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明马皇后 > 第9章 研制新军粮广受欢迎,几空城惨扬州急需安置

第9章 研制新军粮广受欢迎,几空城惨扬州急需安置

    军粮厂性质特殊,不像糕点铺那样能够合作,这个厂子严格来讲其实也不是丽华所有,而是吴国公府所有。厂子开起来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好、更快捷的提供营养均衡的口粮。

    除了压缩饼干,丽华还制作了几种肉干,可惜因为养殖的禽畜太少,肉干还不能大规模制作,不过月饼却可以大规模生产当做干粮来供应。

    对于少食糖油的将士们来说,香甜又饱腹的月饼很快成了他们的最爱。

    在军营能吃到月饼和肉,外出行军还有香甜的干粮,吴宋的将士们感觉自己这辈子都不愿意离开军营了。

    就连痛苦的识字课程,都参加的分外踊跃,因为考试不合格的会取消当月的月饼配给。

    别人吃着自己看着,简直是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打击。

    所以即便最近因为打了很多胜仗增加了许多新兵卒,识字率依旧稳定保持在三成左右,甚至一直在稳定上升,算数课虽然难,通过者也有两成,这些人不少都跟着李贞被分到了各地负责某一处的屯田任务了,还有一部分被李文忠和马兴要走了。

    看到同袍们因为学会了算账而脱离了不知生死的战场,有了更好的职位和工作,剩下的将士们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头了。

    其实当初识字班和算数班初推广时,李善长就跟他们推心置腹的说过,让他们提前为未来做个打算,总不能一辈子、世世代代都杀来杀去,这天下就这么大,总有一天仗是会打完的。

    当时很多人把这些话全当做耳旁风,只考虑眼前不考虑以后。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在看到同袍们因为学习获得了好处之后,不用督促,他们也会主动学习了。

    军粮厂这种大规模供应和糕点铺子零星售卖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材料很紧缺。

    尤其是油。

    糖可以用蜂蜜来代替,顶多就是因为加热失去了蜂蜜的一些成分,但是甜味和粘合作用还是在的。

    盐和面粉不缺。

    但是豆子有些缺乏。

    这些豆子要么做馅料,要么榨油,总是紧巴巴的。

    幸亏胡氏给丽华送来了几筐核桃,说是他们的府里后头有好几颗核桃树,拿来给丽华尝尝鲜。这才提醒了丽华核桃油分也不少,也可以拿来榨油。

    可惜如今这个时代核桃很少有大规模种植核桃树的,只是在每个村子里都有那么几棵核桃树,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下的,又或者是被什么动物将种子带过来自发生长的。

    核桃树零星分散,收集就需要很多人手。幸好,应天大营不缺兵卒。反正这些核桃榨的油也要用在军营里,就叫在应天的兵卒们去摘核桃好了,顺便查看一下今年冬小麦的长势。

    一筐一筐的核桃就这么被送进了应天府,丽华早早地叫李文忠找了个地方建了一个简易的榨油坊,核桃送过来经过破壳、清洗、炒干、捣碎,然后用铁箍和稻草分成盘,装进人力榨油机里开始榨油。

    榨完油的渣饼,丽华还打算用来养猪呢,结果李文忠有些忐忑的问道:“不能给人吃?”

    丽华一拍脑袋,她又带入现代思维了。

    如今这个世道,人都缺油水呢,哪里还轮得到猪。

    于是压缩军粮的配方再次更改,减少了面粉,增加了一部分油饼渣,如此还能减少一些油的添加,味道还更香了,简直一举两得。

    丽华忙碌新事业的同时,徐达穿着郭芷兰给他新做的鞋子,满面春风的启程离开了应天。

    徽州新克,吴宋大军尚未站稳脚跟,便有苗人来作乱,邓愈颇有些独木难支,徐达要率军前去支援,他跟郭芷兰商量好了,等到徽州安定下来就回来成亲。

    缪大亨此时也正率军围攻扬州。

    围而不攻,消耗敌军粮草是朱元璋的吴宋军常用的法子。

    当初常遇春将常州城围住数月,使城中粮绝从而不得不投降。

    这个法子虽然耗时间,却省人力,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士们的安全。

    没想到占领扬州的张明鉴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城中无粮还不投降,竟以百姓为食,等到实在支撑不住投降时,整个扬州城只剩下了十八户人家。

