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重生之忠义无双吕奉先 > 第29章 吕布欲袭敌粮道,鲜卑大营显内忧

第29章 吕布欲袭敌粮道,鲜卑大营显内忧

    次日清晨,天刚放亮。赵校尉便来到城墙上,当远处那连绵几里地的鲜卑大军营帐时映入眼帘时,他心中不禁感叹檀石槐治军严谨,熟谙兵法。

    就拿眼前的营寨而言,左面依靠陡峭的山壁,右边是一条二十来丈宽的河流,而鲜卑大军营寨则集中在那开阔平地的最窄处,刚好扼守住了咽喉要道。

    虽说几年前他在鲜卑大军围困下守住了临沃城,可那次领军主将只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然而,此次却是檀石槐亲率大军而来。

    自从他坐上鲜卑大酋长之位后,并州北地就一直没安定过。他更是被鲜卑人称作草原上的雄鹰,可见其手段和眼光远非常人能比。

    同时,赵校尉也在心里担忧吕奉先和张辽等人。也不知两人现在身处何境,面对这乌泱泱的三万鲜卑大军,凭借那一千汉军骑兵实在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他现在甚至有些后悔听取了吕奉先的计策。就在那天大帐议事后,吕奉先、张辽和高顺三人却连夜找到他,并说出了他们的计划。

    吕奉先提议九原城一带实行坚壁清野,不给鲜卑大军留下一丝粮草。全营一千骑兵由他和张辽统领,全部散于城外,找机会时不时骚扰鲜卑大军,使敌身心疲惫,不能安心攻城。如此一来,待朝廷大军一到,三方出击,定能一战胜之。

    一阵微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把赵校尉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他眯起双眼,望向鲜卑大军营寨低声呢喃:“但愿那两小子能审时度势,将我的告诫记在心上。”

    就在赵校尉为两人担忧时,吕奉先和张辽在距离鲜卑大营十里外的一处山谷里听取斥候的汇报。

    “启禀吕都尉、张司马,属下探得鲜卑大军营中缺粮,至少派出三千骑兵外出寻粮。另有一队约莫千余骑,昨晚星夜出营,朝西河郡方向而去,看样子挺着急的。至于营中详情,属下因不敢靠得太近,所以不大清楚。”

    吕奉先点点头,示意斥候暂且退下:“嗯,做得不错!功劳暂且记下,待战后论功行赏。”

    随即看向张辽,脸上露出了一抹喜色:“鲜卑大军粮草定已难以为继,那队前往西河郡的骑兵应该是去找张纯要粮的。”

    “嗯,小弟也是同样的猜想。”

    张辽当即点头附和:“只要摸清那队骑兵回来的时间和路线,咱们便可在半路设伏。如果随行运送有粮草,那就真是天助我等。就算没有,也可趁机消耗鲜卑兵力,为赵校尉减轻些许压力。”

    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随后派出几波侦骑,密切关注西河郡方向。

    相较于吕奉先的欣喜,檀石槐此刻却是愁眉苦脸。就在刚才,军需官来报所剩粮草仅够大军五日之需。不少士卒发觉从昨日开始,不仅他们口粮有所减少,就连战马的草料也少了三成。

    很快,缺粮的流言开始在大营里流传,一些小型部落的营地爆发了不小的骚乱。直至檀石槐亲自出面,当众向长生天发誓保证粮草两日内必定送达后,才稳定住了局面。

    回到大帐后,檀石槐忧心更甚,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立即领军退回草原,既可以避免大军缺粮引发哗变,又最大限度保存实力。乍一看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却会使他在鲜卑各部中的权威受损。

    几年前的那次失利还可以把责任推到死去的乌延身上,但这次完全就是檀石槐自身思虑不周,让大军陷入缺粮的境地。一旦丧失威信,就再难以掌控鲜卑各部落,他也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一想这里,檀石槐立即起身走出大帐,问向门口的亲卫:“乌尔环将粮草运到何地了?”

    亲卫连忙躬身回道:“回大人,暂无乌尔环将军讯息。”

    “哼!这个废物。”

    檀石槐冷声喝骂了一句,随即又掀开帐帘转身返回大帐。虽然心中恼怒,但眼下也只能寄希望于乌尔环能从张纯那里尽快带回粮草。

    次日傍晚,眼看一天时间已所剩无几,各部落的首领联袂来到檀石槐大帐,意思很明显,就是讨要粮草。

    其中一人朝檀石槐施了一礼,率先开口道:“大酋长,我等前来只是想看一眼粮草是否送达。”

    虽说态度还算恭敬,但语气里却透着一股质疑。

    话语刚落,立即又有人接腔:“大酋长可是在两日前以长生天的名义起誓,保证今日就有粮草送来。眼看时限快到了,各部儿郎都眼眼巴巴地等着呢!”

    “就是,我等可比不了大酋长,我呼卓部只是个小部落,此次所有青壮儿郎皆随大酋长南征。倘若再无粮食,我恐怕也难以约束住麾下儿郎。”

    众人七嘴八舌,言语中隐隐了几分威胁之意。

    “放肆!”

    檀石槐的暴喝声在大帐中猛然响起,立即压制住了众人的议论,语气中透着不可置疑:“我檀石槐许下的承诺,何时食言过?”

    随即站起身来,冷冽的目光在众首领脸上逐一扫过:“别忘了,我才是鲜卑的大酋长!尔等竟敢出言威胁于我,当真是好胆!”

    众首领感受到檀石槐身上散发出的无形威压,不由得都低下了头,全然没了刚才那咄咄逼人的气焰。

    眼见众人服软,檀石槐重新坐下,语气也随之缓和下来:“诸位好好想想,自从我担任大酋长以来,鲜卑是否愈发强盛?草原各族谁敢小觑我鲜卑?就连这大汉境内,我等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闻言,众首领相互交换眼神,他们不得不承认檀石槐对于鲜卑的贡献。

    终于,刚才质疑檀石槐的呼卓部首领率先开口:“尊敬的大酋长,我等并不是质疑您,而是担心士卒们因缺粮而军心动摇。若能及时补充粮草,我呼卓部愿意再跟随大酋长奋战到底。”

    这语气明显比之前缓和了许多,态度更是一百八十度转弯。

    其他首领见状也纷纷表明态度,只要粮草能够到位,他们依然会坚定地追随檀石槐。

    看到这一幕,檀石槐心中稍安,他清楚虽暂时稳住了局面,但解决粮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快步进入大帐,看向主位上的檀石槐欲言又止。

    “嗯?在座皆是我鲜卑各部首领,有何事大可明说。”

    “回禀大人,乌尔环将军传来消息称,从张纯处押送一百车粮草,在返回途中”

    “哈哈哈!”

    不等亲卫说完,檀石槐直接开怀大笑,口中不吝称赞道:“乌尔环不愧是我麾下良将,此番更是立下大功!”

    说完还不忘一脸挑衅地看向众首领:“诸位,现在如何?我檀石槐是否说到做到?尔等对我可还有异议?”

    “不敢!不敢!大酋长英明神武,定能带领鲜卑更上一层楼。”

    众首领的低头让檀石槐心里甚是舒坦,高兴之余看到亲卫还一脸焦急地站在原地,随口问道:“还有何事禀报?”

    亲卫一脸为难,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回禀:“乌尔环将军在返回途中遭遇汉军伏击,一百车粮草所剩无几。”