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虽然灭亡了,不代表蒙古人的政权灭亡了。
妥懽帖睦尔死后,他的儿子、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帝位,成为了“北元”的皇帝,虽然这个皇帝就像一只丧家之犬,一直被朱元璋的明军追着打。
听到妥懽帖睦尔的死讯后,朱元璋即便对这个皇帝没什么好感,却也非常给面子的为他上了一个顺帝的尊号,以表示蒙古人退避回草原乃是顺应天命。
九月,蒙古草原开始落雪。
新皇帝爱猷识理达腊松了一口气,蒙古严寒,冬季不宜作战,虽然元大都丢失,等于亡了国,可好歹是能活过这个冬天了。
北方的明军就地驻守,空空荡荡的元大都,已经被朱元璋改名北平。
同时朱元璋将华北几个府合并,设立了华北省,华北省下辖顺天、永平、河间、保定、真定等数个府。
顺天府下辖北平县、密云县、怀柔县、通县、玉田县等等十几个县。
华北省总督是宣宁侯曹良臣。
曹良臣,朱元璋拿下应天后归降,此后一直随徐达征战。
此人文武皆备,心有谋略,因此拿下北平及附近诸县后,朱元璋设了华北省、顺天府,就叫他做了总督。
这里在拿下之前就已经被丽华定好了用处,她要在这里发展工业。
负责这件事的是朱文驰,但朱文驰并不是总督,他充其量也就是暂时充当一下顺天府尹。
顺天府历经多次饥荒、瘟疫已经丧失了大量人口。尤其是北平,大元皇族一逃,城中已经没剩下什么人了。整个地区不但地广人稀,城中的房屋也都没了主人,这种没有纠纷的地方最适合推倒一切重新建立一座新城了。
丽华之所以选择北平发展工业,煤储量是一大原因。
北平是一个巨大的煤矿产地,自西向东地下全是煤。
朱元璋要攻打大元,如今得称北元了,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严寒的天气问题。
严寒不但不利于行军,也不利于生存。费劲儿打下来的地方,总得有利用价值才行。
江南地区现在是明军的粮仓,朱元璋地盘越大,江南需要供应的地方就越多,那么江南除了种地和商业其实没有太多地方能够发展工业了。
丽华早先就准备好的蒸汽机的图纸、发电机的图纸因为没有地方建那么大的厂区而不得不一直放着吃灰。
营建北平这事儿丽华交给了朱文驰,早在徐达到达通州时,朱文驰就带着数百工匠北上了。
元大都在北平,但北平可不止元大都。不过朱文驰到底是没对元大都下狠手,而是另选了附近的怀柔县新修城池。
徐达攻破了元大都,没跑得了的蒙古人全部被抓起来做了“苦役”,他们被押送到怀柔一带,修建城墙,改造房屋,最后就被送去挖矿了。
三万明军分布在顺天府外围各县分散开来居住,所有的房屋都垒上了火炕,足以抵抗冬日的严寒。
工业区内则立起了高高的烟囱,建起了炼铁、炼钢厂、水泥厂。
有了高质量的钢铁,工匠们才能根据丽华给出的图纸开始摸索所谓的蒸汽机、发电机。
洪武元年的冬天是真的很冷,冷到张良弼跟李思齐也承受不住,主动归顺了朱元璋,至此北元能够与朱元璋一战的就只剩下了王保保。
转过年开春,邓愈受封华北省都督,受命驻守华北省,徐达则跟汤和继续开始追击北元。
都督可不是总督。总督是主一省之政务的最高长官,都督则是主一省之兵权的最高长官。都督其下所设官职则与之前军中一样,只不过打仗的最高长官是元帅,不打仗了,就换成了都督。
邓愈此次接到的是长期驻守任务,他带去华北省的不但包括大量生活物资,还有数量非常多的打造武器的工匠。
怀柔从一个工业区,进化为了军工区。
这样长期的驻守,邓愈自然是带上了家眷。
因为怕孩子们重蹈前世居功自傲,一个个被抄家赐死的悲惨结局,这一世丽华一直教导孩子们要尊重臣下,爱护将士,不要因为这层身份就莫名的傲慢。再加上这一世这些孩子们出来做事时的年纪也不小了,又有朱文周在前头做标准,因而朱文驰兄弟几个虽说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喜静有的好动,但都是谦逊知礼的好孩子。