    丽华本听闻这事儿都不能也不敢想象扬州城是何等惨状。

    可是张明鉴的手下将士却对他非常忠心,投降时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能杀张明鉴。

    缪大亨拿下扬州城后,将张明鉴暂时收押,然后派人去询问朱元璋的意见。

    朱元璋恨不能将张明鉴千刀万剐,可是他心里也清楚,一旦动了张明鉴,那他手下的几万人就再无归附的可能了。

    “扬州城那么多百姓,他张明鉴一条命死十次百次也不够赔。可是他死了,他手下的数万将士必是要反叛的。在将他手下的将士分化归心以前,张明鉴动不得。”丽华忍着恶心却不得不劝谏。

    扬州城数万百姓命丧黄泉,若是再坑杀数万将士,那扬州真就是人间地狱了。

    现在劳力缺乏严重,朱元璋肯定是舍不得将张明鉴手下将士全部杀掉的,这个死苍蝇,朱元璋势必是要咽进肚子的。

    一旦决定留下张明鉴一条命,他的手下就好安排了,缪大亨、徐达、汤和、邓禹每处分个千把万,然后跟原有的旗全部打乱,每个旗里有三个新人,七个老人。每次收纳新队伍,都是这么办的,老带新,很快新人就融入了吴宋大军之中,而老人也能因为这样的扩充而获得至少一次提升。

    可张明鉴如何安排就成了难事。

    安排的好了,朱元璋膈应,安排的不好又怕他鼓动手下造反。

    “如今扬州近乎一座空城,这下倒是不用愁着从豪强手里抢田地了 。”丽华安慰他道。

    “有地有什么用,也没人种。”

    “那就不种。”

    “啊?”

    “也不是完全不种,就是不以地为重心。扬州联通大运河跟扬子江,水路发达,十分适合当做贸易集散地。”

    “集散地?”

    “就是大宗产物集中运输销售的地方。比如咱盐矿里产了盐,没有水路就只能从陆路走,耗时耗力。如果咱在扬州建立一个盐仓,把做好的盐统一屯在盐仓里,有需要盐的就来扬州交易,咱给他用船发走也好,他自己带船运走也行,咱就不用带着盐冒着风险四处跑了。他们提走了盐,路上是不是遇见水匪,能不能顺利把盐带回去,也不用咱负责。”

    “这倒是个好主意。”

    “而且扬州城如今房屋空荡,最适合征来做厂房,一点儿矛盾都不会有。咱的粮食、布匹、盐铁都屯在扬州,往南可以直下镇江、常州,供应徐达、汤和他们,往北可通徐州、聊城等地,以后你作战粮草就可以快速运达。”

    “就是安全不好弄啊,要是粮食、布匹、盐铁都在扬州,一旦扬州被攻破,必然损失惨重。”

    “把康茂才的水军调过去吧,让他在邵伯湖一带驻扎,负责水路安全,再调一路陆军过去,负责屯田种地和陆路安全。叫文忠、马兴带着人过去选址,挑些交通方便、空旷的地方建造仓房,把布厂、纺织厂、军粮厂、锻造厂那些厂子也都搬过去。应天城里人越来越多,也是该把厂房迁出去把地方空出来了。我这些日子尽量挑些秋冬能种的作物出来,催生发芽,叫耿大叔带着人过去赶紧种了。你就看这些事儿里哪个能叫张明鉴参与的,就叫他参与,把扬州恢复成往日繁华的样子,也算他赎了些罪了。”

    扬州地处南方,虽然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小冰河时期,天气较唐宋要冷一些,不过水稻、小麦精心耕作也能种两季。但是丽华不打算全部种粮食,她要种一些绿叶菜,比如白菜、苋菜、菠菜、萝卜,还要种一片大豆、一片棉花。

