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91章 战争从未远离

第91章 战争从未远离

    经历此次突变,大西军军力损耗极为严重,原本张献忠本部人马就有十二万人,再加上四将军合计有兵马三十多万,凤凰山下混战折损的最多,定北将军艾能奇的人马也受了不小的损失,若不是李定国支援及时,恐怕也比孙可望好不到哪儿去。

    兵马折损最严重的当数孙可望和刘文秀,二人虽然努力收拢人马,但目前有战力的人马也就两万左右。

    并非大西军不能打,实在是他们的衣服死的太突然了,军心打乱之下根本来不及反应和调配,四将军中,目前当属李定国的兵力最多,足有精锐五万多人。

    大西军编制中的四十八营均为野战军,虽然号称有兵马五十万,但其中三分之一皆是守备军,说白了就是负责守城的,这些兵战力参差不齐,受个城还算凑合,打野战也只能打打顺风仗,经历此次剧变,守备军算是全白瞎了,如今四将军手里的兵马加一块仍有超过十万人。

    只是由于刚刚经历惨败,再加上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突然死去,士气尤其低落。

    “陕西是去不成了,成都已然被陛下焚毁,周围的百姓视我等如仇寇,为今之计当如何?老二老三你们来说说。”孙可望坐在首位上对三人道,即便军队损失很严重,但他毕竟是张献忠名义上的长子,不论从官职上还是年龄上,都掌控着主导地位。

    但即便如此,孙可望说话也显得比平时客气了许多,没办法,在这混乱的年月,谁的拳头更硬说话才更有底气。

    “我都听大哥的,如今军心涣散,我们四兄弟更应该团结一心,方能渡过此劫。”李定国只是沉吟了片刻便第一个开口道。

    这让孙可望很是诧异,他向来与李定国不是很对付,之前在张献忠面前也多次发生争执,而现在李定国的军力保存的最多,他本以为对方会仗着人多势众夺他的权,但李定国却并没有。

    “老三说的对,为今之计是我等必须尽快摆脱阿济格,陕西去不成,四川也无我等立锥之地,朝廷见我等损兵折马自不如先前般客套,为今之计我等只有贵州一途。”刘文秀仔细琢磨了一下对众人道。

    对于大西军的出路,其实早在张献忠还在成都时他们就商议过,既然不想在四川,要么就出川去陕西老家,不仅熟识地形,还有人和可守,要么就是从四川入贵州,贵州不如四川富庶,但山林更多,更利于防守,而且朝廷对那里的统治也很薄弱,几乎没有多余的兵力驻扎,只要他们十万大军过去,定能有个立足之地。

    按常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张献忠突然被杀,大西军士气很低落,现在最紧要的应当是选个新君出来以安军心,但是几个人都很理智的没有一个人提出来。

    即使现在都很和气,可一旦谁先表露出来要接替新君的事,只会让他们内部更加的紊乱。

    “可是三位哥哥,咱义父死的憋屈,咱就这么仓皇逃去,俺心里头憋屈。”艾能奇见三位哥哥商议好了转进的事,突然悲从中来,咧着嘴一边哭一边对孙可望三人道。

    孙可望见状也皱了皱眉头,他们四兄弟里,就数艾能奇最是没头没脑,虽然在战场上勇猛的紧,但平日里商议大事也都是听他们义父,或者附和他们的主意,向来鲜少说自己的意见,可如今他们三个都喊着转进,说是转进,其实不就是逃跑,这几乎等于是放弃了为张献忠复仇,这在伦理上让几人多少有些愧疚。

    “老四,义父的仇我等自不敢忘,可如今鞑子兵锋正盛,咱们刚经受大败士气低落,即便与鞑子死磕,也讨不到好去,不若先稳扎稳打,待大军恢复元气,再去复仇也未尝晚矣。”刘文秀安抚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可望也看着艾能奇,十分坚定的道。

