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原神:我在提瓦特说书蓝星历史 > 第四十二章 论功行赏,分封诸侯

第四十二章 论功行赏,分封诸侯

    “周武王这种封建其主要的目的有三:”

    “一是安抚殷民:封纣子武庚于殷,并在殷的周边。”

    “设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

    “用来监视武庚,此举明告天下。”

    “灭纣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

    “二是兴废继绝:把焦、祝、蓟、陈、杞这些封国。”

    “封给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后裔,表示崇德报功之意,鼓舞民心。”

    “三是移民实边:齐、鲁、燕三国,为周在东方新的领域。”

    “这些封国为移民实边攻策,而寓有区域的开发。”

    “足食足兵的用意,同时在政策的运用上。”

    “也可以说在殷民族的后方,建立了牵制的力量。”

    “但分封诸国,真的不会迎来反叛吗?”

    凝光忍不了了,她迫切的想知道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嘛……”

    刘岁和买了个关子。

    “当然是……会了!”

    钟离皱眉,“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周武王还会分封诸侯呢?”

    行秋:“对啊!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胡桃:“或许是因为周武王喜欢刺激。”

    香菱:“这一听就不靠谱好吧。”

    “嗯……”

    刘岁和想了想。

    “你们觉得周武王有的选吗?”

    刘岁和的问话,让众人一懵。

    刻晴:“原来如此吗?周武王根本就没得选。”

    刻晴:“和夏桀不同,帝辛还是有拥护者的。”

    刻晴:“夏桀死了就代表夏朝死了,但帝辛死了只能代表帝辛死了。”

    甘雨恍然大悟,“失败的只是帝辛,商朝的主力依旧在东夷。”

    “要是他们拼死反抗,周朝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对溜!”

    刘岁和打了个响指。

    “真是连个聪明的小姑娘。”

    甘雨:“……”

    刻晴:“……”

    两人脸色微红。

    “周朝的分封,也是变相的一种妥协。”

    “而且也和我说的三个原因一样。”

    “不论是那个理由,周朝的分封是必然的。”

    “分封也不是没有好处。”

    “就比如,周朝的分封几乎奠定了华夏很长一段时间的版图。”

    “天下领土尽归于周。”

    “周朝的版图,远远超于夏商两朝。”

    “东西南北的蛮荒之地,尽归大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刘岁和单手握拳,讲述着周天子的大权在握。

    “不管结局如何,起初的周天子确实是号令诸侯。”

    “敢不从者,天下共逐击之。”

    “而且周武王也不是没有后手的。”

    “天子的位置只有一个,但周天子的儿子可不止一个啊。”

    “功臣封了,贵族后裔封了,没理由自己的亲戚子孙不封啊。”

    “他把最大最肥美的几块土地封给自己的宗族,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拱卫京师。”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最开始的四百年没人叛乱。

    “岁和,你说周天子的位子只有一个,但儿子却有不少。”

    云堇问道,“那诸侯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呢?”

    “问得好!”

    刘岁和折扇一挥。

    “这就不得不提周朝另一项立国制度了,宗法制。”

    “所谓宗法,就是家族。”

    “比如行秋、刻晴,都是名门大族。”

    突然被刘岁和说起。

    行秋居然还有点不好意思,“承,承父母庇护。”

    刻晴都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因为她能有这一切,全靠自己。

    “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

    “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

    “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后。”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管理体系。”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权利继承制度。”

    “源于父系氏族家长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主要用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

    “妻子的儿子就是嫡子,第一个被成为嫡长子。”

    “小妾生的叫做庶子。”

    “目的是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的继承权。”

    “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大宗在家族内部因有财产的继承权,所以受到庶宗的敬奉。”

    “即所谓的尊祖敬宗。”

    一口气说完宗法,刘岁和开始为云堇解惑。

    “我说的嫡长子,就是继承天子和诸侯的人。”

    “而其他的嫡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运气好的话,可能回去当个诸侯卿大夫什么的。”

    “至于庶子,也就比贫民奴隶强上一点。”

    “继承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嫡长子死亡,偶其他嫡子继承。”

    “就是所有的嫡子都死完了,有轮不到庶子来。”

    “那要是嫡长子是个傻子呢?”

    重云问道。

    “就算是嫡长子只剩下脑子,只要他没死,那他就是继承人。”

    “老二就算是姜子牙转世都没用。”

    “这算什么!”

    行秋怒道。

    他就是家里老二。

    虽然他对家族事业没什么兴趣,但这种不公平的行为。

    有着侠义心里的他,是十分的抵触反感。

    “确实。”

    刻晴赞同道,“愚蠢的制度。一个国家的命运竟然如此的儿戏。”

    诸侯就算了,周朝可是一个王朝。

    “是挺蠢的。”

    刘岁和点点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子继承制,确实让给其他的嫡子没有了夺权的想法。”

    …………………………

    …………………………

    PS:怎么说呢,帝辛到底暴君还是明君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看法。

    首先他肯定不是暴君,就那六条所谓的罪哪个人没有?

    但我肯定不会去吹什么帝辛是千古一帝,帝辛干的事他祖宗武丁都干过。

    武丁当时的环境不必帝辛时期强多少,但他让商朝中兴了。

    最后说一下,我有不少存稿,有些关键地方要是改的话,就和从写一本差不多了。你们看插图。

    我发到夏商周,但存稿都干到春秋战国了。

    不是我搞饥饿营销,事纯粹因为我手残。

    飞卢新书一天要更四五章,我一天就能写两三章。

    没有存稿读者早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