因工厂重要,邓愈将自己的府邸也设在了工厂所在的怀柔。
卫国公到达怀柔,朱文驰自然是要在城门前亲自迎接的。
邓愈一共有一子一女,长子邓镇如今在他手下做个千户,这次也是一起驻守华北省。
长女邓昕今年十六岁,因邓愈夫人早丧,他们父子又都在军中,将邓昕一个人留在应天父子俩都不放心,这些年几乎是父子俩打到哪里,就把邓昕带到哪里。
邓昕常年跟着父兄生活,虽说依旧是读书识字,但并没有像寻常人家的女儿一样在家里绣花、弹琴,而是更喜武艺。这次来华北省她也没有坐马车,而是骑着一匹棕色的大马,身上穿的也并不是衣裙,而是利于骑马的骑装,十分的英姿飒爽。
朱文驰还没看清脸面,只看见那飘逸的大红斗篷,心就猛然动了。
邓愈一行人越来越近,朱文驰立刻换上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上前拱手喊道:“邓叔叔。”
邓愈老早就已经下了马,带着亲眷、部下行礼:“臣等见过永平郡王,怎敢劳烦王爷亲自迎接。”
“卫国公和将士们为国征战,守护边疆,小子不过是托了父皇和母后的福才被称为一声郡王,实在无甚功劳。”
“王爷无需谦虚,听说王爷在这里主持什么‘工业’开发,皇上信中可是大为赞赏,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他一再嘱咐咱,要好好的保护好厂房,千万别叫纳哈出那伙子人来捣乱。”
“父皇对我们这些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我只是觉得年纪不小了,也该出来帮父皇母后做些事了。这是邓兄吧?”朱文驰笑着看向邓愈身后。
“犬子邓镇。”
“听闻邓兄也是文武双全,将来必定威震一方。”
“多谢王爷夸赞,某愧不敢当。”
“这位是?妹妹?”
“啊,这是小女。”
“妹妹英姿飒爽,倒颇有几分母后年轻时的风姿。”
“小女腐草之荧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邓镇在一旁听着,心里的白眼都翻上天了,可惜对方是郡王,让他不能表现出来。不过他默不作声的挪了挪步子,把妹妹挡住,坚决不能叫妹妹再跟朱文驰对上面。
“卫国公,那咱们进城?”朱文驰也不觉得尴尬,伸手示意。
“好,进城。”
原先随着徐达驻守的三万明军有两万多跟着去了山西,这次邓镇又带了一万五千多人,需要重新在华北省布防。
这事儿需要跟华北省总督曹良臣进行协商。
邓愈和邓镇虽打算常住大营,训练士兵,但还是先去了怀柔城中的都督府,要把邓昕给安排好。
都督府在朱文驰的王府左后方,朱文驰厚着脸皮一直跟着邓愈进了家门,还对邓昕说道:“怀柔如今多是将士和工匠,女子不多,许多东西不方便买到,咱们两家离得近,妹妹要是有什么事情或者想要什么了,只管叫人来说一声就是。”
“多谢王爷。”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朱文驰以后,邓愈一脸疑惑的问邓镇:“永平郡王是这么个性子?没听说他这般啰嗦啊?”
“您都不知道,我们哪里知道去?”邓镇看看毫无察觉的父亲和妹妹,一脸无奈,心想道:能守护妹妹的就只剩我了。
可邓愈和邓镇是来守卫华北省的,总不能只在怀柔待着。两三天后家里收拾妥当,邓昕也对这里熟悉了,父子两个就要去巡视各地大营了。
父子两个前脚刚走,朱文驰就上了门。
“妹妹家中可是收拾好了?有没有什么缺的少的?”
“多谢郡王惦念,家中一切已经置办妥当了。”
“哦,那就好。叔叔和邓兄已经去大营了?”
“嗯,将士们初来乍到,如何训练如何巡逻还需要父亲调整。”
“真是辛苦他们了。”朱文驰略带惋惜,可是心里却高兴极了:“还想着为你们接风的,没想到来晚了。”
“多谢郡王好意,要不等父兄回来再说?”