    艾能奇还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李定国除却刚开始说了自己的意见后,也并未多说,四人就这么安静的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便各自回营。

    当天晚上,李定国又拿出笔墨来给刘寒写信,经历凤凰山之败,李定国越来越觉得局势在按着刘寒信中所说的方向发展,譬如大西军有兵马四五十万,虽说将近一半是没什么战力的守城兵,但却是实打实的兵力,不论是建虏还是大明朝廷,想入川都得掂量掂量。

    可没想到只凤凰山一役,他们就损失了无数兵马钱粮,守城的常备兵也皆是望风而降,情势急转直下的令人发指,这与刘寒之前所预言的事全部吻合,李定国现在是真的相信刘寒是个奇人,所以此时他更想听听刘寒的意见。

    转进贵州的想法是不错,但却也远离了中原大地,即便能暂时保存实力,但想积攒力量打反击,却也更加困难,毕竟没有湖广和四川这等富庶之地的鞑子他们都打不过,假以时日,鞑子稳定了湖广和四川的统治,他们这些窝在穷乡僻壤的人又如何打的过?

    ‘刘兄,见字如面。

    凤凰山一役,义父殒命,我大西损兵折将……

    今欲过重庆、遵义而入贵州,以图休养生息……

    ……’

    当刘寒收到这封信时,正在城外的一处无敌地带打手枪,哦,是字面意思的打手枪。

    经过一年时间的卧薪尝胆,如今的邻水军早已不是一年前的邻水军,不但拥有一支三千人而且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还训练了一支规模六十人的AK小队,这期间刘寒又往返了一趟现代,不过卡勒尔并没有与蓄力亚反对组织接上头,只帮其又收购到了杂牌AK五十多支,加上刘寒原有的八支,目前刘寒手里共有AK步枪六十五支。

    除此之外,还有手枪六支,步枪子弹一千六百余发,手枪子弹两百七十余发,破片手雷四十六颗,最让刘寒惊讶的是卡勒尔竟然帮他收购到了两颗C4,虽然当量不大,但威力定然比破片手雷强不少,或许可以用来轰炸城门或者城墙。

    六十人的AK小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刘寒却觉得只要指挥得当,六十支AK完全可以在战场上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唯一让刘寒不爽的地方,是刘寒没想到制约他发展的最大因素不是枪械,而是子弹。

    一千六百余发步枪子弹看着挺多,可分配到六十人的AK小队头上,一人也不过二十余发子弹,还不够装满一个弹匣。

    好在是刘寒很懂的精打细算,给这些人练习枪法时,往往是一颗子弹掰成十半用,六十个性格沉稳老练、视力出众的士兵,绝大部分人在枪法上已经与刘寒不相上下。

    哦不要误会,刘寒本人的枪法也很随机,在枪法上,刘寒实在没有什么天赋,只能保证在十米左右能精确打中敌人的要害,十米开外就得凭运气,至于三十米开外,那得凭良心,子弹的良心。

    不过AK步枪有一点好,那就是射程足够远,这时候打仗又都是全军冲锋,只要AK小队能将子弹平射出去,几乎百分百可以打中乌泱泱的敌人,即便打不中敌人也能打中战马,效果总归不会太差。

    除了AK小队外,刘寒在邻水城中组建的匠人班底也逐渐成型,不论那些老匠人是否心甘情愿,但在刘寒的威逼利诱之下,学徒班最终有两百二十人成功毕业,加上邻水军营原有的四十多个匠人,如今邻水军共计养着两百六十多个匠人。

    匠人的薪俸比之士兵要高,这在摇黄部其他城内都是独有的,以至于大竹城的王高以及其他摇黄老哥都觉得刘寒是胡来,有这些钱粮可以再多养千把士兵,他们才不会浪费那么多资源在匠人身上。

