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什么叫天府之国啊? > 第十六章:朱椿的精神内核——科学!

第十六章:朱椿的精神内核——科学!

    “父皇说笑了,这天下以后都是皇太孙殿下的。”

    “我这个做叔叔的,只要能够为大明做一些微小的贡献,”

    “就心满意足了。”

    朱椿敏锐的察觉到了朱元璋的试探,

    直接一招将其巧妙的化解了。

    要知道,朱元璋虽然对自己的儿子都挺不错,

    但为了让朱允炆安稳的坐上皇位,

    砍了不知道多少人。

    现在要是试探出来自己不怀好意,

    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来。

    所以朱椿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思,

    自己只想种种田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朱元璋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和自己这个儿子站在一起,

    继续看起了朱允炆和方孝孺二人的田园泼粪艺术。

    田地里,

    方孝孺和朱允炆两人轮着提着沉重的木桶,

    一瓢一瓢的泼洒着粪肥,

    原本还有些活力的二人,

    此刻已经彻底麻木了,

    就连桶中不断传出的恶臭,

    也像是消失不见了一样。

    二人就这样你一瓢,我一瓢,

    像是机器人一样重复着机械的劳动。

    终于,

    轮到方孝孺泼粪时,

    他下意识的将粪瓢深入木桶,

    想再舀一瓢出来时,

    却舀了一个空。

    方孝孺一个激灵,

    将脑袋伸了出去,

    看见了原本满满当当的木桶,

    此刻空空如也。

    这是?

    结束了?

    方孝孺不可置信的眨了眨眼,

    随后喊道:

    “殿下,结束了,结束了!我们干完了!!!”

    朱允炆一个哆嗦,浑浊的眼瞳瞬间恢复了神采,

    看向了空荡荡木桶,

    一股狂喜从身体内部涌出。

    “做完了!太好了,做完了!”

    他激动的跳了起来,随后冲着田头跑去,

    直接把方孝孺丢在了原地,

    他是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呆了,

    这短短的一个时辰内,

    简直和在阎王殿走了一圈一样。

    方孝孺愣了一下,随后把手中的粪瓢丢入桶中,

    也跟着朱允炆跑了起来。

    “殿下,等等我,殿下!”

    田埂上,朱元璋看着向自己飞奔而来的朱允炆,

    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己这个皇太孙虽然偶有顽劣,

    但本质上还是好的,

    让他干活就干活,

    孺子可教也。

    等到朱允炆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田埂上,

    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从未感到过世界如此美好,

    空气如此香甜。

    果然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没有说错。

    香,太香了!

    奇怪?怎么变臭了?

    等会,这股臭味是哪里来的?

    朱允炆感到一股恶臭在自己身边弥漫,

    他疑惑的嗅了嗅鼻子,

    随后满脸的僵硬的看向了自己衣裤。

    几个星星点点的污浊之物在红色的衣袍上,

    是如此的显眼。

    原本干净整洁的布靴上,也沾染了一大块的污物。

    扑鼻的恶臭正是从上边传来。

    朱允炆眉头拧成了麻花状,

    想着去洗个澡换身衣服,

    便转头看向朱元璋,

    开口说道:

    “皇爷爷,我......”

    话还没说出口,

    就被朱椿打断了。

    “父皇,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先去看看二号试验田吧。”

    “皇太孙殿下也累了,不如就让他先下去歇息一下吧。”

    朱允炆一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和他不对付的皇叔,居然替他说话了?

    不过这样也好,自己终于可以歇息一下了。

    可惜的是,朱允炆的美好梦想直接被朱元璋打破了。

    他看向朱允炆,眉头微皱:

    “允炆,你累了?”

    “没有没有,不累,根本不累。”

    朱允炆强行挤出笑脸,表示自己还可以继续。

    “不累就好,为君者当日理万机!”

    “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民无所赖,贻患不可胜言。”

    “明白了吗?”

    见朱允炆像小鸡啄米一样点着头,朱元璋这才满意,转身跟着朱椿的脚步,去往了下一块试验田。

    苦着脸的朱允炆只好无奈的拖着疲惫的身躯,

    还有满身的恶臭,

    默默的跟在朱椿和朱元璋身后。

    走在前面的朱椿的余光从朱允炆的身上扫过,

    看上去毫无表情,实则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但凡了解点明朝历史的都知道,

    朱元璋乃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最巅峰时期他一天能够批阅近20万字的奏折,

    处理近370件政务,

    可谓是人形机器。

    在这样的一个人面前提休息,八成是行不通的。

    朱椿就是利用这一点,巧妙的折磨了一下朱允炆。

    不为别的,单纯的犯一下贱而已。

    不多时,众人就来到了二号试验田。

    这块试验田乃是没有任何肥料加持的原始田地,

    被放置在一号和三号两块试验田中,

    可以更方便和直观的进行对比和参照,

    及时准确进行肥料效果的验证,

    以及观察对土地的后续影响。

    是的,肥料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耕种后土地的变化也是考核肥料的关键一环。

    好的肥料不仅能够滋养作物,更能够维持地力不会流失。

    而差一点的肥料增相当于揠苗助长,

    靠着榨干土地的肥力来催化作物的成熟。

    而三块试验田在过去的两年里,

    像这样的肥料实验已经进行数次,

    得到的数据经验足足几大摞。

    众人站在二号试验田前,

    听着李三的讲解,

    纷纷点头。

    朱元璋开口说道:

    “李先生,想不到在这小小的一方田地之间,”

    “竟有如此之多的奥妙,”

    “就连朕这个农民出生的人,也大大涨了一番见识!”

    “有你在,真乃大明之幸啊!”

    李三连连摇头,指了指一旁微笑不语的朱椿说道:

    “陛下实在是过誉了。”

    “李三不过是个农田里的熟手,”

    “这些对照试验还有作物以及土地的考核,”

    “悉数都是蜀王殿下提出并实行的,”

    “陛下夸我,实在受之有愧。”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

    转头看向朱椿,

    问道:

    “老十一,又是你设计的?”

    “你可不要糊弄朕,把别人的功劳拿过来装饰你自己的门面。”

    朱椿迎着朱元璋的目光,

    自信的回答道:

    “儿臣还不至于做出这等下作的事情。”

    “其实这些工作和我那些高考试题一样,都是由一种精神内核支撑的。”

    “哦?是什么精神?”

    “那种精神内核,”

    “儿臣将它命名为——”

    “科学。”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