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答案,缓缓转头,望着汉王。
他虽然回答了问题,但也只是猜测。
没想到,还真让他猜对了!
竟然真的是老二这个逆子!!!
他只觉得愤怒,心中有满腔怒气无处发泄。
“混账东西!”
朱棣怒骂一声!
“朕平日待你不薄!
甚至逢人就夸奖,说你汉王是与朕年轻时最为相像的一个儿子!
可你倒好,竟然派人行刺朕?”
“父皇!”
跪在地上的汉王连滚带爬的来到朱棣面前,抱着他的大腿。
“爹!儿臣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啊!
一定是这答题空间污蔑我!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仙人,说不定是哪个方外术士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父子两反目成仇啊!”
说这话的时候,汉王看到一旁神色古怪的朱高炽,顿时神情变得有些狰狞了起来。
他手指有些颤抖的指着朱高炽。
“对!
一定是他,一定是老大!
他害怕我抢走了他的皇位,所以污蔑我!”
朱棣看着不断狡辩的汉王,气的一脚把他踢开,破口大骂道。
“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逆子!
到这个时候了,你竟然还想污蔑老大?
看解析!”
说着,他将头转向空中,愤怒的神色微微收敛。
“仙人,还请将解析放出来给我们看看。”
空中的字体再次发生变化。
【本题解析:汉王朱高煦自靖难之后,便开始暗中搜查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下落,打算将其献给永乐大帝,以此博得皇帝的欢心,但在寻找过程中,却发现了流落在外的靖难遗孤,不过并未发现朱允炆的踪影。】
【原本的朱高煦打算将这些靖难遗孤,但忽然意识到他们都是无父无母无家可归之人,如果当做死士来训练,必定是自己手中最锋利的剑刃,完全可以用来帮自己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为此,朱高煦用了皇爷的假身份,假冒自己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以此来博得靖难遗孤的信任,随后不断灌输为建文皇帝效忠的理念,培养他们的身手。】
【征战阿鲁台部过程中,朱高煦突然意识到可以利用靖难遗孤在归京时,刺杀朱棣,以此表现太子监国无力,随后便用皇爷的身份下达命令,让他们提前做好埋伏。】
【征战阿鲁台部凯旋归京后,他又假装手下探子打探到消息,将靖难余孽要刺杀皇帝的消息告知朱棣,提前让朱棣做好准备,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太子监国不力形成鲜明对比,让皇帝对他更加信任。】
原来这逆子的真实目的,并非是打算刺杀朕。
而是打算借此机会来争夺皇位!
朱棣的神色微微好转。
朱高煦看着解析,也是松了一口气,顿时面露讨好的笑容。
“爹,您看,孩儿一片赤诚之心。
对您更是孝顺无比,怎么可能会做出伤及您性命的事情呢?”
看着一副无事发生模样的汉王,朱棣的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这逆子,都已经为了皇位刺杀朕了,还想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做?
莫非朕就能够作为争夺皇位的棋子吗?!!
朱棣的心情一时间又变得悲喜交加了起来。
太子爷看着第二题的解析。
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还好,老二并未刺杀父皇。
虽说如此,可偏偏他心中就是升起了一丝不知从何而来的遗憾。
正好,他一转头就看到了朱高煦那洋洋得意的嘴脸,神色微微一紧。
老二啊老二,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吗?
虽说你并未刺杀父皇,可毕竟还是将他当做争夺皇位的棋子!
父皇会放过你?
一旁的老和尚姚广孝露出了怜悯的神色。
他默默闭上双眼,嘴里念叨着经文。
提前帮汉王祈祷一下,希望到时候不要死的太惨。
这孩子,还以为将陛下作为争夺皇位的棋子就是小事呢。
朱棣冷声问道。
“既然你是要去找朱允炆,那他人呢?
如今何在?”
朱高煦连忙答道。
“儿臣……儿臣并未找到朱允炆。
若是找到他,肯定已经将他带回来献给爹您了。”
“不说是吧?”
朱棣的声音逐渐变冷了几分。
朱高煦欲哭无泪。
我真不知道那该死的朱允炆在哪里啊!
如果找到他,说不定现在太子之位都已经是我的了。
哪里还有这么多破事啊!
