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那儿?”丽华看到黑暗中一道影子蹿过:“小蝶,去看看。”
小蝶犹豫了一瞬。
“冬兰、冬梅在呢,没事的。”丽华明白她的担忧。
小蝶这才追赶了上去。
朱元璋照例按时辰来接丽华回家,还没到厂房门口就听见里头乱哄哄的。
亲兵们一经示意就分散开来,一队人马先把厂房围住,另一队人马就冲了进去。
一队大小伙子就这么闯进来,女工们没被火吓着,反而被人吓着了。
“出什么事了?”朱元璋一眼就锁定了丽华所在的位置,快步走过去问道。
“失了火。刚才看见那边有个人影,叫小蝶过去看了。我怀疑是有人故意纵火。”
朱元璋心眼儿自是比丽华多一些,如今这个时候,厂子里的货物都交付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来纵火?是扰乱人心,还是说……
“不用担心,咱这就叫他们去搜捕,然后再排两个旗轮流在这里巡逻。”
小蝶的武艺不愧是得了花云真传的,哪怕仅仅数月,其功力也已经突飞猛进,果真就叫她抓着了一个蒙面人。
“交给你了?”丽华都没看那人长啥样,这种审问之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成,咱叫人带回去审。”
朱元璋先是叫人去叫来了顾时,让他加派夜间巡逻的人手,尤其是工厂附近要多加巡逻,然后留下了一个旗帮着归拢物品,这才带着丽华回家。
“你先睡,咱去看看那人到底什么来头。”
“别太晚了,不着急的。”
“好,你早点休息。”
别看朱元璋在丽华面前嘴上啥都说,但狠厉的一面几乎从不向丽华展现。
对待敌人,他的脾气可真不算好。
在朱元璋到达地牢时,被抓的人已经早早尝过了一轮皮肉之苦。
亲兵们也没接到询问的命令,也不问话,就是一个打。
朱元璋背着手,悠闲的溜达着进了地牢,也不说话,就盯着那人看。
“陈友谅的人还是张九四的人?”
就看那贼人瞬间绷紧了神经。
“倒是也不重要。”朱元璋继续慢悠悠的说:“咱还真没对付过暗探间谍呢,你是第一个。”
“郭英啊。”
“末将在。”
“这人就交给你了,该用的法子都给他用一遍,咱也有个经验,到底什么程度只痛苦但死不了。”
“那……还问吗?”
“不强求,他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用问了。”
“是,末将明白。”
这贼人本也不是什么受过专业训练的暗探,来这里也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他心想着今晚也没闹出大事,不过是着了场火,挨顿打也就罢了。没想到朱元璋不但一眼看穿了他的来历,还想要折磨死他。
他吓得要死,登时就尿了裤子。
“国公爷饶命啊,小的也是奉命行事,并非真心与国公爷作对啊。”
“饶你一命也不是不行……”
“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国公爷问什么,小的就说什么。”
“来人,拿纸笔。”
本想着来恐吓一番,第二天再审的朱元璋就这么在地牢待了一整晚。
天亮以后,看着纸上的信息,朱元璋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这才安稳下来几天呀,应天就成了筛子,要不是这次抓着这一个,谁知道以后会捅什么大篓子。
“去,宣李善长、孙炎、耿君用、花云,前厅议事。”
“是。”
朱元璋揉了揉发酸的双眼,拿起桌上的冷茶一饮而尽。
“郭英……”朱元璋给了郭英一个手势,郭英心领神会,在朱元璋离开后就彻底让贼人闭嘴了。
回到了前厅,朱元璋解下了披风,活动了下手脚。
善始善终见国公回来了立刻送上热水、热茶,早饭。
昨晚的事情太隐秘血腥,朱元璋就没带这两个小厮。
“夫人起了吗?”
“还未。”
“多备些热茶,待会儿有人来。”
“是。”
天刚蒙蒙亮,李善长几个人被急匆匆的从家里叫到国公府,在府门前看到对方,实在猜不透这个阵容是发生了何事。
“出事了?”