    但刘寒却并不这么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现代的某位伟人说的,绝对不会错。

    唯一让刘寒遗憾的是,手艺最精湛的六个老匠人里,只有韩余一人决定留在邻水军营,其余五个要么是不看好邻水城,觉得这么个小县城早晚会被大西军、或者鞑子军、朝廷军攻破,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要么是太过贪婪,见刘寒很舍得给钱就漫天要价,结果被刘寒扫地出门。

    为了表示自己对匠人的重视,刘寒专门给匠人设置了技术等级制度,两百六十多人的匠人班底里,其中四十多个军营里的老匠人享受中级匠人的待遇,每月除了饷银三两外,还有一石粮食,从匠人学堂里新毕业的学徒们全部是初级匠人的待遇,也就是月饷一两五钱,米五斗。

    所谓的等级分级制度,其实就是刘寒照搬的后世初级技工、中级技工和高级技工,至于月饷,这是刘寒在招募匠人学徒时就是定下来的事,即便是初级匠人的待遇,也比普通士兵要高上五钱银子,也就是半两,这比摇黄部其他城池内的匠人待遇几乎高了一倍有余,也是被摇黄部其他老哥诟病和埋怨最多的一点。

    因为邻水城的匠人提高了待遇,也会导致他们所在城池内匠人的不满,不过这些老哥也都很厚道,并不与刘寒真的生气,只是弹压手下的匠人,导致不时有匠人想跳槽到刘寒这里,不过均被刘寒拒绝。

    邻水城的高级匠人只有一个,那便是韩余,这位老哥在火器造诣上很有独到见解,而且与刘寒很是投缘,并最终选择了留在邻水城,高级匠人不仅有六两的月饷,还有大米两石。

    要知道大明朝廷七品的县令,一个月的俸禄也只有七点五石,而这个价格是按照当时的粮价一石一两计算的,而县令的俸禄可不是自己一个人拿的,他还要养师爷、主簿以及县衙内的其他支出,毕竟师爷等职位并没有品级,官府并不给这些人发任何俸禄,所以综合来看,邻水城高级匠人的月入竟比当朝七品县令还优渥。

    这让邻水军的一众大小将领都泛起了葡萄酸,尤其是邻水城首席打工人、身兼县令、后勤部部长的李丰和,这位老哥从早忙到晚,起的比鸡都早,睡的比狗都晚,一个月忙下来竟然还没一个高级匠人多。

    对于这等葡萄酸,刘寒自然早有心理准备,不过他并未与部下解释太多,说多了也没用,只有让他们认识到匠人的重要性,他们自然就会明白。

    而高待遇的结果就是,两百多个匠人士气高昂干劲十足,刘寒将从现代书籍里摘抄下来的黑火药配方交给火器匠人,本以为按照最佳配比将黑火药真正的改良,至少需要个把月,没想到只是十几天,新改良的黑火药,威力就比原有配方的提高了至少三成。

    除此之外,铜铁合金技术在刘寒现代书籍的指导之下,也被刘寒手下的匠人们在去年的年底逐渐摸索出来,如今已经开始用铜铁合金尝试铸造小型的弗朗机火炮。

    一个月前,刘寒将两百多个匠人与军营分离,在邻水城专门划出了一块区域交给匠人,宣布成立制造局,而首席工匠韩余成了制造局的掌班,也就是CEO。

    一年多时间,除了军营训练和督导匠人研制火药、火炮等技术外,邻水城的百姓也彻底接纳了刘寒这群外来人,不止如此,由于刘寒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而且从来不无故欺压百姓,使得刘寒在城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大人,咋了?”林登万见刘寒看过信后眉头皱着一直没有舒展,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唉!好日子要到头喽!”刘寒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

    邻水城之所以能安稳的读过一年多,不得不说也是借了李定国的光,就连刘寒也没想到李定国真的一直遵守着约定,不仅自己从来没找过邻水城的麻烦,而且也从未有大西国其他势力来干预邻水城的发展。