“我来都来了,他们不在你不是在吗,咱两家又不远,抬脚就到了,家里已经摆好了宴席。”朱文驰凑近了小声说道:“这些菜有好多都是母后以前做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呢。”
这些天朱文驰明里暗里的打听,这邓昕许是从小跟着在军营长大的缘故,吃多了军营里不那么精美的食物,就对外界的美食更加热衷。
果不其然,听到有好吃的,邓昕两眼放光。虽说父兄不在,但王府总不可能只有永平郡王一个人,她也不可能只身前去,男女大防这事儿倒是不用怎么在意。
既然无需在意,当然是要去尝尝的。
就在朱文驰事业爱情两开花的同时,丽华终于在朱元璋的数次请求之下重新开始主理朝政,而朱元璋则带着刚刚从明州回来的太子一起奔赴了山西。
徐达早已经打下了太原,再不去掺和一脚,就没仗打了,朱元璋还想享受一把炮轰草原的乐趣呢。
去年常遇春南下已经打下了海南,按照丽华当初的计划,朱文良和十分不放心姐夫的蓝玉带着一批想要闯一闯前程的文人和匠人、郎中南下在广东、海南一带开垦土地、建设港口,如今港口已经初具规模,从丽华那里带来的一年三熟的稻种也已经种下,有了海南作为物资补充地,常遇春以及缠着要跟着一起走的蓝玉带着海军再度南下,开始攻打占城,朱文良则对照着丽华的计划书,开始大规模种植花生、香蕉、椰子、甘蔗、橡胶等热带作物,同时建设工厂准备提取氮钾肥、榨糖、制油、制做橡胶、腌制海产。
本来常遇春这一支海军是想南下之后将士兵通过海运送到广东,然后跟汤和他们南北夹击。没想到云贵地区的守将听说元顺帝死了,新皇帝跑回了蒙古草原,然后被明军的大炮轰的到处逃窜,一个个的还没等兵临城下就投降了。
就连明升也紧跟着送上了降表。
至此云贵川地区算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
兵不血刃自然是好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徐达他们能够更加专注的扫荡北元,使常遇春也得了空隙攻打占城。
但对于管理来说却是十分不利的。
这些守将,包括大夏的明升,之所以投降,一来是北元气数将尽,二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想要最大程度的保存自身的利益。如此一来,新政策在这些地区就不好推行了。如果要强制推行,就需要大量的士兵进行维护,强行收缴,但这是非常不人道的做法。人家都投降了,你还去收缴人家的土地、财产,这不是明摆着逼着人家造反吗?
所以,在跟朝臣们商量过后,丽华提出了“一国两治”的想法。即云贵川地区,包括未来主动投降的残存势力比较强大的北方地区,都依旧按照他们当地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大明只是派人去将人口、土地和当地资源登记造册,以表示他们已经成为了大明子民。
等到朱元璋他们彻底稳住了北方,各路大军不用再在草原上追击元人的时候,就可以转过头对付这些地方了。到时候一点点更换守将,更换将士,最后就是全面推行新政。
这一想法自然是得到了朝臣的赞同的,于是明升被废去帝号,封为了归义侯。其他各地守将该封总督的封总督,该封府尹的封府尹,总之是全部安稳了下来。
在朱根被朱元璋带去战场侯不久,制船厂的第一艘新船终于建造完成。因蒸汽动力尚未被制造出来,丽华给的图纸是几十年后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福船图纸。这福船虽然只是先进了几十年,但无论从制作手法还是承载力都比如今的船要强得多。
新船的第一次出征贡献给了日本,康茂才带着一万海军,浩浩荡荡的从宁波港出发,不谈合作,不谈和平,暴力重击,目的就一个,拿下日本的金银矿。
当然,这一万人肯定是不够的,这只是先行部队,等到确定了矿区,船会回来接人,全方位占领日本,然后奴役倭人去挖矿。
其实大元七八十年前也是有打过日本的。
当时忽必烈称帝,日本竟然没有称臣,于是忽必烈举兵攻打日本以彰显国威。
可惜一来是当初后勤补给供应不上,二来是大元善骑兵,马匹在海上运输困难,三来当初的大元对于天气不甚了解,把海洋当陆地那般去对待,几次出征都失败了。
日本六月左右进入梅雨季,十月至十一月是台风季(阴历),如果时候选的不好,这个时候前去日本,肯定是要被台风袭击,大败而归的。
这一次有了丽华的辅助,结果自然是不同的。
冬春出发,加上精确的指南针、丰富的物资、精良的武器,再加上日本掌有实权的足利义诠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才不过十来岁,天皇之子盘踞南面与其南北对峙的有利条件,这一次乃是天助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