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146 沈万三

第146 沈万三

    “就这玩意儿?能亩产好几千斤?刘兄,莫不是开玩笑吧?”李定国看着一地枣子般大小的土球,一脸的不可思议。

    早在好几个月前,他就从刘寒嘴里听说,在江南沿海一带,有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传过来的高产作物,其产量可以达到大明目前所种植的小麦、稻米等作物的几十倍,但李定国压根就不信,有这种东西当时的朝廷早便推广种植了,真以为朝廷的那些官员都是傻子吗?

    可见刘寒如此笃定的模样又不像开玩笑,李定国虽然还是不大相信,但心中却已经开始犯嘀咕,毕竟刘寒带给了他太多的不可思议。

    “寡人啥时候跟你开过玩笑?嗯,仅凭这些没有经过改良的种子,亩产可远远达不到数千斤,但只要肯下功夫培育良种,说不定未来几年内就可以实现,唉,可惜远水还是解不了近渴呀!”刘寒心中的喜悦一下少了一半。

    他压根就没想到这时候的土豆竟然这么小,小到看到后令人哭笑不得。

    “那……如果直接种植,产量能有多少?”李定国不甘心的问道。

    这……刘寒只知道后世有高科技育种,再加上有各种化肥药物等效果的加持,以至于产量很高,他还真不知道三百多年前的土豆产量怎么样。

    “回大人,那几个从江浙回来的部下说,他们是从几个破落士绅家里收购来的,有户人家很擅长养花花草草,那家收来的土豆最多,一颗老苗子下面竟然挂着十几颗这种豆子,这是一路上从江浙赶到这里缩水了,俺那部下说刚挖出来时老沉了。

    俺想着如果种植起来好生照看,产量怎么说也得有上千斤,比稻米都高好多咧!”冯英一边皱眉想着一边道,这也是冯英如此高兴的原因。

    亩产千斤这在后世妥妥的亏掉裤衩子,但在这年月,小麦亩产只有一石多点,折合后世也就两百斤,倘若加上秋种的豆子等,也就不到四百斤,江南地区稻米产量虽然比小麦高些,但一年亩产也就五六百斤的样子,就这还得看天气吃饭。

    而土豆红薯这类作物,不但不挑土地,耐寒耐旱,产量还比稻米都高,要知道亩产千斤说的只是一季,剩下的一季还能种植些其他作物,这相比原来不知好了多少。

    “嗯,这倒也算是个可行之策,但终究解不了燃眉之急。”刘寒皱着眉头道。

    想推广种植,最起码得有足够的种子,仅凭这次带来的这半口袋玩意儿杯水车薪都不够,而往返一趟江浙少说也得俩月,这还不算上到了江浙后大肆收购的时间。

    再说那边都是敌占区,倘若让鞑子发现又是平添的危险,而且这种作物在江浙一带就是被富人当作观赏植物,所以都没有大量种植,收集难度也大,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大批量收购,物价必然上涨,需要的银钱并不是小数目。

    可摇黄军的家底并不丰厚,这阵子虽然有所斩获,但花销更大,为了安抚民心,刘寒不仅免除了川蜀全部城池一年的赋税,为了堤防鞑子可能的反击,还花银子修缮各地的城防,粮草、银两都已经快见底了。

    “刘兄,这可不是小事儿,如果成功了就一劳永逸了,所以,我的意见是即便再困难,也应当先把银子花在新作物上。”李定国沉吟了一会儿,似乎看出刘寒的纠结,便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虽然城防很重要,军队也很重要,百姓更重要,但从底层吃过苦挨过饿的李定国心里十分清楚,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粮食,只有解决了粮食问题,才有未来,苦日子他没少经历,他跟着义父张献忠的时候不止一次饿的两眼冒金星,可不照样带着将士熬过来了。

    其实李定国对于刘寒的优待将士政策一直不大同意,原来草莽年代时,他们的军队都是不发军饷的,大伙儿都是抢到了东西就吃,抢不到就一块挨饿,如今刘寒不仅给吃的,还发军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即便现在如此困难,刘寒仍旧不为所动。

    但不管刘寒要不要降低对士兵的待遇,吃饭问题总要放在第一位,哪怕近期苦点,眼光却要放长远。

    刘寒瞥了一眼一本正经的李定国,意思是用你来提醒,他到底是受过义务教育的高知识分子,随即又转向冯英道:

    “你去找李丰和领六万两库银,将你人手的一半都派往江浙,不,再从步军里征调三百人,都乔装去往江浙,不论你们是用买用偷还是抢,总之用最快的速度搜集这两种作物,同时堤防鞑子的干预,听明白没有?”