    而这些安稳日子随着大西国的轰然倒塌,也要一去不复返了。

    从信中的内容来看,即使有自己这个搅局的人在,张献忠果然还是死了,只不过原本张献忠是死于豪格之手,豪格被自己设计杀死在江陵城内后,却又被豪格的叔叔阿济格杀死。

    有时候刘寒就觉得这挺魔幻的,他以为自己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历史,却没想到张献忠的结局还是一样,就是不知道这厮临死前是否说了那句话。

    他死后,哪管浪海涛天。

    犹记得刘寒在史书中看到这句话时,也是错愕了好一阵,这样的人压根就没真的为辖下的百姓着想过,也难怪川蜀的百姓从来未曾归心过他,伟大领袖曾经告诉我们,只有与全天下的老百姓站在一起,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从这一点来看,张献忠死的可一点都不冤。

    可是这却苦了川蜀的百姓了,史书记载螨清统一中原后,川蜀的百姓十不存一,经常走上百十里一个人都见不着,几乎都被杀绝了。

    而史书里这锅确实扣在张献忠头上的,由此看来,真正的刽子手不言而喻,因为张献忠除了一把火烧了成都外,根本没有对四川人口的急速下降做多少贡献,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几年,将会是川蜀百姓们的噩梦。

    刘寒之所以说好日子到头,说的就是这个,大西军残部倘若离开川蜀,那刘寒所在的邻水城就首当其冲了。

    战争从未远离。

    “要打仗了吗大人?”林登万紧了紧手里的AK47,囔囔着道。

    其余人一听打仗的事儿,个个都来了兴致,甚至都带着些兴奋。

    这些手握枪械的人自然知道手里的AK47真正的威力有多大,事实上这些人在第一次见到AK47杀伤力时人都傻了,他们从未见过能将重型铠甲整个射穿后,还能将弹丸嵌入木头的武器,而如今,他们已经练枪练了半年多,虽然子弹没打多少,但却自信只要有枪在手,他们在战场上就是无敌般的存在。

    不论是百战百胜的将军,还是武装到牙齿的建虏铁骑,只要一颗子弹全得见阎王。

    他们渴望战争,渴望用手里的枪械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却从未想过战争本身所带来的伤痛。

    人往往都是如此,和平年代的人不知战争的苦,未经历战争的士兵对战争趋之若鹜,而对于战争刘寒只想说,去他妈的战争,大家和平发展不好吗?

    可刘寒却明白,有些事有些人是说不通道理的,虽然他已经提醒了李定国,但按照李定国在信中的想法,他并不愿与孙可望等人决裂自立,也就说说四川大概率是要易主,四川百姓大概率仍将遭受建虏屠戮,历史还是原来的历史,唯一的差别就是,他在这里。

    “今日射击训练暂停,随我回城去。”刘寒没有回答林登万,而是对在场的众人说了一句后,就自顾自的上马。

    由于AK的射击声音实在太大,在城内或者军营里射击会造成极大的恐慌,是以刘寒将练枪的作训场地选在了城外一处山谷,这里距离邻水城足有十几里。

    刘寒翻身上马,林登万等八九个亲卫也都各自上马护卫着刘寒离去,剩余人则扛着AK跑步追随,这也是刘寒给AK小队的训练内容,跑路,一直都是邻水军必备的技能。

    待到了邻水城,刘寒找到了李丰和,李丰和正忙活着接收从南京城吴良商队运抵来的粮食,见刘寒脸色不好的走过来,李丰和心中就咯噔一下。

    “大人,是危机要来了吗?”李丰和放下手里的账簿,十分镇定的走过来道。

    作为邻水城绝对的骨干,刘寒当然将自己之前对川蜀局势的预测告知了李丰和等少数几个高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论是李丰和还是郭秀清,从未懈怠过邻水军的训练以及城墙的加固。

    “嗯,贴安民告示吧,从明天开始,对全城军民做战争演习。”刘寒望着李丰和,表情复杂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