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夫露出一口烂牙,笑着对朱元璋说:
“俺从蜀王殿下那领过不少的种子呢!”
“每次都不一样!”
“要是不会种,蜀王殿下还有派人教你!”
“俺种了大半辈子田,直到蜀王殿下来了,”
“才知道原来种田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朱元璋面色古怪的看向端坐在一旁喝茶的朱椿,
后者回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微笑。
“助农本就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些许种子而已,自然由王府内帑提供。”
“老十一说的不错,允炆你可要牢牢记住!”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顺带又斥责了一句朱允炆,
也不顾朱允炆难看的脸色,
随后继续看向报纸。
“鉴于新盐井的开发,蜀王殿下将针对性的调整盐的价格。”
嗯?
盐价?
朱元璋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起来。
盐铁乃是国家重器,
虽说藩王有资格管控当地盐价,
但若是私心作祟,
免不了苦了当地百姓。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继续念了下去。
“盐价由当前的每斤银十分下调至每斤银八分。”
朱元璋念完之后似乎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随后又眯起眼睛看了一遍。
这盐的价格?
是下调了?
朱元璋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盐这种垄断的私器,老十一居然舍得降价?
更别说原先的盐价实际上也并不夸张,
每斤盐只要十分银已经算的上良心了,
现在的每斤盐只要八分银更是...
“太棒了!蜀王殿下真是我们的福星!”
茶馆的老板听到朱元璋念出的盐价调整,
整个人开心的大喊了出来。
“这位老先生,托您的福!今天一大早就听到这么好的消息!”
“今天的茶水给您免单!”
此话一出,周围几个喝着茶吃着早点的人也起了哄,
一个个在那闹着。
“老板,你这么开心,不得给我们这几个常来的免个单?”
“就是就是,你给这么老先生免了,我们几个就不免了?”
茶馆老板脸色一板:
“去去去,你们识字么你们?”
“要不是这位老先生,这好消息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呢!”
“你们几个大字不识的也跟着凑什么热闹!”
“最多五折!再多没得谈!”
此言一出,茶馆里沸腾了!
吃着早点的茶客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那边的老板也是一样的笑容。
也难怪,盐价对普通人的影响或许不小。
但对他这种开店卖茶和早点的人来说,
盐价每下降一点,他的收益就高上许多。
看着周围人的笑容,
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容是会感染的,
更何况是大明的皇帝看着治下的百姓生活的如此开心呢?
“老十一啊,老十一,想不到你,这么为百姓着想啊!”
“允炆,好好看,好好学,这才是民心所向!”
“好。”
朱允炆的声音已经近乎微不可闻了,
周围的每一个欢笑都像是对他的讥讽,
让他浑身不舒服,恨不得当即逃离这里。
但皇爷爷还在这念报纸,他又怎么好离开呢?
这边朱元璋看茶馆里喧闹的声音已经差不多平息了,
便咳嗽了一声,
重新摊开了报纸,
继续顺着刚才的地方念了下去。
“工人夜校正在招生!”
“无论你是不识字的老汉,还是年轻的小伙,又或是想要学习知识的大姑娘!”
“来报名工人夜校吧!”
“只需一两银子,即可参与长达半年的夜校课程!”
“报名地址——城北青果巷......”
小二闻言眼睛一亮,
询问道:
“老先生,您能再报一遍这夜校的价格吗?”
“一两啊?有什么问题吗?”
“只要一两?!”
小二的眼里仿佛有光冒出。
“老人家您也知道,我不是不识字吗。”
“不识字,那就只能干干跑堂端茶送水的事情。”
“但如果去上半年的夜校,不说学到什么文化,至少识字是没问题了!”
朱元璋上下打量了一番小二,
点了点头:
“说的对,你这个年纪的年轻小伙,哪能够不识字呢?”
“想我当年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不识字,吃了不知道多少的亏。”
“好在身边有不少的读书人,天天挑灯夜读,才有了今天的日子。”
朱元璋看着天空,一脸的唏嘘,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过去的那些战友们。
小二倒是没听出朱元璋的言外之意,
而是赞同的回答道:
“老先生说道太对了,现在不识字,连讨个媳妇都难。”
“我家隔壁住着的王二,就是去了夜校半年,不仅识字了,还托夜校老师的关系,”
“去了外边的工厂,现在还取了一个姑娘,明年就能抱孩子了!”
说道这里,小二的眼中闪过了向往的目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