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50年代种田 > 第84章 丰碑送到了京都大学,改?一字不改!

第84章 丰碑送到了京都大学,改?一字不改!

    “老师,我写的这篇文章你觉得如何?”

    “很不错,真的很不错,小虎这真的是你…花了半天时间写出来的吗?”

    赵小凤有些不敢置信,他看过很多文章,课本上的文章无疑是比较不错的。

    而和杨小虎的比较起来,说句大话——不相上下。

    杨小虎只看过课本,文笔方面和课本极为相似,这并没有让赵小凤感到惊讶。

    因为杨小虎的记忆力很不错,很多东西他都记得住,一些修辞手法即使不会,也能用出来。

    文章中不少是陈述,但杨小虎却能用寥寥几个字就将故事讲明白。

    这就超过了大多数读书人!

    再加上这个故事极为精彩,让这个故事简单的文字变得不简单。

    “这就是我昨天花了半天时间写出来的。

    我写书的时候,脑海里就有了画面,写起来格外的轻松。

    进入状态后就没有停下,一鼓作气就写完了。”

    “老师,你觉得这个篇文章能发表吗?”

    昨天,他在和老人交谈的过程中,他知道文章是可以发表的,只要发表了,就能得到一些人的认可。

    得到认可后,自己就有机会得到重用,以自己的聪明才干,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因此,杨小虎才会询问能否发表。

    “原本,只要你的文章不差劲,我就想推荐你的文章去县里报社,说不定能被选中,但现在我看了你的信,我觉得你一定能被选中!”

    “老师,我的文章可以发表了?”

    “对!可以刊登在报纸里!”

    得到赵小凤老师的肯定,杨小虎兴奋的跳了起来。

    老人家,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逝去的爹娘,我也一定会有出息。

    杨爹,杨母,我会好好报答你们。

    马哥……

    小孩子的想法很朴素,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

    爹娘给了生命,养父有养育之恩,而马大头一家,是改变麦香村的契机。

    但凡缺少一个,都不能有这样大的改变。

    ……

    信被寄了出去。

    京都大学。

    年级副主任办公室。

    “康老师,有你的信。”

    “有我的信?”

    “大概是我学生的吧,”被叫做康老师的接过信,“还真是我的学生。”

    “你的学生还真多,真了不起。”

    “教书育人而已, 没什么了不起的!”

    康老师回到了自己办公室,看着桌子上还有几封信件。

    他有些头大。

    但他还是打开了信封,一封一封的看了起来。

    “亲爱的老师,你好!……”

    一封一封看完,康老师脸上依旧都挂着笑。

    他的学生很多。

    有的成了地主分子,有的成了组织的人。

    还有的是农民。

    还有的成为了教书的先生。

    他很欣慰,不管这些学生如何,都是他的骄傲。

    “赵小凤……”

    “这个坚强的学生,他给我写信了?”

    康老师来了兴趣,将这最后一封信件打开。

    “老师,我亲爱的老师!……

    许久不曾来信,不知老师身体安好?”

    康老师看了下去。

    看到最后,他才知道。

    这并不是和其他信件一样,都是问好的。

    “我就是说,你这小妮子怎么会给我来信,原来是有求于我。

    罢了罢了,尚且看上一看,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写的一则小故事。”

    六七百个字。

    和后世《丰碑》略有不同,其中加上了孩童与军需处长的对话。

    看了看开头。

    他眉头就是一挑。

    “这是看课本后写下来的吧?这文笔很是稚嫩,但其中还有些许模仿的痕迹……

    应该是模仿的解放区课本吧?怪不得赵小凤会给我写信,原来是发现了一个天赋不错的孩子!”

    看到第二段。

    到了没有棉衣那儿。

    康老师心跳不由快了起来。

    文字所带来的的情绪,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这是暗示着什么吗?这军需处长这么的朴实无华,可我看着就怎么有些心痛呢?”

    他合上了信封。

    “不对!不对!很不对,这孩子很有天赋,这文章略显稚嫩,文笔也有模仿之意,赵小凤……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心中有了猜想。

    能把这么一封信给自己,无非是两点。

    一是让自己修改,二是让他帮着修改后发表,三是将他口中的这个学生掉到京都大学来。

    他直接翻到了最后。

    果然看到了几个大字。

    他眼中的那个好孩子赵小凤,果然不是会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

    一个心甘情愿下乡教书的人,能有什么坏心思?

    只见信封最后写道:“望老师帮着刊登在工人日报。”

    “我接下了!”

    翻到前面,康老师继续看了起来。

    棉衣给了年纪小的半大小子,这军需处长自己穿什么呢?

    正当他想着,手下意识翻页后。

    下一刻,他手颤抖了。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

    他看到描写将军的步履阑珊。

    看到了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的军需处长。

    看到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红色部队。

    他是教书的,他还是组织的人。

    他知道爬雪山,过草地的不容易。

    正因如此,他本也应该不会动容的。

    但他也眼角还是湿润了。

    一个六岁孩子的笔力?

    ——不!

    准确的说,是红色的精神!

    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战无不胜的精神!

    翻开最后也页,康老师的手明显有些迟缓。

    他有一种不翻过去,说不定军需处长就不会死的感觉。

    但他还是翻了。

    简单的文字,却像是有着画面一般,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

    “他,就是军需处长……”

    这一刻,康老师再也忍不住,留下了大颗大颗的眼泪。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它变成了一座晶莹的冰雕。”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康老师站了起来,擦干净眼角的泪水。

    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要用自己的名义,让这篇文章登上报刊,让更多的人看到!

    他还要找到京城中其他的文人,他要给这篇文章最好的礼遇!

    修改一下文章?

    抱歉,他一字不动!

    即使文笔稚嫩,即使平铺直叙——都值得被刊登在最显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