    “卑职明白,放心吧大人,卑职一定将此事办好,不教大人失望!”冯英砰的一声将身体挺直,盯着刘寒的眼睛十分认真的保证道。

    冯英下去后,李定国揶揄道:

    “这小子看你这种眼神,啧啧,似乎是把你当成父亲一样崇拜。”

    “唉,他也是个命苦的孩子。”刘寒叹了口气道。

    也难怪,冯英自打十二三岁被刘寒所救,就一直跟在刘寒身边,冯英年纪小又瘦弱,所以刘寒总是对他照顾有加,这让从小没有受过爱护的冯英铭记于心,每次刘寒交代的任务想尽办法都要去完成,他对刘寒的尊敬和崇拜已经超越了部下对上司的感情。

    “要不刘兄干脆收他做义子得了。”李定国见刘寒也认同他的说法,就顺着道。

    “倒是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这小子乐意不乐意。”刘寒轻笑着摇了摇头。

    农民军本就有收义子的传统,高迎祥、李自成、包括张献忠,甚至之前的袁韬、黄鹞子都有好几个义子,就连李定国也是张献忠的义子,虽说刘寒不受传统的影响,但他也三十岁的人了,再加上冯英做事确实很受他喜欢。

    在所有的部下里,若论忠诚度,林登万算一个,冯英这小子也算一个,可以说只要刘寒下命令,就是让这一大一小两个货去把天王老子砍了,估摸着也不会皱眉。

    “叫过来问问不就行了。”李定国说着就命门口的亲卫去将还没走远的冯英喊了过来。

    冯英得知消息后眼睛都红了,流浪了那么多年,他吃过多少苦,挨过多少饿,被多少人骗过、欺负过、打骂过,他不得不时刻提防着周围的人,在寒冷的冬夜里期待黎明,在瓢泼的大雨中忍受饥饿,但他从未骂过老天的不公,因为他遇到了刘寒。

    从此,他再也没有挨过饿,再也没有受人欺负,他有了尊严。

    “爹!儿以后给你养老送终。”冯英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刘寒还是头一回见冯英痛哭,这年月里,感情还没那么复杂,一粥一饭都是莫大的恩情,冯英在他的印象里一直是个坚强、敏感又执拗的孩子,虽然刘寒从未想过什么养老送终的事儿,但突然被人喊父亲,他还是有些触动。

    “好了好了,起来吧,以后踏踏实实好好干,不要学了那些纨绔子弟的坏毛病。”刘寒起身将冯英扶了起来,一边告诫一边从身上摸出一把手枪。

    “这把枪算作我给你的礼物,在外头要保护好自个儿。”

    虽然冯英不大可能因为身份的变化变得傲慢,但该有的提醒还是得有。

    “嗯,爹,俺一定随身保管将他视若性命,俺去办事去了,定不教爹失望!”冯英珍而重之的将手枪塞入胸口,而后抹干眼泪道。

    “去吧。”刘寒欣慰的抬了抬手。

    冯英走后,刘寒站在原地愣了半晌,其实他大抵上明白,这大概率是李定国亦或是李丰和等人的建议,这年月不论是上头的土匪也好,亦或是一国之君也罢,于整个集体来说,除却守好自己的地盘外,最重要的事便是留下继承人。

    这无可厚非,有了继承人将有利于集体稳定,否则倘若刘寒死了,谁来执掌大权?交给带来兵力最多的李定国吗?那邻水军的老将领李丰和、郭秀清等人怕是有意见,毕竟李定国是最晚加入摇黄军的。

    可要是交给邻水军的旧部,李定国或许没意见,但保不住大西军旧部章火旺周铁等人不乐意,三十岁真是个尴尬的年龄,现在如此,后世亦然。

    正踟蹰间,一个亲卫走到大厅门口请示,刘寒摆了摆手示意那士兵进来。

    “管营大人,外头有个自称沈言的人,说是有要事。”

    “沈言?”刘寒眉头皱了皱,似乎是在脑子里搜索这个人。

    “叫他进来吧。”

    刘寒想了又想,这沈言似乎是他曾经带着部下逃离南京城的路上见过一面,他的父亲沈森还曾对他那个逃难小队给予过帮助,虽然不知道这位老哥此时来寻他做什么,但见一见也无妨。

    不多时,亲卫便领着年约四十的沈言进来。

    “草民见过管营大人。”沈言很是恭敬的向着刘寒行了一礼道。

    从南京到这里可谓路途遥远,沈言的脸上虽然充满着舟车劳顿的疲惫,但却并无忧愁的颜色,这让刘寒感觉有些奇怪,他还以为是沈家出了什么事儿需要他的帮忙,毕竟当初逃难时人家杀羊炖鸡,而且还提供了掩护,这在这个战乱的年代里,已经算是讲义气有胆识的了,可这沈言倘若不是有求于他,又来这里作甚?

