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了多日,一人一驴来到了一处花草繁茂的地方。
这里让陈灼很舒适,他的心底突然生出了想要留下来,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
陈灼的武功遇到了瓶颈,他想了许多提升的方法,但是一直没有再进步。所以他决定将练武的事暂时放下,一切顺应自然才好,哪怕生死决战在即。
不去想武功的事,他变的茫然,没有了用心的方向。
直到有一天,陈灼遇到了一位老花匠。
老花匠没有武功,不懂江湖事,只是专心的侍弄花花草草。
老花匠采摘一束稀有的兰花时,掉下山崖,被陈灼所救,他还以为自己死了,当他睁开浑浊的老眼时,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兰花没有摔坏吧?”
陈灼高举起自己的另一只手,只见那株兰花在小小的土坯上傲然挺立。
老花匠和陈灼都开心的笑了起来,两个不同境遇,不同经历的人,一时间开心的仿如多年的老友。
老花匠小心翼翼的接过那株兰花,爱怜的看了半晌才道:“峭壁上草木都枯黄了,唯有这株兰花傲然挺立,绿意盎然,可见是在悬崖之上,凌霜傲雪,生长多年了。”
陈灼微笑点头。
老花匠又道:“这种兰花没有种子,只能分栽,珍贵至极。”
老花匠如获至宝,爱惜不已。
陈灼道:“老人家,快回去栽种吧。”
老花匠恍悟:“对对。”
嘴上赞同,腿却软得站不起来了,他历经生死,直到此时方知害怕。
陈灼见状,解下酒葫芦,递到老花匠跟前道:“喝一口,壮壮胆。”
老花匠也不推辞,接过酒葫芦大口的喝了几口,被辛辣的烈酒呛得直咳嗽。然后看着陈灼关心的神色,不好意思道:“老头子的腿还软的像面条,烦劳壮士送我一趟可好?”
陈灼点头扶起老花匠道:“走吧。”
老花匠在陈灼的扶持下,坐上宝驴,宝驴“嗒嗒”,一路走的飞快,很快就回到了“百花园”中,老花匠敲着自己的脑袋道:“奇怪,今天坐的毛驴怎么走的这么快?”
陈灼看着那些修剪的整齐的花草,又看到“百花园”的名字,知道这一切都是老花匠的杰作。
他忽然想到了“百花谷”,想到一直没有下落的母亲,也不知道她是否还在人世?
老花匠细心地栽种好那株兰花后,看着这个痴痴傻傻的男子,大生好感:“老头子应该好好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陈灼摇头道:“不必了,我无意中救过很多人,从没图过什么回报,这便告辞了。”
老花匠很感动,关心道:“你要去哪里呢?”
“去哪里?”陈灼想了想:“不知道,浪迹江湖,随遇而安吧。”
老花匠道:“四处漂泊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你不嫌弃,就暂时在这里住下吧,虽然只有三间草房,住下你我两个也是足够宽敞。”
陈灼问道:“这里没有别的人吗?”
老花匠傲然道:“众多仆役都住在前院,这园子虽大,也不是凡夫俗子能进来的?”
陈灼不解:“那我怎么能住下呢?”
老花匠狡黠一笑:“主人知道老头子有个外甥是侍弄花草的奇才,只要你谎称是我外甥就可以安心住下了。”
陈灼一笑:“岂不是从此多了个舅舅?”
老花匠嘿嘿笑道:“倒是老头子占你便宜了。”
“那倒也无妨。”从此,“舅甥”二人便相安无事的住下了。
陈灼经常向老花匠求教各种关于花卉栽种方面的知识,他从此开始认真的观察和栽种牡丹、山茶、月季、兰花等等多种花卉。
老花匠执拗单纯,不善交际,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只懂得侍弄花草。
老花匠对待花草,举手投足,如同大师,指点江山。他手指群芳侃侃道:“这牡丹花是‘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华贵雍容、花大色艳、端庄富丽、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古人发现了许多著作,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
老花匠缓了口气又道:“隋炀帝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唐代牡丹栽培繁盛,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种,颜色各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的牡丹。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可惜到了元代是牡丹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而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言罢,老花匠唏嘘不已。
老花匠又手指兰花道:“兰花,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老花匠侃侃而谈,凡是涉及到各种花卉便精神百倍,引经据典的博古通今,大有指点江山之势,陈灼从他身上仿佛看到了武功天下第一人贺仙居的影子。
随后,陈灼细心地和老花匠一起种花护园,闲暇时看看老花匠收集的书籍,有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东晋戴凯之的《竹谱》、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书籍,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有一天夜里,阵阵婉转连绵的琴声响起,琴声曲调悠扬引人入胜。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牡丹花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陈灼小声问老花匠:“这是谁的琴声?”
琴声如水,让人不忍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