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家大房 > 第77章 文昌盛会

第77章 文昌盛会

    葫芦镇东南角,有座古老的文昌宫,它静静矗立于大清康熙二十年时光里,仿佛是岁月遗留下的智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更替。

    俗话说:“有钱难买东南角。”这不仅因为东方的紫气最先吹拂至此,更因文昌宫所在之地,风水绝佳,被视为葫芦镇的文脉之源。

    文昌宫前,一条环形河流如碧绿的丝带轻轻环绕,再向前延伸,便是一片广袤的芦滩。这里四季景色各异,宛如四幅精美的水墨画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葫芦镇上,文风之盛,自古而然。大户人家尤为尊师重教,子弟自幼便沐浴在书香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历史上,明代曾出过一名进士,姓章名绍魁,曾任杭州知府,后升任广东布政使。而自清代以来,进士、举人、秀才、贡生更是层出不穷,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葫芦镇的文化天空。

    乾隆十年,道士杨昆及邑人王庆才等人重修并增建魁星阁,文昌宫的建立,更是为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此,文人们有了聚会之所,每年的春秋两季,镇上的文人墨客都会齐聚于此,汇文赛诗。这看似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实则暗含着各氏族之间的文化较量,是替祖争光、为家族荣耀而战的隐形战场。

    文昌宫的门楼为二层阁楼式建筑。门楼上有一座魁星阁巍峨耸立。它形似城楼,青瓦屋面、斗拱飞檐,两层翘角,四角悬挂着黄铜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魁星阁正中,一块红底金字的匾额赫然在目,上书“魁星阁”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

    朝南的门楣上,清一式雕花格扇精美绝伦,门前木栅栏杆古朴典雅。而朝北的门楣上,则题有“文运天开”四个大字,寓意着魁星降临赐福,代代出人才的美好愿景。

    步入魁星阁内,一尊栩栩如生的魁星菩萨神像映入眼帘。他赤发蓝面,头角峥嵘,目光如炬,注视着人间。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本是北斗七星勺上第一颗星,因此有为首第一的意思,在神话中魁星是主宰文运隆替的天神。

    他一手捧斗,一手持笔,一脚向后翘起,一脚站立在鳌头之上,作点状元之状。造型生动逼真,令人称奇。

    跨过文昌宫的大门,迎面便是一堵硕大的照壁。照壁正面绘有魁星点状元图,画面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而背面则书有四个大字“泮壁流光”,寓意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照壁之后,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两侧有一排厢房,厢房前为甬道,甬道尽头便是三间大殿。

    大殿门楣上雕花格扇做工精细,巧夺天工。大门两侧柱上,一副楹联赫然在目:“星透光芒文有象;笔补造化天无功。”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文昌帝君的敬仰与赞美。

    大殿中央,供奉着贴金的文昌帝君神像。他威严而慈祥,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

    帝君两侧,立有“天聋”“地哑”侍童侍女像各一尊。传说帝君为防止天机泄密,特安排这两助手守护左右,使智者不能言,言者不能闻。因之,帝君司科甲立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都能做到公正廉明。

    大殿东西两侧,备有祭祀用的铜钟和鼓乐礼器,彰显着文昌宫的庄严与神圣。

    在民间,文昌帝君被尊为“文曲星”,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功名利禄。因此,他甚至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

    无论是想高中状元三甲的考相公,还是想考取功名的儒生,都要供奉文昌帝君。临考前更必到文昌帝君前祈祷许愿,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金榜题名。

    就连童生小孩要想改善学业成绩,变得聪明伶俐,也得供奉文昌帝君。

    童生们在长辈的带领下用,选用特殊的供品敬供魁星天神和文昌菩萨,有象征聪明伶俐的大“葱”,有代表勤奋好学的“芹菜”,也有代表将来能连中三元的“肉粽”。

    葫芦镇文昌宫为春秋两祭,春季为每年二月初三日,相传这天是文昌菩萨的生日。尤其是秋季八月初一日这天,是文昌菩萨修成正果的日子,全葫芦镇的文人都会带着供品来到文昌宫祭祀,场面热闹非凡。

    这天,赵文身穿一身淡蓝底青色绣边锦衣袍,头戴瓜帽,脑后长辫梳得青丝如瀑。他在李小山和另一名家丁的侍候下,他带着供品来到文昌宫广场。

    朱家大宅里,清晨天刚蒙蒙亮,朱万富和夫人就早早起来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朱大成能够成功夺魁。朱夫人昨天就吩咐下人特地包了汤圆和肉粽子,早上给大成当早膳,以便让他讨个好彩头。

    这刻,朱大成也在侯管家的带领下,身穿崭新蛋白底黑色绣边锦袍,迈着八字步,摇头晃脑地走进了文昌宫。

    江士董老举人和张秀才也来到了祭祀现场。他们俩是全镇文人中资历最深的两位老先生,颇受众人的尊重。众学子纷纷向他俩拱手弯腰施礼,场面十分恭敬。

    江老先生看到镇上文人之多,心中甚是欣慰。他捋着花白的胡须,笑着对张秀才说:“我葫芦镇文人辈出,文风如此之盛,实乃是一件大幸事啊!”

    祭祀仪式开始了,全体学子们列队,虔诚地站立在大殿内的两侧。

    担任引赞的道士负责导祭并出户引神,以香火作为沟通天界神仙的媒介。担任通赞的道士则负责主祭并读祭文。

    此时,年轻学子们在拜台跪地合掌,年长老者则站立一旁。众人闭上眼睛冥想文昌帝君放光加敕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期盼。

    祭文宣读完毕后,全体祭祀人员诚心诵读文昌经书《文昌帝君阴骘文》。经文在耳边回荡,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心生敬畏与虔诚。

    祭祀仪式结束后,众文人们开始以文会友,或吟诗作画,或交谈切磋。他们相互交流心得、切磋技艺,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文昌盛会。

    午膳前的时分,众学子们围成一个大圈,赵文、朱大成等人纷纷登场献诗,他们或吟咏家乡之美,或抒发人生感慨,或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现场气氛热烈,成为盛会的小高潮。

    午膳后,一场赛诗角逐即将隆重开场,那才是众人瞩目的重头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