“父皇,那答题解析中写的清清楚楚。
儿臣只是找到了靖难遗孤,并未寻得朱允炆。”
朱棣自然是看到了那解析,不过还是故意露出不悦之色。
“行,那你就好好隐瞒吧!
等到时候你老子滨天了,你就带着建文那小子回来继承皇位!”
朱棣当然知道朱高煦那点心思。
如今这么说,不过是为了让他老实一点。
不要整那么多小动作!
天空中。
化身大明国运的顾长生看着父慈子孝的三人,忍不住露出笑容。
“朱棣不愧是做老子的。
轻轻松松就将汉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姜还是老的辣啊!”
话罢,他心中一动,天空中的字样再次发生变化。
【第三题:以下不属于明成祖朱棣的成就是哪个选项?】
【1.五征蒙古;2.修注永乐大典;3.平定安南;4.创造巡抚职位;5.遣郑和下西洋】
朱棣在看到第一个选项的时候,就微微有些错愕。
“五征蒙古?”
蒙古那些狼骑,可真是一群又臭又硬的石头。
原本的北元被剿灭了,就分裂成了东蒙古和西蒙古两个部落。
东边,就是鞑靼,也就是蒙古主力,也是目前对大明最有威胁的边外异族。
如今,他正打算御驾亲征阿鲁台。
此人正是鞑靼的太师。
也是鞑靼中最有势力的人,掌控整个鞑靼!
莫非朕要御驾亲征蒙古五次才能获得胜利吗?
虽说这蒙古是又臭又硬的烂石头。
可大明朝有着无数精兵悍将!
第一次亲征,更是已经准备调遣五十万人马。
已经是打算一举将鞑靼歼灭。
为何还要五次亲征?
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目光继续向下望去。
第二个选项是永乐大典。
朱棣看到这,忍不住露出一抹笑容。
永乐大典如今已经修注的差不多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完成。
想到这,朱棣一时间心中有些得意。
此书的宗旨,乃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目的更是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这本就是朕的功劳!
“这个一定不是答案!”
朱棣万分肯定。
一旁的汉王连忙捧场。
“老爹说得对。”
朱棣听到这话,笑容更盛了。
虽然这老二有反骨,天天想着造反,谋夺太子的皇位。
但对朕这个老爹,还是孝顺的。
朱棣继续看向题目的第三个选项。
平定安南?
朱棣眼眸中闪过一抹诧异。
如今的安南,只是大明的附属国罢了,并未有任何叛乱之心。
为何要平定安南?
想到这,朱棣转头看向姚广孝。
“老和尚,你怎么看?”
姚广孝沉吟片刻,回道。
“陛下,既然这选项出现在这,或许证明安南有不臣之心!”
朱高炽忍不住插嘴问道。
“安南臣服于大明许久,怎可能会叛乱呢?
会不会这选项是错误的,并非父皇在位时期的事情?”
朱棣觉得也有道理。
“老大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如今大明国力昌盛,就算安南有不臣之心,也不敢在这时叛乱。”
汉王闻言,忍不住插嘴。
“万一安南内部发生叛乱,向大明求助,那么父皇不就应当出兵帮助他们吗?”
朱高炽微微一愣,仔细琢磨一番之后,心中微微有些惊讶。
老二行啊,不愧是武将,竟然连这样的事情都能够想到。
连忙对着朱棣说道。
“父皇,老二此话,似乎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安南是我大明的附属国,若是求援,父皇必定是要派兵的。
否则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大明?”
朱棣也是露出恍然之色,点头道。
“如此看来,此事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父皇。”
汉王再次开口。
“若是安南求援,儿臣愿意代父皇率领我大明将士,征战叛乱之人!
将敌将首级献给父皇!”
说到这时,他心中不免有些期待。
要是安南真的叛逆就好了,到时候将他们抄家灭门,又有更多的金豆子分了!
朱棣露出满意的神色。
老二虽然觊觎太子皇位,不敬兄长,但在打仗上,倒还是一等一的好手。
他将目光放在第四个选项上。
创造巡抚职位。
朱棣看到这选项后眉头微微一皱,有些疑惑道。
“这是什么职位?
我大明朝还有这职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