“没有啊?”
“将军犯错了?”
“大人说什么呢,某天天教孩子练武,能犯什么错!”
“别猜了,赶紧进去吧,挺冷的。”
“臣下、末将参见国公。”
“都来了,坐吧。”
朱元璋没有特别的情绪,只让他们坐下,上了茶,自己则就着小菜慢慢的喝着稀饭。
越是如此,几个人越摸不着头脑,眼神交互间都充满着紧张。
“几位最近都是家有喜事啊,也不给国公府送个帖子,咱都不知道各家都添人口了。”
“呵呵,不过是纳妾而已,怎担得国公亲至。”
李善长捋着胡子笑了笑,几个人瞬间就都笑不出来了。
“你也纳妾了?”
孙炎点点头,再看向耿君用和花云。
“何时?”
“上个月。”
几个人这才察觉到问题所在。
“国公爷,抄好了。”善始善终进来,把誊抄的口供送到桌子上。
“给几位发一下。”
几个人拿着口供越看脸色越沉重。
“咱知道,你们文人就好一个红袖添香,你,”朱元璋指着花云:“最是个急公好义。耿叔呢这么多年一个人苦着过来,现在安稳了,有了地位了,想要人服侍了。那张九四恰恰就是摸准了咱们的脉门,这还是查出来的,查不出来的呢?外头领兵的有多少纳妾的?纳得妾又有多少是叫人安排好了的?”
“事业有了起色,想得不是如何叫家人过的更好,不是如何回报贤妻教育幼子,想得先是裤裆里那点事儿?就这个样子,还打什么仗?把钱分了,地分了,你们爱娶几个娶几个去算了,守着那温香软玉生孩子去吧。”朱元璋说完冷哼一声阴阳道:“就是怕你们守不住。”
几个人被说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尴尬不已。
“你可知昨天晚上,城郊的工厂失了火?”朱元璋问花云。
“末将不知。”
“你当然不知,你要是知道,现在人头就该挂城墙了。你那小妾把夫人的行踪泄露了出去,昨晚纵火本是遮掩,想要对夫人不利才是目的。”
这也是朱元璋憋着一肚子火的原因,张士诚叫人潜入应天,当然不止是为了添个乱。在了解到丽华对吴宋军需十分重要之后,张士诚就想要将丽华处置而后快了。
“小蝶是咱看着长大的,如同自家妹子一样,你是小蝶的义兄,咱自然也把你当兄弟,结果你在媳妇有孕时纳妾不说,还识人不清,危及夫人,你呀你,叫咱如何处置才好!”
“末将万死!”
“回去处置好你那小妾。然后去守太平吧,磨一磨性子。孙先生去给当个参谋?”
这里头最年轻的就是花云,朱元璋对着文人、长辈不好说重话,但是说的每一句都像是指桑骂槐。
孙炎正暗自汗颜,朱元璋给了台阶自然要下。
“是,臣下领命。”
“百室和耿叔免职留任,以观后效吧。”
“是,臣下领命。”
几个人走后,朱元璋仍觉不解气,思绪翻涌,拿起笔,洋洋洒洒开始书写。
自打他做了国公以来,或许是觉得跟着他前途无量,眼见着许多人都已经飘了。
纳妾都已经算是小事了,收取贿赂、任人唯亲之事屡见不鲜。
这还没胜利呢,一个个的都开始往自己口袋里划拉战果了。
这要是真打赢了张士诚他们,不得全给瓜分了?
