祠堂啊,还要立碑,给谁立啊。

    “祠堂用来供奉战死的军士,碑上篆刻他们的名字。”随后宁致又把老太太悬梁自尽的事儿,跟他说了一遍。

    “爹支持你,不过呢……这事儿得请示陛下。你等着,爹这就进宫探探口风。”宁武烈就是这个性子,丝毫不拖泥带水。

    宁武烈来到皇宫,将此事禀报给离皇。离帝听后,大为感动,不仅同意了修建祠堂和立碑之事,还让工部协助。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宁武烈迅速行动起来。他亲自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请来了最好的工匠,在工部的协助下,开始修建祠堂。

    武安王府的举动自然为他家赢得了不少军心和民心。也就是宁致娶了公主,并且宁武烈深受离皇信任。如果这两个条件少了任何一个,恐怕都要引起皇帝的猜疑。

    ……

    此时,六皇子顾辰武正在院子里练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领兵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即便没有夺储之心,也架不住别人怂恿啊,这不,那八皇子顾根基正悠然地坐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光芒。

    “六哥,要我说这太子之位就该由你来坐,你瞧瞧你,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位开疆辟土、威震四方的大皇帝。”

    顾根基缓缓开口,那话语中的夸赞之意如同涟漪般在空气中荡漾开来,他说完后,便优雅地拿起石桌上那冒着热气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仿佛在品味着自己言语中的那份深意。

    顾辰武正全神贯注地练习着剑术,听到顾根基这番话,手中练剑的动作顿时微微一顿。

    那原本流畅自如的剑法仿佛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微风所打乱,然而他毕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脸上依旧保持着那淡淡的微笑。

    “八弟,别怪六哥说你,你也已经是这么大的人了,说话怎么一点都不靠谱呢?”

    “立太子乃是父皇亲自决定的大事,我们作为儿女,不应在私下里随意议论这些事情。”

    “而且自古以来都是立长子,即便我在文武双全,也轮不到我啊。”

    顾根基尴尬地笑了笑,那张原本略显得意的脸庞此刻仿佛被一层寒霜所覆盖。

    “既然六哥没有这个心思,那就算我什么都没说吧。”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他知道,这个六哥动心了。

    随后,他话锋一转,“听说你也曾给那宁致下过帖子,可人家根本就没搭理你。”

    顾根基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曾经在桃源会所里,被宁致当众叫成“根基吧”的屈辱场景,如今终于找到机会,定然是要在顾辰武面前进一番谗言的。

    “八弟莫非是与那宁致有什么仇怨?”顾辰武又怎么会听不出他话里的意思。

    “六哥说笑了,我一个皇子,他区区一个异姓王的世子,我们能有什么交集,更别说什么恩怨了。”

    顾辰武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随后长剑入鞘。他走到顾根基身边,拍了拍他肩膀,然后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六哥,如果你真有那个心思,弟弟一定助你一臂之力。”

    顾辰武好奇的看着他,“哦?你想怎么助我?”

    “我知道,我身为老八,那个位置这辈子都与我无缘了,我也不是那块料。我愿意以后为六哥所驱使,只求将来做一个逍遥王爷。”顾根基一番话说的既漂亮,又慷慨激昂。

    顾辰武听的也有些动容。“好,我的好八弟。”

    两人随后进入房中,又拉进去两名婢女伺候。

    ……

    八位皇子之中当属三皇子顾仲文手伸得最长,那潭州知府宋钟就是其手中一枚得力棋子,牢牢地被掌控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宁致竟下狠手来杀了他的人,这一举动无疑如同在三皇子顾仲文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自此之后,他便一直对宁致怀恨在心,眼中不时闪过阴鸷的光芒。

    然而,宁致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威望,这使得顾仲文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去实施报复。

    原本他还盘算着可以通过拉拢等手段来化解这份恩怨,可谁能想到那宁致竟然如此不识抬举。

    仿佛全然不将他这个三皇子放在眼里,这让三皇子顾仲文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复仇的念头也越发坚定起来。

    “三殿下,现在陛下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咱们可得早做打算。”

    “是啊三殿下, 下官觉得应该发动百官,让他们举荐您为太子。”

    “也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意思,这么久了都不立太子。”

    下面的官员议论纷纷,虽然他们的官职都不大,但都在关键的位置。顾仲文最擅长的就是拉拢人心。

    “诸位,诸位,听我说两句。”顾仲文压了压手。“太子之事,乃父皇一言而决,我等怎能私下置喙? 不如咱们摆上两桌酒席,喝喝酒,谈谈风月。”

    下面的官员一听,酒席好啊,三皇子的酒席可不是一般的酒席,每道菜都是有讲究的。

    就比如,几十只当天宰杀的老母鸡,只取舌尖上的那一点肉,而且必须是活取,腌制好了,炒榆钱。

    再比如鱼肉,最好的大黄鱼取尾鳍上第八片鱼鳞底下那块肉,而且只要指甲盖那么大的肉,然后上锅蒸。

    即便是最简单的一个面条,都是用鱼肉,鸡肉打成肉糜和面,每根面条里都塞着一根正宗的鱼翅。

    做这些不仅得花银子,而且非常费功夫。三皇子府上单是厨子,就有三百余人。可见其吃的有多讲究。

    他不单单用美食笼络人心,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帮忙,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当初就有个官员,膝下一直无子,娶了五六房小妾,女儿生了一堆,就是没有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