    “沈兄不必客气,坐下说话吧。”刘寒微笑着摆出了个请的手势。

    “沈老爷子身体可还硬朗?不知沈老哥大老远来此有何贵干?可是家里出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虽然大概率不是,但口头上的关心却还是必须的,而且刘寒一下子就问了三个问题。

    沈言被问的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他向刘寒拱了拱手道:

    “托管营大人的福,我爹身体依旧如初,沈家庄是我沈家上百年的基业,自然也没遇到什么麻烦。”

    “哦?那沈兄到此是……”

    沈言闻言左右而言他,眼神也看了一眼李定国和旁边的亲卫,刘寒立即就明白了沈言的意思。

    要说这古代人也真是够麻烦的,这种想让主人支开左右的镜头,刘寒不止一次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但他在后世时竟一次都没碰到过。

    “老李,你身为副管营就没一点自己的事儿吗?你是不是太闲了?”刘寒一边挥手让亲卫退下,一边对仍旧干坐着喝茶的李定国下达了逐客令。

    李定国闻言直接起身悻悻的离开,竟是连反驳都没反驳,他是怕刘寒真的再给他派新差事,而留在这里也是因为刘寒没让他走,这特娘的,当个属下当的窝囊。

    “管营大人,这是我爹的亲笔信。”见客厅里再也没有其他人,沈言十分谨慎的从衣服的夹缝里取出一道书信来。

    刘寒不知就里,便打开信纸看了一遍,这一看不知道,看完信刘寒感动的稀里哗啦。

    信的内容并不复杂,先是讲了下当初刘寒带着逃难小队离去后的事,而后便是感念神州大地被鞑子占领后的惨状,以及他对汉人势力的好感和期望,紧接着就是重磅消息,这沈森竟然瞒过了鞑子的眼线,从长江通过水路运送来大批的稻米,高达十二万石!最重要的是,这是沈家的无偿捐赠!

    十二万石粮草,对于大清或者南明小朝廷来说,或许并不算是什么大数目,但对于一个并不算很强大的家族来说,绝对算是个天大的数字了。

    即使是摇黄军的三万军队,倘若实行配给制的话,也足够支用三个月之久,而目前摇黄军的当务之急就是粮草要见底了,这可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这……沈兄,无功不受禄……”刘寒心里还是觉着不大踏实,毕竟这时候的人限于见识觉悟压根比不了后人,谈爱国根本就是读书人的事儿,更何况读书人也没见几个人爱国。

    倘若这些粮食是鞑子的,亦或是其他土匪强盗的,那刘寒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就会收下,可这粮食乃是一个心向汉人的家族,而且很可能是这个家族的家底,这就让刘寒心里感动了,以至于有点不知所言。

    “管营大人就不必客气了,这也是我爹毕生的心愿,您也算是了了他的念想了,是以还请管营大人笑纳。”沈言当然知道书信的内容,是以十分诚恳的希望刘寒收下这份礼物。

    “实不相瞒,目前摇黄军最缺的就是粮食,既然如此,再客气就是矫情了,但是,我有两个问题不是很明白,希望沈兄解惑。”见沈言态度很坚决,刘寒当即选择接受,只是想弄清楚心里的疑问。

    “管营大人请说,沈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第一,倘若沈老爷子真想资助咱们汉人,朝廷不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吗?何以选择了我摇黄军?第二,沈老爷子在信中说这是他毕生的心愿,沈老爷子为何会有这么一个心愿?”

    平心而论,虽然摇黄军也不算是小势力,尤其是占据了整个川蜀以后,可这是最近才发生的事,通过漕运往瞿塘关送粮草是逆流,速度要慢很多,沈家在送粮之初肯定是不知道摇黄军打了大胜仗的。

    而即便摇黄军占领了整个四川,但兵力也就三万人,这一点上既比不了已经拥有几十万军队的大清,也比不了大明,大明虽然屡战屡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还是正统,再加上郑家的支持,兵力怎么说也有十几万人,沈家没有理由不选择正统的老朱家,而选择自己。

    这第二点刘寒就更想不通了,老爷子怎么会把这事儿当作毕生的心愿?

    沈言听了刘寒的话也是沉默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

    “唉,管营大人的这两点疑惑,或许只能算是一个问题。”沈言叹了口气似乎回想起了什么难过的事。

    刘寒心中疑惑示意沈言继续说。

    “大人可听说过一个叫沈万三的人吗?”沈言表情略显痛楚的道。

    “沈万三?曾经的大明首富?你……你们是沈万三的后人???”刘寒面露惊讶,但随即猜测道。

    沈万三的大名刘寒当然听过,甚至在不少电视剧里见过,乃是元末明初江南地区最富有的商贾,朱重八就没少接受沈万三的资助,最终能夺取天下,可以说也有沈家的一份功劳。

    按道理说,朱重八当了皇帝后应该重赏沈万三,可也就是在那个节骨眼上,沈家不仅以自己的家资包揽下了扩建应天城的攻城,作为都城,考虑到安全问题,这本该是朱元璋自己招募工匠来做,但碍于曾经的资助,朱重八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最终还是同意将这差事交给沈万三。

    可这还不算,后来沈万三又提出要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朱重八犒赏三军将士,这终于让朱重八龙颜大怒,最终沈万三被充军流放,落得个凄惨结局。

    这沈言既然提起沈万三,而且他们还是同姓,刘寒难免就联系到了一起,沈万三在经商一途有着绝对的天资,而沈家庄能在这个乱世保住家业,必然也都是绝对的聪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