朱元璋是见过元朝的官员是如何贪墨钱粮置百姓于不顾的,甚至于他的父母兄长,就是因为大旱没粮,还要被蒙古人强行征粮,最后饿成了皮包骨。
他恨贪官,恨蛀虫。
情感涌上了心头,朱元璋提起笔,一气呵成写了一封劝诫书。
劝诫书从那场大旱开始说起。
回忆了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妻离子散的场景。
回忆了元朝廷暴虐无度、强征苛捐杂税的行为。
回忆了从濠州至今一场场的战役,一个个牺牲的同僚、将士。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说起近些年。
近些年日子好过了,咱势力大了,地盘多了,粮草足了,咱当了国公,你们也做了元帅,做了将军,有了官职。
当官了,有权了。
刚刚吃饱了饭,就开始想钱想女人了。
文人想要红袖添香,武将想要温香软玉。开始嫌弃自己的媳妇老了、不够白,不够温柔、漂亮了。
就连征战在外也没耽误你们找女人。
豪强士绅给你们送钱,送女人。你们以为真的是看上你了?都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的模样跟当年一不一样。
要是真看上你这个人,当初你吃不上饭要饿死的时候怎么没给你一个馍馍呢?
如今不过是看你发达了,想借着你来分一杯羹罢了。
你娶了人家女娃,拿了人家的钱财,分地的时候是不是就给人多分了?
是不是就给人家安排官做了?
你以为你这是胜利者的享受?
问问你饿死的父母、战死的兄弟愿不愿意?
问问从你一无所有就跟着你,天天为你担惊受怕的媳妇愿不愿意?
问问在应天等着你的孩子愿不愿意?
问问你治下的百姓愿不愿意?
你拼死拼活得来的官职,是用来保护地方豪强的吗?
最后朱元璋还不忘威胁一把:你们做的事情咱老朱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咱刚刚有这么块稳定的地方,刚刚开始学着当官,犯错很正常,但是要及时改正。多分的地退回去,利用裙带关系得的官抹下去,妾可以纳,但是要少纳,最多不能超过三个,而且要查清楚来历,别被人将军机漏得跟筛子一样还一无所知!
限期整改,否则别怪咱老朱不客气了。
写完这封劝诫书,朱元璋叫李善长拿去按照人头印刷,务必使军中百户以上、各级官员每人人手一份。
随着这劝诫书一同发下去的还有让他们上交的保证书,保证不贪墨、不任人唯亲、不强抢民女、不私纳妾室、不当地方豪强的保护伞。
花云等人的处罚也没有发明旨,只是出了将花云、孙炎调至太平的调令,李善长耿君用就更是口头警告了,反正免职不免职的,他们还是干着自己的活儿,没有旨意别人也不知道是受到了处罚,算是给他们几个人留了个面子。
义兄家中妾室猝死,义兄还要突然离开应天,一系列事情自然是瞒不过小蝶的。花云也心中愧疚,被骂一顿后深觉自己为将不忠,为夫不贞,既对不起夫人、孩子,也对不起朱元璋的信任、丽华的帮助。
他痛定思痛,要在太平开垦军田,督促耕种,勤练兵卒,做好太平的守将。
于是将郜氏和家中一切事务都托付给了小蝶。
小蝶知道事情经过后,既震惊又生气。
震惊的是素来崇拜的义兄竟然也是个被女色所迷之人,生气的是他还差点害了丽华。
不管小蝶有多少义兄,哪怕认了义父,丽华都是她最重要的人,是她不可触碰的底线。
她的亲人差点伤害了丽华,这让小蝶一时无法接受,更无法面对丽华。
朱元璋还特意嘱咐小蝶不要告知丽华真相,丽华见她不开心还以为她是舍不得花云,便安慰她太平也不远,书信来往依旧能够探讨武学。
这让小蝶更加愧疚,练起武来更加勤奋,想要更好的保护丽华。
受到此次张士诚暗探的启发,朱元璋也开始组建自己的情报部门。
情报部门自古以来就不鲜见。
汉朝的绣衣使者,唐朝的内卫府,宋朝的皇城司,都是收集情报的机构。
朱元璋的军中自然也有探子,只不过之前只是为了摸清敌方情况所设,经此一遭,显然各级官员、将士也需要时刻监察才行。
如今朱元璋想设立的是一个从上至下完整的情报部门,不但能监察百官行为、掌控百姓动态,也能探查敌方动态。
这件事情朱元璋依旧没有告诉丽华,他抽调了几百个人负责监视、收集情报,为其命名为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