    朱元璋将扬州改做扬州府后,火速将康茂才的水军调往了邵伯湖驻扎,又从镇江军中调出一万人来由耿炳文、耿再成带着前往扬州驻守。

    种植之前要先耕地。耿君用则听从了丽华的建议,从已经稳定下来的三府中招工,前往扬州开垦土地,包吃包住还给工钱。

    三府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已经一年,不少百姓家中都有了余粮。然而长久以来的战乱和饥荒让人对饿肚子有着天然的恐惧,对于能挣钱还能省口粮的活儿自然是踊跃参与。

    还有上次没有分到土地的百姓和新投靠吴宋的百姓,还去李贞那里问若是落户扬州能不能分到土地。

    丽华跟李贞、朱元璋一合计,不管扬州用来做什么都少不了人,有人愿意迁过去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此一来还省了吴宋自己的人力。于是他们粗略规划了一番,先把一部分地留出来建厂房、仓库,再把种菜、大豆、棉花的地留出来,军田也划分出来以后,剩下的田地如果有想要落户扬州的,可以按照政策同样给予土地。

    于是本来还想偷个懒的李贞也不得不再次跟着去一趟扬州,把来投靠的人口户籍给理清楚。

    在耿君用、李贞带着百姓前往扬州开始主持开垦土地的时候,丽华则带着人开始催生种子。

    她建了一个简易的大棚,里头放了炉子,白天有太阳就晒太阳,晚上就用布蒙起来提升温度,很快种子就发了芽。

    如今时间紧,只能先这样做着,丽华想扬州有了地方,吴宋也不用只局限于发展轻工业了,也是时候开始推广一些重工业了,比如制造玻璃,比如一直没有推进的水泥生产。

    丽华叫人把这些种苗从地里小心的起出来,用筐子装好,让李文忠和马兴顺路带去扬州。

    张明鉴虽然投了降,可心中却也是忐忑不安。

    再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也觉得屠杀扬州数万百姓这事儿太过分,他总是后悔没有听武德的话早点投降,那样不管有没有功,至少没过。

    如今身上背着数万条人命,张明鉴心里也难受,要不是武德在投降前向缪大亨力保,估计缪大亨进城就得把他五马分尸了。

    就在这时李贞带来了朱元璋的诰令,他念张明鉴困守扬州,粮草已绝,只要他帮助扬州重振,赎清罪孽,就不再追究他的罪过了。只是毕竟有大罪,给太高的官职对不起扬州的百姓,只可给百户以下的官职,让他自己选择去哪儿。

    张明鉴胆战心惊的问李贞:“什么叫下官自行选择去哪儿?”

    “如今扬州凋敝,亟待重建,咱来这里是带着人耕种屯田的,康元帅是带着水军来驻守的,耿元帅亦是带着人马驻守扬州城的,文忠他们是来建仓房、厂房以待来日贸易的。你要是选康元帅或者耿元帅处,就去做个百户,领兵百人,保护扬州城防;你要是选择文忠、马兴那里,自然由他们调配。”

    “那您这里呢?”

    “我这里没有兵,我只是暂时调兵屯田,现下康元帅和郭元帅的兵全部听我调配,在各处开垦种田,后续也会将军屯交给他们管理。”

    “敢问一句,咱原先的那些长枪军都去了何处?”

    “他们都分散开了,如今想必镇江、应天、常州各地都有吧。”

    张明鉴心下了然,这想必也是怕他带着手下叛逃。

    “在下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实话,朱元璋竟然没有让他带领原本的长枪军这叫张明鉴始料未及,对于吴宋的军制他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

    “那就先跟着屯田吧,不管干什么,最近这半个月的任务都是要把种苗种下去,要不然明年就要绝产了。”

    “行,那在下就听上官的。”

    “元帅本是要对你处以极刑的,是夫人多番恳求元帅才饶了你一命,希望你不要辜负夫人和元帅的心意,从今以后摒除暴虐,善待百姓。”

    “是,是,在下一定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